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綦毋潛

詩人名片

綦(qí)毋潛

字號:字孝通

籍貫:荊南(今江蘇宜興縣)人。

作品風格:清秀

個人簡介:開元十四年(726)進士及第,授宜壽尉,后又歷任校書郎、右拾遺、著作郎。天寶末年,歸家隱居。他與王維、張九齡等人有唱和詩。王維稱其“盛得江左風,彌工建安體”。其詩多為隱逸之思。《全唐詩》編其詩一卷。

春泛若耶溪①

綦毋潛

幽意無斷絕②,此去隨所偶③。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④,隔山望南斗⑤。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彌漫⑥,愿為持竿叟⑦。

【注】

①若耶溪:即越溪,在今浙江紹興東南若耶山下,據傳為越女西施浣紗處,故又稱浣紗溪。

②幽意:指隱居之意。

③偶:指二人相遇稱偶。

④際:正值。

⑤南斗:星座名,因其在北斗之南,故稱南斗。

⑥生事:指謀生之事。這里指仕宦。

⑦叟:老翁。

春泛若耶溪

這首五言古詩大概是詩人歸隱后所寫。若耶溪傳為西施浣紗處,春水清澈,倒映山影,優美如畫。詩人置身其中,內心產生無限情懷。

“幽意無斷絕”,“幽意”二字為幽居獨處之意,點出全詩主旨。這種“幽意”一直伴隨著他,從未“斷絕”,這次春游,也是任舟在水中蕩漾,所以說“此去隨所偶”,“偶”字即是遇的意思。這兩句詩傳達出一種隨遇而安的閑適情緒。

接下來寫泛舟的時間和路線,描寫沿途景色。“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晚風,輕拂著行船,船兒任輕風吹送,漂入了夾岸春花爛漫的溪口。仿佛進入了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這里環境幽美,詩人心情安閑。“晚”字點明泛舟的時間,“花”字回扣了題中的“春”字,描寫細膩精致。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寫船兒前移和景色的轉變。“際夜”,指到了夜晚,暗示了泛舟時間之久,這正是“幽意無斷絕”的具體體現。“西壑”,是船兒行到的另一個地方,身處新的環境,心情舒暢,遙望南斗星宿,不覺間已經“隔山”了。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二句,描繪了一幅唯美如畫的夜景。溪上水霧在月光照射下,霧氣迷蒙。“飛”字,把溪水閃動,霧氣飄升,月光的傾灑寫活了,“林月低向后”,照應“際夜”,夜已深月亮漸漸下落,船繼續前行,兩岸林木和月亮悄悄地向身后退。月下夜景寧靜、美麗。

詩人在上文通過對晚風、花路、南斗、潭煙、林月等景物的細致描繪,展現了一幅幽美、寧靜、迷蒙的春游圖。本來就心懷“幽意”的詩人,置身在這種幽靜的環境中,更覺得塵世繁雜喧擾,心更向往歸隱生活,所以,詩人最后寫“生事且彌漫,愿為持竿叟”,人生世事就像這溪水上迷蒙的煙霧,飄渺變幻,我還是作一個若耶溪邊垂釣的隱者吧。

詩人以行舟為線索,細致入微地描寫了泛舟沿岸的自然美景,無橋揉造作之色。隨著地點和時間的推移,詩人筆下的景色也不斷更換,景色豐滿不瘦薄,畫面不斷跳動,也使清幽環境變得令人輕松舒暢,使人陶醉。

后人點評

明人譚元春:妙語浮出,如不經心乎者。(《唐詩歸》卷十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阳县| 高州市| 广德县| 淄博市| 梁河县| 瑞安市| 丹寨县| 临城县| 高邮市| 洞头县| 福鼎市| 阿荣旗| 高邑县| 洮南市| 海林市| 余姚市| 民县| 兴隆县| 墨江| 凭祥市| 上犹县| 灵宝市| 佛学| 花垣县| 和静县| 房产| 武功县| 白山市| 巫山县| 嘉禾县| 会同县| 新丰县| 兴安县| 泸溪县| 浦江县| 陵水| 讷河市| 五台县| 泰宁县| 嘉定区| 张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