《一毛錢一根冰棍》
冰棍的時代,
在我們的童年里是最紅火的,
那個味道使我們都不曾忘懷,
不知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或許只有在那個時候的人們才能體會得到。
隨著時光的流逝,
那個兒時的味道,
也已經漸行漸遠,
但在于心中的還是難以忘懷,
無論是人,還是情感,還是一個物品,
都有我們值得懷念的一面,
在我們未來的日子里,
這些都能成為最好的回憶。
記得在家鄉十月中旬的時候,
是人們最忙碌的月份,
所有能進入眼眶的大地里頭都是一片金茫茫,
豐收的季節來臨了,
人們早出晚歸不斷在自家地里忙碌,
在遠處清晰看到鐮刀收割著豐厚的果實,
那高大的紅高粱穗粽片刻間躺在地攏里,
人們裝上了滿滿的口袋,
載上農用拖拉機趕往家中,
每家的院中都打了木樁,
木樁比豬圈還要大很多,
所有具備好的民家產物都倒掉在這木樁里,
使其木樁撐起很高的個頭,
已經覆蓋住了大門墻。
自家鴨子撒歡地輪番去啃食,
把整個苞米啃食得一粒不剩,
被啃完的苞米棒子用來填火,
但是棒子的生命是最頑強的,
扔進罩坑門里的時候只燒盡了表面,
里頭一點火苗都透不進去,
沒有辦法只能扒出來在太陽底下爆曬,
在爆出水份以后拿去給豬鋪成床,
豬圈里一片狼藉,
豬糞被嗆出來拿去換成錢,
大人們就給我們買冰棍吃,
記得冰棍只用薄薄的一層透明紙粘在了上頭,
它被凍得越結實,撕下來也就越費勁,
一毛錢的冰棍放在嘴里很難被融化掉,
吃上半天或許才能將它吃完,
最想到的一個方式是放進一個水壺里,
大水壺里一下子能放進去好幾根,
大人們就背著它下地理干農活,
小孩子用的都是特別小的,
一根冰棍也就足夠了,
有時候連飯都不吃,
有它在也就不覺得餓了,
這樣做是出自大人們的想法,
因為它們總是早出晚歸,
怕我們口渴就用小水壺來代替,
怕我們餓了把做好的飯菜都放進鍋蓋里,
其實這是徒勞的,
孩子不喜歡吃什么,
甜桿結和冰棍才是我們最想要的東西,
我們也不敢違背大人們的心愿,
等它們都走了所有一切都是我們的啦。
我們總是將這小小裝滿冰棍的水壺掛在胸前,
每一個孩子幾乎都是一人一個,
從不感覺它有多么的沉重,
照樣能從東頭跑到西頭,
一毛錢的一根冰棍在我們這里賣得最紅火,
一個村莊里開了好幾家小賣店,
小賣店里除了飲料唯獨這根冰棍是賣的最快的,
那時候沒有冰箱,
冰棍裝得滿滿的一大泡沫木頭箱子,
直接就放進地窖里去了,
拿出來之時還要一根根的往外賣,
這樣的小賣店我們都不愛去,
大人們總是在那里玩撲克或是喝酒,
酒熏得我們離得遠遠的。
每天一大清早就會聽見道邊上有賣冰柜的聲音,
一輛破舊的車子后座拖著一大箱子冰棍走一步吆喝①聲。
不一會就會有一群孩子圍了上去,
賣冰棍之人笑得熱淚盈眶,
那雙眼睛在錢縫里凸出很大一坨,
賣冰棍的人都一家一家子的賣,
幾乎每個地頭就會有一個人在那叫喊,
冰棍成了我們最要好的伙伴,
冰棍的紙袋滿天飛,
吸引著別村子里的人們。
在大地里頭干活的農民,
每逢歸來的時候都在嘴里含著一根冰棍,
在它們喜悅的臉龐下看不到勞累的汗水,
冰棍,只賣一毛錢一根的冰棍,
使大家都在提現它的味道中,
人們不會忘懷,
我們也不會忘懷,
或許下一代的人們也不會忘懷。
時間一步步走去了,
新的時代來臨了,
那個味道就要逐漸消失了,
渴望的源頭即將變成終點,
冰棍的時代呀,
也是我們最初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