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春秋(2)

  • 中國通史
  • 呂思勉
  • 3109字
  • 2014-01-15 17:17:08

(五)吳吳的先世,《史記》上說:“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先也。……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發(fā),示不可用。……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余家,立為吳太伯。太伯卒,無子,弟仲雍立。是為吳仲雍。仲雍卒,子季簡立。季簡卒,子叔達(dá)立。叔達(dá)卒,子周章立,是時周武王克殷,……因而封之。……壽夢立而吳始益大;稱王。……大凡從太伯至壽夢十九世,壽夢二年。前五八四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將子反而奔晉,自晉使吳,教吳用兵乘車,令其子為吳行人,吳于是始通于中國。”案斷發(fā)文身,是粵族的風(fēng)氣。太伯當(dāng)時,實在是逃到粵族里去的。當(dāng)時江南一帶,全然是未開化之地。所以當(dāng)春秋的上半期,吳國還是寂寂無聞。參看第六章第五節(jié)自明。巫臣的輸入文明,實在是吳國開化的大助力。

(六)越越之先,《史記》說“越王勾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會稽,如今浙江的紹興縣。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發(fā),披草萊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時,與吳王闔廬戰(zhàn),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踐立”。案越國的開化,比吳國更晚,所以從允常以前,簡直連世系都無可稽考了。

綜觀以上六國,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公例。就是“當(dāng)時諸國,接近于異族的都強(qiáng),其居于腹地的都弱”。齊近萊夷,晉近狄,秦近戎狄,——當(dāng)時的戎狄,是一族,都是所謂犬戎。楚近黎族和粵族,吳越皆與粵族雜居,參看第六章自明。其實商周的先世,也是如此。商滅夏,周滅商,都是從陜西用兵于河南、山東,和秦的滅周,正是一樣。所以太史公《六國表序》,把“禹興于西羌,湯起于亳,周之王也,以豐鎬伐殷秦之帝,用雍州興。……”連類并舉,可惜禹興于西羌其詳不可得而聞了。近人《中國之武士道》序,說這個道理,頗為透徹,可以參看。我說接近異族,因競爭磨勵而強(qiáng),固然是一個道理;還有“接近異族,則地方荒漠,而拓土易廣”。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此外可稱為二等國的,便是

魯都曲阜,如今山東的曲阜縣。

衛(wèi)康叔封于朝歌。春秋時為狄所破,遷于楚丘,如今河南的滑縣。

曹武王弟叔振鐸,封于陶丘,如今山東的定陶縣。

宋微子封于商丘,如今河南的商丘縣。

鄭宣王的弟友封于鄭,如今陜西的華縣。后來東徙于虢鄶之間,如今河南的鄭縣。

陳陳胡公,舜之后。封于宛丘,如今河南的淮寧縣。

蔡蔡叔度之于胡。封于蔡,如今河南的上蔡縣,平侯遷新蔡,如今河南的新蔡縣。昭侯遷州來,如今安徽的壽縣。

許伯夷之后。封于許,如今河南的許昌縣。靈公遷于葉,如今河南的葉縣。悼公遷于夷實城父,如今安徽的亳縣。又遷于析,實白羽。如今河南內(nèi)鄉(xiāng)縣。等。

此外小國還甚多,限于篇幅,不能盡列。要通知春秋時代各國的形勢的,把顧棟高的《春秋大事表》做參考書最好。因為他很完備周密。

春秋時期的大勢,咱們且略講如下:

前六七九年,齊桓公會諸侯于鄄,如今山東的城濮縣。創(chuàng)霸。前六六三年,山戎伐燕,齊桓公伐山戎以救燕。前六六○年,狄人滅邢,又滅衛(wèi)。齊桓公合諸侯的兵,遷邢于夷儀,如今山東的聊城縣,邢的本封,在如今直隸的邢臺縣。封衛(wèi)于楚邱。見前。前六五六年,齊桓公合諸侯伐楚,盟于召陵。如今河南的郾城縣。前六四三年,齊桓公卒,諸子爭立,國內(nèi)亂,齊國的霸業(yè)就此告終。

齊桓公死后,宋襄公定了齊國的內(nèi)亂,要想圖霸。前六三八年,和楚人戰(zhàn)于泓,水名,在如今河南的柘城縣。大敗,宋襄公受傷而卒。宋國的霸業(yè)只好算未成。

宋襄公死后,北方的諸侯,都折而入于楚。前六三二年,晉文公和楚人戰(zhàn)于城濮,如今山東的城濮縣。楚師敗績。后此北方的霸權(quán),在晉國手里。

晉文公反國時,秦穆公與有力焉,所以秦晉甚睦。城濮戰(zhàn)后二國嘗合兵圍鄭。以其貳于楚。鄭國派一個大夫,夤夜縋城去見秦穆公。秦穆公聽了他的話,不但撤兵解圍,而且還派三個將官,幫同鄭國人戍守。晉文公死后,這三將暗中差人招呼秦穆公,叫他潛師襲鄭,自己做內(nèi)應(yīng)。秦穆公聽了他,發(fā)兵東來。晉襄公襲而敗諸崤。在如今河南的永寧縣。獲其三帥孟明視等。旋又放了他。秦穆公引咎自責(zé),仍用孟明視。前六二四年,伐晉,破之。《史記》上說他“遂霸西戎,辟地千里”。然而終春秋之世,秦國始終不能得志于東方,所以崤的一戰(zhàn),關(guān)系是很大的。

晉襄公死后,繼立的是晉靈公,頗為無道,而楚莊王日強(qiáng)。前五九七年,晉楚戰(zhàn)于邲,如今河南的鄭縣。晉師敗績,楚莊王稱霸。

前五七九年,宋臣華元,因為和晉楚兩國的執(zhí)政都要好的,出來合二國之成,盟于宋西門外。然不久,楚共王就背約,構(gòu)鄭叛晉。前五七五年,晉厲公和楚共王戰(zhàn)于鄢陵,如今河南的鄢陵縣。楚師敗績,共王傷目。然而鄭國畢竟不服晉。晉厲公旋亦被弒。晉人立了悼公,又和楚爭逐久之,到前五六一年,才算把鄭國征服。

悼公死后,晉楚都衰。前五四六年,宋臣向戌,再合晉楚之成,為“弭兵之盟”于宋,從此時局一變。大抵從晉文公創(chuàng)霸以后,到弭兵之盟以前,北方的魯、衛(wèi)、曹、宋等,是常服于晉的;南方的陳、蔡、許等,是常服于楚的;只有一個鄭國,叛服于晉楚之間。晉楚爭霸,大抵所爭的就是鄭。弭兵之盟,說“二國之從交相見”,把這個藩籬打破了。于是楚國的靈王,出來合諸侯,北方諸國遂紛紛奔走于楚。然而從弭兵之盟以后,直到春秋時代之終,因晉楚爭霸而起的戰(zhàn)役,可以說是沒有,這個究竟也是向戌的功勞。

晉楚皆衰以后,就是吳越的世界。吳國的強(qiáng)盛,起于前五八四年巫臣的適吳,已見前。從此以后,吳國時時同楚國交兵,楚國不利的時候多。前五○六年,楚相囊瓦好賄,辱蔡昭侯,蔡昭侯如晉請伐楚,晉國人為他合了北方的諸侯。這時候的晉國,是六卿執(zhí)政,腐敗得很,大合了諸侯,以求賄而罷。蔡昭侯再請于吳。吳闔閭為之出兵,大破楚師于柏舉。如今湖北的麻城縣。就攻破了楚國的都城,楚昭王逃到隨國。幸而有個忠臣,喚做申包胥,到秦國去請了救兵來,吳師大敗,昭王才得復(fù)國。

這時候,越國也強(qiáng)起來了。吳人在郢的時候,越人就乘間入?yún)恰G八奈辶辏食W洌H閭乘而擊之,敗績于檇李,如今浙江的嘉興縣。闔閭受傷而死。前四九四年,闔閭的兒子夫差,敗越于夫椒。如今江蘇吳縣西邊的西洞庭山。越王句踐,以余兵棲于會稽的山上,遣大夫種卑辭厚禮以求和。夫差許之,句踐歸國,臥薪嘗膽,以求報仇。而夫差從破越之后,就驕侈起來,溝通江淮,北伐齊魯,與晉國人爭長于黃池。如今河南的封邱縣。前四八二年。前四六八年,就給越國人圍了起來。前四六六年,越國人把他的都城攻破了,夫差自殺,吳國就此滅亡。于是句踐帶兵渡淮,“與齊晉諸侯會于徐州,如今山東的滕縣。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

大抵春秋時候,可以分做幾個時代。

(一)從前六七九年到前六四三年,是齊桓公稱霸時代。

(二)從前六四二年到前六三三年,是宋襄公圖霸不成,楚人強(qiáng)盛時代。

(三)從前六三二年到前五四七年,是晉楚爭霸時代。

(四)從前五四六年到前五三○年,是楚國獨盛時代。明年,楚靈王被弒,平王立,不復(fù)事諸侯。

(五)從前五二九年到前五二七年,是晉楚皆衰,吳越尚未強(qiáng)盛的時代。權(quán)力未及于中原。

(六)從前五二八年到前四七六年,是吳國強(qiáng)盛時代。其間吳國雖已敗于越,然對于北方,威力還在。

(七)從前四七五年以后,是越國強(qiáng)盛時代。

大抵長江流域的開辟,是從春秋時代起的。五帝時代,三苗左洞庭。右彭蠡,其與黃河流域爭競的實情,已無可考。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美化行乎江漢之域”,固然也利用南方的形勢,去包圍紂,然而不是長江流域的國能獨立和黃河流域競爭。而其開辟,又先從中游流域起,次到下游流域。因為文化從北方來,由漢域入江域,所以開化從中游起。至其上游流域的四川,則直到戰(zhàn)國時秦滅巴蜀,才算入中國的版圖。南嶺以南的閩粵二江流域,入中國版圖,更在秦并天下之后。參看第六章。于此可以見得中國本部開辟的早晚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审旗| 特克斯县| 宜章县| 定结县| 安顺市| 武夷山市| 湖北省| 达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桐柏县| 沧州市| 浦北县| 三门县| 神木县| 齐齐哈尔市| 苍梧县| 靖边县| 芷江| 静安区| 东丽区| 武川县| 永康市| 保定市| 沙河市| 阿拉善右旗| 赤壁市| 万州区| 贡嘎县| 简阳市| 巴中市| 睢宁县| 安国市| 饶阳县| 南江县| 高邮市| 临颍县| 博野县| 青浦区| 吉隆县| 临江市| 澜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