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答李翊書[1]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2]

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3]?能如是,誰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乎[4]?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墻而不入于其宮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5]?雖然,不可不為生言之。

[1]李翊:貞元十八年(802)進士。他向韓愈請教作文方法,應是韓愈的后輩。本文應作于李翊進士及第略前。

[2]足下:用于對同輩人的敬稱。

[3]書辭甚高:來信文詞甚好。

[4]道德之歸:指養成道德;這里道與德分指,即圣人之道與德。有日:謂指日可待。

[5]抑:表轉折,然而。宮:室。焉:何。且:還是,表選擇。此句意本《論語·子張》:“子貢曰:‘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作者是自謙對于圣人之道尚未登堂入室,還不能判定是非。

生所謂立言者是也[6]。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7]。抑不知生之志蘄勝于人而取于人邪[8]?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邪[9]?蘄勝于人而取于人,則固勝于人而可取于人矣[10]。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利[11],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12]。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13];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14]

[6]立言者:以言論傳世的人。典出《左傳》襄公二十四年,“(魯大夫叔孫豹)曰:‘大(同“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這里指李翊有志于立言。

[7]所期者:所追求的。甚似而幾(jī):十分類似、接近。幾,接近。

[8]蘄(qí)勝于人:求勝過他人。蘄,通“祈”,求。取于人:被他人所認可。

[9]將:還是,表選擇。至于:達到。

[10]固:本來。

[11]無誘于勢利:不被權勢和利益所誘惑。

[12]養其根而俟其實:以種植為喻,培養根部以求果實豐碩。俟(sì),等待。加其膏而希其光:以燈火為喻,增添油膏以求燈火明亮。

[13]其實遂(suì):它的果實豐碩。遂,長成,成就。膏之沃:油脂豐厚。沃,濃厚。曄(yè):火光明亮。

[14]其言藹如:其言辭和平溫厚。

抑又有難者,愈之所為,不自知其至猶未也[15]。雖然,學之二十余年矣[16]。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圣人之志不敢存[17];處若忘,行若遺[18];儼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19];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20]!其觀于人,不知其非笑之為非笑也[21]。如是者亦有年,猶不改,然后識古書之正偽,與雖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22]。而務去之,乃徐有得也[23]。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來矣[24]。其觀于人也,笑之則以為喜,譽之則以為憂,以其猶有人之說者存也[25]。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26]。吾又懼其雜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27]。雖然,不可以不養也。行之乎仁義之途,游之乎《詩》、《書》之源,無迷其途,無絕其源,終吾身而已矣[28]。氣,水也;言,浮物也[29]。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30]。雖如是,其敢自謂幾于成乎[31]?雖幾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32]?雖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33]?用與舍屬諸人[34]。君子則不然:處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則施諸人,舍則傳諸其徒,垂諸文而為后世法[35]。如是者其亦足樂乎?其無足樂也[36]

[15]至猶未:達到沒有。指上面說的“立言者”。

[16]雖然:雖說如此。韓愈自稱十三歲學文,如算至貞元十八年是二十一年。

[17]始者:起初。三代:夏、商、周。兩漢:東、西漢。韓愈提倡“古文”,取法秦、漢以上,故云。

[18]處若忘(wáng):居止時若有所失,形容精神集中的樣子。忘,通“亡”。行若遺:行動時若有所失。遺,與“忘”同義。

[19]儼乎:莊重的樣子。其若思:像是在思索什么。茫乎:迷茫的樣子。其若迷:像是有所迷失。

[20]取于心:有得于心。注于手:謂手下寫出來。惟陳言之務去:只求去掉陳言。“陳言”應指內容和用語陳舊兩層意思。戛戛(jiá jiá):艱難的樣子。

[21]觀于人:由別人來看。非笑:譏笑。

[22]有年:幾年。猶不改:還是不改初衷。猶,仍然。識古書之正偽:指了解古代傳下來的書是否合乎圣人之道。合為正,不合為偽。雖正而不至:謂雖然大體醇正但未臻完美。昭昭然:清晰、分明的樣子。

[23]務去之:努力去掉它們。指去掉“偽”或“不至”者。徐有得:漸漸有所收獲。

[24]汩汩(gǔ gǔ)然:流水聲,這里是形容文思如流水。

[25]笑之則以為喜:被嘲笑則覺得高興。因為自己的追求不同流俗,下句意味相同。猶有人之說者存:謂心里還介意他人的看法。“人之說”指他人的看法。

[26]浩乎:浩大的樣子。沛然:充沛的樣子。此句意本《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公孫丑上》)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盡心上》)。

[27]懼其雜:唯恐文章駁雜不純。迎而距之:形容使思緒停下來。距,通“拒”。平心:心靜下來。皆醇:全都純正不雜。然后肆焉:謂然后放手寫下去。肆,隨意去做。

[28]游之乎《詩》、《書》之源:暢游在《詩經》、《尚書》等(圣人之道的)源頭。這里是指熟讀《詩》、《書》等儒家經典。

[29]氣,水也:喻人之氣如水。“氣”指人的內在精神修養。言,浮物也:承上喻,文章言語如水上漂浮的東西。

[30]氣之與言猶是也:氣與言辭的關系就像這樣。言之短長:指語句音節的短長。聲之高下:聲調的高低。皆宜:都適宜。

[31]幾于成:近乎完美。

[32]雖:即使。用于人:被人所用。奚取:采取什么;奚,何。

[33]待用于人:等待為人利用。肖于器:與器皿的情形相像;肖,相像。

[34]屬諸人:歸于他人,謂由他人決定。

[35]處心有道:立意發想有一定的規范。道,這里作規范解。行己有方:所作所為有一定的法則。方,與“道”同義。垂諸文:傳之于文章。垂,傳之后代。后世法:后代的法則。此處意本《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36]如是者:像這樣。這里是說做到這些是否得到滿足。其……其……:表選擇。足:值得。

有志于古者希矣[37]。志乎古必遺乎今[38],吾誠樂而悲之[39]。亟稱其人,所以勸之,非敢褒其所褒而貶其可貶也[40]。問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為言之[41]。愈白。

[37]有志于古者:立志復古的人。這里的“古”兼指道與文,意本《論語·述而》:“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希:少;同“稀”。

[38]遺乎今:被今人所遺棄。

[39]樂而悲之:為之高興又為之悲哀。

[40]亟稱其人:屢屢稱贊其人,“其人”指對方。亟(qì),屢次。勸之:勉勵他。非敢褒其所褒而貶其可貶:這里說不敢以一己之意來褒貶,自謙之詞。暗用杜預稱贊《春秋左氏傳》“指行事以正褒貶”典。

[41]相為:為之,復義偏指。

這封書信與《答馮宿論文書》同樣,也是“論文”的;同樣以宣揚、鼓吹“古文”為主題。從這篇文章看,韓愈不只有倡導文體和文風革新的熱忱,更有得自實踐的相當系統的理論主張。所以他才能吸引一批人從學,自己也以師道自任。這當然也反映了他對自己道德、文章的自信。這些都成為他倡導“古文運動”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說《答馮宿》主要是發抒牢騷、發明立場,那么這一篇就是他具體指導后進、系統闡述文學觀念和寫作方法的重要文字。有人評論說:“昌黎論文書不多見,生平全力所在,盡在《李翊》一書。”(林紓《韓文研究法》)

文章的中心內容是鼓吹以儒學“復古”促進文章復古,強調作文首先要學習儒家經典,加強思想修養,端正寫作態度,努力創作出不同流俗的、足以垂法后世的文字。文章結合自己二十余年潛心探索的經驗,總結出學文的三個階段,形象而生動,具體而親切;其中流露出的不隨流俗的自負與自信,更體現了革新者的品格。后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曾提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如此把學問、事業、作文的道理相溝通,與韓愈看法的基本精神完全一致,兩人的表述亦有異曲同工之妙。文章把孟子以來先儒的“養氣”說加以具體化,進一步明確人的學養和文字的辯證關系,確為的論。

文章的表達簡練精賅,嚴整清晰,既突顯出親切勸勉的語氣,又具有強大的邏輯力量。全篇構思十分精密:從對方寫到自己,又從自己轉到對方,既表現出諄諄善誘的風度,又把文思一步步推進,最后歸結到文體“復古”的主旨。前幅三個以“抑”開頭的轉折句:“抑愈所謂……”、“抑不知生之志……”、“抑又有難者……”,形成語氣的提頓和意念的轉換,造成千回百轉的氣勢;接著寫自己學文的進境,則用了“始者……”、“如是者亦有年……”、“如是者亦有年……”等段落大排比,通過個人實踐,真切而深刻地表述了自己的理論主張,對文壇風氣加以批評,取得了文雖散而意猶整的效果。文章對語言的提煉更見精彩。如“生所謂立言者”一段,先是用疑問句加以選擇,然后說:“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利;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短短幾十個字,立意深刻,表述確切,特別是行文寓駢于散,比喻貼切而生動,成為流傳千古的警句。至于全文大量使用疑問、感嘆句,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也使得文情起伏跌宕,造成了作者所謂“氣盛言宜”的藝術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海市| 佛坪县| 隆昌县| 安陆市| 重庆市| 正安县| 神池县| 青州市| 达孜县| 屯留县| 慈溪市| 文水县| 汶上县| 深水埗区| 喀喇| 高州市| 图木舒克市| 乌兰县| 丹棱县| 双峰县| 高雄市| 佛冈县| 桦川县| 蒲江县| 曲周县| 桓台县| 都兰县| 盐池县| 义乌市| 阜康市| 岑巩县| 成安县| 南京市| 酒泉市| 宁陵县| 洪湖市| 大竹县| 陇南市| 漾濞| 香港| 绥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