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戊戌以前,中國人對外的認識,可分為四期:
(一)教士的譯著書籍,是從明朝就起的。然而除掉天文、算學之外,竟毫不能得中國人的注意。——便看見了,也不信他。譬如紀昀修《四庫總目》,對于艾儒略的《職方外紀》,提要上就疑心他是說的假話,世界實在沒有這么大。——這個是毫無認識的時代。
(二)到五口通商之后,而中國人始一警醒。于是有魏源所著的《海國圖志》,江上蹇叟所著的《中西紀事》等出來...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從戊戌以前,中國人對外的認識,可分為四期:
(一)教士的譯著書籍,是從明朝就起的。然而除掉天文、算學之外,竟毫不能得中國人的注意。——便看見了,也不信他。譬如紀昀修《四庫總目》,對于艾儒略的《職方外紀》,提要上就疑心他是說的假話,世界實在沒有這么大。——這個是毫無認識的時代。
(二)到五口通商之后,而中國人始一警醒。于是有魏源所著的《海國圖志》,江上蹇叟所著的《中西紀事》等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