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統計學實務(第5版)作者名: 梁俊平本章字數: 1713字更新時間: 2020-06-19 14:10:25
2.3 統計調查的組織方式
社會經濟現象是復雜的,調查對象是千差萬別的,統計研究的任務是多種多樣的,因此,為了準確、及時、全面、經濟地收集所需資料,就應根據不同的調查對象和調查目的,靈活地運用各種不同的統計調查的組織方式,它們各有不同的特點和作用,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分類,本書只介紹按調查范圍分的統計報表和專門調查,其中專門調查又分為普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和抽樣調查。
1.統計報表
統計報表是按照國家有關法規的規定,自上而下地統一布置,逐級提供基本統計數據的一種調查方式。它要以一定的原始記錄為基礎,按照統一的表式、統一的指標、統一的報送時間和報送程序進行填報。
統計報表是我國政府部門收集統計數據的主要方式,是統計數據的主要來源。我國已經形成一整套完備的統計報表制度。
統計報表的類型較多,有全面與非全面、定期與臨時之分,大部分及主要的統計報表都是全面的、定期的報表。定期的報表按報送時間不同可分為日報、月報、季報、年報等。按報送范圍不同可分為國家級統計報表、部門和地方統計報表。
雖然統計報表制度作為我國收集統計資料的一種主要調查組織形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局限性。例如,在逐級匯總上報過程中由于中間環節多,易受人為因素干擾,較難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報表內容固定,不能反映出現的新情況等。所以有必要開辟多種調查渠道,采用各種不同的調查方法才能收集到所需的資料。
2.專門調查
專門調查是為了某些特定目的、研究某些專門問題而組織的調查。
專門調查多屬一次性調查,如普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和抽樣調查。
(1)普查。
普查是專門組織的一次性全面調查,如人口普查、工業設備普查、庫存物資普查等。
普查所收集的資料主要是表明某一現象在某一時點的情況,時間性要求很強。普查工作多在全國或較大范圍內進行,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一般用來收集那些不能夠或不適宜用定期的全面統計報表收集的統計資料,以摸清國家國情、國力情況,為國家制定有關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據。
普查的組織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組織專門的普查機構,配備一定的普查人員,對調查單位進行直接的登記,如人口普查等;另一種是利用調查單位的原始記錄和核算資料,頒發一定的調查表格,由填報單位進行填報,如庫存物資普查等。
快速普查是一種特殊的普查。就其進行的方式而言,屬于第二種普查方式,它的目的主要是滿足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普查任務布置和資料報送越過中間一切環節,普查資料直接報送到最高一級普查機構集中匯總。
(2)重點調查。
重點調查是指只在調查對象中選擇一部分重點單位進行調查,借以了解總體基本情況的一種非全面調查。
通過對重點單位的調查,就能取得反映總體的基本情況。例如,鞍鋼、上鋼、武鋼、太鋼、寶鋼等幾個鋼鐵企業,雖然在全國鋼鐵企業中只是少數,但它們的產量占絕大比重。對這些重點企業進行調查,比全面調查要省時省力,且更能及時地了解全國鋼鐵生產的基本情況。
重點調查的應用條件:總體中要有部分單位能較集中地反映所要研究的問題;調查的目的是了解總體的基本情況。重點調查可以是專門組織的調查,也可以布置統計報表由重點單位填報。由于重點單位與一般單位差別很大,重點調查的結果不能用來推斷總體的指標數。
(3)典型調查。
典型調查就是根據調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對研究對象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調查,以認識事物發展變化規律性的非全面調查。
典型調查有兩種選典方式:
●在調查單位之間差異較小時,可選擇一兩個典型單位進行“解剖麻雀”式的調查。
●如果作為調查對象的各單位之間差異較大時,可采用“劃類選典”的辦法,把總體分成若干類型,然后在每類中選擇典型進行調查。
(4)抽樣調查。
抽樣調查是指根據隨機原則從總體中抽取部分單位形成樣本的非全面調查。抽樣調查的目的是通過計算樣本統計量來推斷總體數量特征或者驗證總體數量特征。
與其他調查方式相比,抽樣調查既能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又可以提高資料的時效性,而且能取得比較正確的全面統計資料,具有許多優點。因此,抽樣調查是非全面調查中較完善和具有科學依據的方式,在商業領域使用非常廣泛。
有關抽樣調查的理論和方法將在本書第6章中進一步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