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忠告6 尋找生命中的貴人
- 活著就為改變世界:喬布斯給年輕人的33個忠告
- 林望道編著
- 3399字
- 2014-01-23 12:06:00
他個子不高,在英特爾的時候尋求晉升市場營銷的最高職位遭遇失敗,我覺得這些都讓他很想要證明自己。
——史蒂夫·喬布斯
荀子在《勸學》中說道:“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這句話說的就是借助于車馬的人,不必自己跑得快,卻能遠行千里;借助于舟船的人,不必自己善水性,卻能渡江河。君子生性與別人無異,只是因為他善于借助和利用外物,所以就不同了。簡單地說,就是一種善于借助外部力量的大智慧。這種智慧對于年輕人的發展很有幫助。比爾?蓋茨說過:“一個善于借助他人力量的企業家,應該說是一個聰明的企業家。”喬布斯就是這樣一個聰明的企業家。與眾多的企業家相比,喬布斯既不懂技術,也不懂管理,而且個性強硬,是個缺點多多的企業家。然而就是這樣的企業家帶領蘋果創造了美國商界的一個傳奇。喬布斯憑的是什么,憑的就是他善于借助外力的智慧,憑的就是他找尋貴人的執著勁兒。
喬布斯生命中的貴人
在自己的力量還沒有強大到辦成一件事的時候,去尋求別人的幫助,進而完成這件事情,在喬布斯看來是理所當然的。借助他人的力量并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在自己的能力確實沒有達到的時候,借助他人的力量可以說是一條成事的捷徑。當沃茲涅克將AppleⅡ的基本方案設計好后,蘋果公司遇到了難題——資金短缺。與AppleⅠ不同,每臺AppleⅡ的生產經費至少要幾百美元。試想,一個剛剛成立的公司從哪里來那么多的生產資金呢?為此,喬布斯確實發愁了一段時間。但也僅僅是一小段時間。很快喬布斯就振作起來了。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接受風險投資。
當時硅谷很多白手起家的企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都是依靠風險投資來擴大公司規模的,所以喬布斯很容易就想到了這個辦法。要接受風險投資,首先就要找到一個風險投資家。為蘋果公司設計徽標的麥金納公司向喬布斯推薦了他們的董事唐?瓦倫丁。得到瓦倫丁的聯系方式后,喬布斯立即與瓦倫丁取得了聯系,并敲定了瓦倫丁到蘋果公司實地考察的時間。瓦倫丁到蘋果公司所在的車庫看過后,立即就打消了向蘋果公司投資的想法。瓦倫丁雖然不肯向蘋果公司投資,但是他向喬布斯表示他可以為蘋果公司找到風險投資基金。在喬布斯的“電話騷擾”下,瓦倫丁很快就向他引薦了一個叫邁克?馬庫拉的風險投資家。喬布斯見了以后,立刻就喜歡上了馬庫拉。“他個子不高,在英特爾的時候尋求晉升市場營銷的最高職位遭遇失敗,我覺得這些都讓他很想要證明自己。”他的正直和公正也給喬布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兩者一拍即合。
喬布斯結識馬庫拉可以說是蘋果公司發展史上的一大轉折。在喬布斯的努力下,馬庫拉不但向蘋果公司投入了大量資金,還為蘋果公司制訂了完善的商業計劃,請來了更好的管理人才。在馬庫拉的幫助下,蘋果公司建立了早期的基礎架構,使公司的運作真正上了軌道。馬庫拉可以說是蘋果公司名副其實的貴人。
喬布斯的另一個貴人是電腦業的大佬級人物羅斯?佩羅。但是NeXT正在危急關頭,喬布斯接到了佩羅的電話:“如果你需要一個投資者,給我打電話。”喬布斯興奮無比,隨后于1987年2月與羅斯達成協議。羅斯用2 000萬美元買下了NeXT公司16%的股權。
找尋貴人的前提是認清誰才是自己當前的貴人,這就需要自己不能太膚淺,要仔細深入觀察,只有透過表象看到本質,才能真正看清誰是自己的貴人。喬布斯看中馬庫拉的原因,除了他手中握有大量現金外,還有一點就是馬庫拉對未來個人計算機的發展有著精準的判斷力。這是喬布斯的聰明之處。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貴人不一定要有權或有錢,有才的人也可能成為別人的貴人。
要知道貴人是不會平白無故地幫助你的,就像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一樣,所以即使吸引了貴人,也要注意珍惜貴人、留住貴人,讓貴人協助自己獲得成功。
忠告7 讓生活充滿色彩
擁有個人電腦早已不是目的,現在人們更希望了解可以用它來干什么,這正是我們要給他們展現的。
——史蒂夫?喬布斯
讓生活充滿色彩是蘋果公司30多年來不斷追求的目標。
在蘋果旗艦店中,沒有收款員。收款員被專家代替,他們是創新人才,甚至是天才。蘋果專賣店中也沒有售貨員。他們被咨詢師、專家、私人導購所代替。盡管蘋果店中沒有專門銷售人員,但是他們每平方米創造的收入要高于絕大部分知名品牌店。位于紐約第五大道的那家蘋果旗艦店,每平方米銷售額居然比它的鄰居薩克斯百貨和蒂芙尼珠寶高出很多。通過走與眾不同的路線,蘋果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零售商。“一直以來,大家都不愿意對一家店面投入如此多的時間、金錢或技術手段。”喬布斯在2007年接受《財富》雜志采訪的時候說,“顧客是否了解這一切并不重要。他們的感受說明了一切,他們能感到這地方和別處不一樣。”
2001年,蘋果的第一家旗艦店在弗吉尼亞州麥克林的一家購物中心開業。不到五年的時間,年營業額就達到了10億美元。這種神奇的速度是歷史上其他任何零售商都無法比擬的。如今,蘋果在全世界的門店數已經達到287家,每個季度都會帶來超過10億美元的銷售額。蘋果的投資人、員工和用戶們都非常感謝喬布斯,是他拒絕聽取像零售咨詢巨頭戴維?戈爾茨坦的建議,執意開設旗艦店。此人曾說蘋果必將在零售業務上栽跟頭。他預言道:“你看吧,不出兩年,他們就會因為這個慘痛、代價高昂的失敗而吹燈拔蠟。”因為他們只是些整天撥弄算盤的人,所以這些持懷疑態度的人錯誤地判斷了蘋果專賣店的前景,他們沒有考慮到,蘋果并非為了開店而開店,他們從事的是創造體驗的事業。戈爾茨坦錯在用當時其他PC零售商來與蘋果比較,比如捷威。他研究了整個PC零售行業的毛利率之后,得出的結論是蘋果必須要實現每年1 200萬美元的銷售額才足夠支付場地成本。他把蘋果與捷威相比較,捷威一年也只有800萬美元的單店銷售額。戈爾茨坦傳統的分析方法在這里失去了效用。就像大家所熟知的,現實世界中的喬布斯從不循規蹈矩,從來不會低估那些在傳統報表中無法體現的激情購物體驗的巨大力量。喬布斯在專賣店中所作的創新,說明他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富有遠見和洞察力。在蘋果店中,顧客會為了購物而來,滿懷激動而去。
蘋果完全是出于自身的迫切需要才涉足零售市場。2000年前后,無論是蘋果還是其他品牌,都依賴電器零售巨頭們以純粹的推銷方式打開局面。像沃爾瑪這些賣場的員工對蘋果產品的獨特之處知之甚少。喬布斯曾說,買電腦已經代替了買汽車成為最痛苦的一種體驗。他意識到如果不采取措施改善零售體驗的話,有可能會失去更多的市場份額(蘋果當時在美國計算機市場份額中占3%)。“就好像說,我們如果不做點兒什么,就得變成市場板塊運動的犧牲品。”喬布斯這樣解釋他進軍零售市場的決定,“我們必須得換一種思路,得搞出點兒新名堂。”
喬布斯非常清楚他并不擅長零售業。于是,他邀請蓋普的首席執行官米基?德雷克斯勒加盟蘋果的董事會,還聘用了塔吉特零售店的前高管羅恩?約翰遜。他們與喬布斯有著共同的志向:要為消費者提供既賞心悅目又負擔得起的產品。他們倆都意識到,缺少一個清晰、讓人無法拒絕的愿景,創新只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在任何事業中取得成功,都需要一個無比清晰的愿景。”2006年9月,約翰遜在舊金山對一群財務分析師說,“在我看來,愿景必須是一句話能說清的,越精煉越好。當我們開始創建公司時,大家普遍認為零售商就是賣貨的。所以,你試圖描述捷威的愿景的時候,可能會用‘賣盒子’這個詞。原來也有人管它叫‘金屬搬運工’。當我們在頭腦中想象著蘋果的模式時,我們說它一定要像蘋果一樣,讓人放松,為生活添彩。”
最后,蘋果專賣店的理念定位在“為生活添彩”上,并且拋棄了傳統零售業在店鋪設計、選址和員工決策權上的固有程序。蘋果要建的是能夠提供解決方案的精品店,對于賣電腦來說這是個新穎的想法。在第一家蘋果專賣店中逛了一圈以后,喬布斯說:“擁有個人電腦早已不是目的,現在人們更希望了解可以用它來干什么,這正是我們要給他們展現的。”約翰遜問他的團隊:“一間能為生活添彩的商店應該是什么樣的?”給你一點小提示:獨此一份,與眾不同。經過一番研究,約翰遜得出能讓蘋果專賣店卓爾不群的重要標準:店鋪設計簡潔大方、讓店鋪的選址貼近人們的生活、提供周到的服務、讓購買變得輕松簡單、提供一對一培訓等。
蘋果圍繞著專賣店體驗中各個環節的創新,為消費者創造了專賣店體驗的全新概念。蘋果不是搬運工,而是為了讓生活多姿多彩,這值得所有年輕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