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詩人小傳
毛澤東像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湘潭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的100人之一。
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生于一個農民家庭。1920年,在湖南創建共產主義組織。1927年8月,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不久后領導秋收起義,接著率起義部隊在井岡山上創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30年5月,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選為主席。1934年10月,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征。長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1936年12月,寫《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937年夏,寫《實踐論》和《矛盾論》。1946年夏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后,毛澤東同朱德、周恩來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積極防御,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他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毛澤東擅長作舊體詩,盡管傳世數量不多,但他的詩氣魄宏大,縱橫環宇,描繪了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圖景,抒發的是整個時代的激情,具有極高的浪漫主義藝術表現力。著名詩人賀敬之曾說:“毛澤東詩詞以其前無古人的崇高優美的革命感情、遒勁偉美的創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藝術思想、豪華精美的韻調辭采,形成了中國悠久的詩史上風格絕殊的新形態的詩美,這種瑰奇的詩美熔鑄了毛澤東的思想和實踐、人格和個性。”至20世紀70年代末期,發表的毛澤東詩詞共43首,其中詩14首、詞29首,后有所增補。
(資料來源:新華網)
品茗賞詩
這首詩是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詩歌典范,毛澤東在這首詩歌中熱情地謳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贊美為實現理想而進行的壯麗的斗爭。此詩既寫出了紅軍長征所經歷的千難萬險,又把紅軍為了實現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礙、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發揮到極致,達到了內容和形式完美的統一,可以稱為藝術精品,千古絕唱。詩的題材是從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斗爭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但是詩人并沒有刻意渲染戰爭的殘酷與犧牲,而是集中筆力表現了長征取得勝利,實現了革命理想的喜悅和對于艱難困苦的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