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的沸點(第三卷)
- 趙海峰
- 1763字
- 2020-06-05 18:22:14
四 烈母賀蘭氏
代國滅亡后,苻堅接受投降的燕鳳的建議,將代國的地盤一分為二,黃河以西的地區(qū)交給了滅代“急先鋒”鐵弗部的劉衛(wèi)辰,以東的地區(qū)交給了獨孤部的劉庫仁。
劉庫仁原本是拓跋什翼犍的外甥,因此對落難而來的賀蘭氏母子很是友善,照顧有加。拓跋珪母子就此安頓下來,在這里過了幾年安穩(wěn)時光。
拓跋珪從孩童漸漸成長為一個少年,劉庫仁對他頗有好感,史書稱“恩勤周備”,他覺得拓跋珪有一種不凡的氣度,所以劉庫仁經(jīng)常告誡自己的兒子說:“這個孩子有爭霸天下的志向,你們一定要畢恭畢敬地對他?!?/p>
劉庫仁顯然不是第一個看出拓跋珪能成大事的人,事實上,早在拓跋珪剛剛來到這個世界時,就出現(xiàn)了許多不同于常人的征兆。他出生的晚上,本來天色已暗但突然復(fù)明,拓跋什翼犍覺得這是吉兆,很是高興。第二年,又有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拓跋珪的胞衣丟棄之處,居然長出一棵榆樹,后來繁衍成一片榆樹林,消息傳開,人們都暗暗稱奇。
這樣的橋段實在太多,尤其是對于一個王朝的開國皇帝,如果出生時沒有一段離奇的故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開國之君”。
這樣舒坦的日子,到前秦建元二十一年(385年)結(jié)束了,因為獨孤部換了頭領(lǐng),劉庫仁被混在自己隊伍里的前燕皇族慕容文所殺,因此,頭領(lǐng)位置由他兄弟劉眷接替,但劉庫仁的兒子劉顯不服,發(fā)動叛亂,殺掉了劉眷,自立為頭領(lǐng)。
在對待拓跋珪的態(tài)度上,劉顯和他父親完全相反,劉庫仁眼里滿是“欣賞”,而劉顯看到的卻只有“威脅”。畢竟拓跋珪根正苗紅,而且表現(xiàn)出了超乎同齡人的天資稟賦,是代國最讓人信服的繼承人。
劉顯殺心漸起,準(zhǔn)備要動手了。
劉顯召集部落頭領(lǐng)們開會,拓跋珪也在參會之列,劉顯想借機殺掉拓跋珪。這個密謀被一個叫作王霸的大商人知道了,他與拓跋珪私交甚好,趁亂機智地踩了一下拓跋珪的腳,拓跋珪心領(lǐng)神會,急忙騎馬逃至母親所在的七介山。
一計不成再來一計,劉顯準(zhǔn)備帶兵突襲,拓跋珪又到了命懸一線的時刻,所幸劉顯弟弟劉亢泥的妻子是拓跋珪的姑姑,她派人趕來給賀蘭氏報信。劉顯的謀士梁六眷也讓人來密報,這位梁謀士是拓跋什翼犍的侄子,情急之下,賀蘭氏讓拓跋珪帶著幾個舊臣連夜逃往她的娘家賀蘭部。
“英雄母親”又一次隆重登場了,她沒有逃走,而是在營地里等待劉顯,她擔(dān)心劉顯發(fā)現(xiàn)拓跋珪逃走而派兵追趕,賀蘭氏變被動為主動,約劉顯來喝酒,賀蘭氏長得很漂亮,有這樣的美人陪著飲酒,劉顯一杯接一杯,很快便醉了過去。
第二天一早,賀蘭氏早早起來到外面故意驚動馬匹,然后回來哭著向劉顯要兒子,她裝作很傷心地哭訴:“我兒子昨天還在這里,怎么現(xiàn)在死活找不到了,你是不是派人把他殺了,聽聽馬都被驚了?!?/p>
劉顯一頭霧水,分明記得還沒下命令啊,心里想肯定是手下揣摩他的意思,提前下手干掉了拓跋珪。
拓跋珪在母親的掩護下順利逃到了賀蘭部,而這位“英雄母親”則被迫留在虎穴中。很快劉顯就得知了真相,知道上了這個女人的當(dāng),大怒之下要殺掉賀蘭氏,賀蘭氏走投無路,靈機一動逃到了劉亢泥的家中,在神車之中躲藏了三天,然后由劉亢泥親自找哥哥求情,賀蘭氏才保住項上人頭。后來獨孤部發(fā)生內(nèi)亂,賀蘭氏趁亂逃出,長途跋涉到賀蘭部,母子得以團圓。
按說到了娘家應(yīng)該平安了,但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
當(dāng)時賀蘭部的頭領(lǐng)是賀訥,他是賀蘭氏的哥哥,他對拓跋珪的到來感到很高興,心里想借助自己外甥代國嫡系繼承人的名義來招攬代國舊部,從而使得賀蘭部變得強大起來,所以他誠懇地對拓跋珪說:“復(fù)國之后,可別忘了老臣。”拓跋珪則毫不客氣地表示:“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當(dāng)然不會忘記舅舅的恩情!”
賀蘭部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叫作賀染干,他是賀蘭氏的弟弟,算起來也應(yīng)該是拓跋珪的舅舅,但他對自己這位外甥相當(dāng)不喜歡,始終覺得他是個隱患,嫉妒心作崇的他,帶兵包圍了拓跋珪的營地,下令讓手下剁了拓跋珪。
又該“英雄母親”出場了,這是她第三次為保護兒子挺身而出,賀蘭氏得到消息,走出營帳,痛斥帶兵而來的賀染干說:“你們想殺死我的兒子,到底想置我于何地呢?”并表示如果想殺拓跋珪,那就先殺了自己,從自己尸體上踏過去。
面對大義凜然的姐姐,賀染干最終認(rèn)慫了。
登國元年(386年)正月,在賀訥和代國舊臣的擁戴下,十六歲的拓跋珪正式登上了代王的寶座,成功復(fù)國。復(fù)國幾個月后,拓跋珪不甘心受到賀蘭部的牽制,帶著一些部眾南遷到代國的舊都盛樂,同時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
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王朝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