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的沸點(第三卷)
- 趙海峰
- 2396字
- 2020-06-05 18:22:17
一 崔氏大家族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農歷六月,平城,一輛囚車在北魏都城緩緩前行,宛如公審游街一般。四周都是欄桿的囚車,頂端露出一顆人頭,此人白發蒼蒼,看上去已步入古稀,本已凌亂的頭發在風中四散開來,囚車經過的地方不由引起一陣騷動,圍觀的人群中有人暗暗嘆息,還有一些鮮卑人則發出惡毒的咒罵聲。
囚車行至南郊刑場,在一個十字路口停穩后,幾十個鮮卑兵士居然將尿撒在死囚的頭上、臉上和身上,頃刻之間,他全身都被澆濕,撲鼻而來的是一陣陣刺鼻的尿騷味,只聽到這位死囚發出“嗷嗷”的哀叫,聲音傳到了很遠處。百般凌辱后,一道血光閃過,所有的喧囂都歸于沉寂。
這個死囚叫作崔浩,他是當朝皇帝太武帝拓跋燾身邊的第一“紅人”。
紅到什么程度?拓跋燾每每遇到問題,直接到崔浩家中向他請教,因沒有提前打招呼,搞得崔浩連正式衣冠都沒辦法穿戴好,倉促間也來不及制作精美的食物,只能提供家常便飯,但拓跋燾一點也不介意,常常禮貌地舉起筷子,隨便吃一口,征詢完意見便起身回宮了。而崔浩進宮見駕,居然可以直接出入皇帝的寢宮。兩人看上去不像君臣,倒像是哥們。
這樣一個集萬千恩寵于一身的人,為何會落得如此凄慘的下場呢?
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他是個漢人。
崔浩出身于“清河崔氏”,別看“崔”姓在《百家姓》中并不靠前,但在南北朝、隋唐時絕對是一個大姓,當時所有的北方世家大族中,有五個姓氏最為尊貴,分別是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李氏和崔氏各有兩個郡望宗族,被稱之為七宗五姓。
清河崔氏能成為大望族,首先要感謝奠基人崔琰,在他之前清河崔氏沒有大名。崔琰是東漢儒學大家鄭玄的高足,后來成為曹操手下的著名謀士,表現很出色,雖然后來被曹操所殺,但在他的帶動下,清河崔氏的地位大幅提升,開始邁向頂級家族的行列。
而真正使清河崔氏達到如此高度的是慘死的崔浩和他的父親崔宏。
崔浩死后,崔氏依然保有強大的影響力,唐代崔氏有二十三人做過宰相,唐初官員修訂《氏族志》時,把崔氏列為第一。這讓唐太宗李世民很生氣,大怒道:“崔氏早已衰微,既無顯官,也無人才,憑什么排第一?難道我李氏貴為天子,還比不上崔氏嗎?”下令將李氏排到第一位,讓崔氏退居到第三位,即便如此,崔氏依舊是士族高門。
清河崔氏能獲得這樣的地位,除了人才輩出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永嘉之亂后,不少北方大族都逃到了南方,當時東晉的名門望族瑯琊王氏、陳郡謝氏、譙國桓氏、潁川庾氏等都是從北方跑過去的,但崔氏卻留了下來,崔浩的祖父崔悅在后趙當官,崔浩的父親崔宏則在前秦為仕。
崔宏是崔氏一族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從小才智過人,被稱為冀州神童。在前秦為官時,崔宏就表現出很強的能力,深得苻堅大帝的弟弟陽平公苻融的信任,經常向他請教。苻堅知道他很有才干,征召他入朝為太子舍人,崔宏以母親生病為由謝絕,后改任為著作佐郎。
淝水之戰后,前秦帝國敗亡,樹倒猢猻散,官員們紛紛收拾細軟,四散去避難,崔宏也成為逃難大軍的一員,他的首選是江南的東晉,畢竟他是一個漢人,雖然一直在前秦為官,但骨子里對東晉王朝很是向往。
可天不遂人愿,崔宏帶著族人走到泰山附近時,被盤踞在當地的丁零人所建立的“翟魏”政權“截流”,崔宏沒辦法只好留在翟魏當官。不久一代戰神后燕皇帝慕容垂消滅了翟魏,崔宏又來到后燕繼續當官,慕容垂對他很看重,封他為吏部郎、尚書左丞。
但沒過幾年安穩日子,慕容垂死后,后燕被拓跋珪的鮮卑鐵騎碾得粉碎,崔宏又一次出逃,《魏書》記載:“玄伯棄郡,東走海濱。太祖素聞其名,譴騎追求,執送于軍門。”玄伯就是崔宏,后來為了避孝文帝元宏的名諱,史書上將崔宏都稱為崔玄伯,就是說,崔宏逃到了海邊,但由于他名聲很大,拓跋珪派人將他追回,崔宏只得來到北魏繼續仕途生涯。
十幾年的時間,崔宏先后在前秦、翟魏、后燕、北魏四國為官,如果說一個人歷經四朝已屬不易,但分別在四國為官更為罕見,而且在四國都受到認可和重視,足見崔宏的才干確實不一般。
時光不等人,崔宏眼見投奔東晉希望渺茫,決定踏踏實實為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效力。拓跋珪同樣很重視他,任命崔宏為黃門侍郎,與張袞執掌機要。
崔宏感恩圖報,為新生的北魏制定官制、朝儀、律令等典章制度,因此他成為北魏由游牧走向封建化最早的設計師之一,甚至連“魏”這個國號,也是在崔宏竭力建議下,最終被拓跋珪所采納的。
拓跋珪經常召崔宏詢問古今舊事、帝王制度。崔宏對歷史很有研究,他分析歷代興衰的原因以及歷史中所積累的政治智慧,這是拓跋珪迫切需要的,也讓這位北魏開國皇帝感到很是解渴。
除了學識和才干出眾,崔宏身上還有種很可貴的品質,便是簡樸。他雖深得皇帝信任,但心里明白越是這樣越要自律。崔宏一輩子對錢財看得很淡,他不置產業,以至于家中空空如也,上下朝不用“公車”,都是步行而至,他的母親年過七十,每頓飯都是粗茶淡飯,沒吃過豪華大餐。有些人覺得他表現得有些過了,但崔宏不為所動,永葆著清廉本色。
崔宏以他的才干和清廉,贏得了拓跋珪的高度信任,封他為白馬侯。拓跋珪在生命后期,由于濫服寒食散,變得性情暴躁,許多大臣受到他的斥責或處罰,但他對崔宏卻很尊重,始終沒有譴責過。
崔宏的正直清廉不是作秀,而是發自內心,從一件事上可以看得很清楚,拓跋珪被兒子拓跋紹殺死,拓跋紹為了收買人心,拿出大量財物錦帛賞賜群臣,所有人里只有一個大臣拒絕接受,便是崔宏。
拓跋嗣殺掉拓跋紹登上皇位后,對德才兼備的崔宏更是看重,他設置八大人官,總理朝政,又稱“八公”,而崔宏位列“八公”之首,被任命為天部大人,進封白馬公。
泰常三年(418年),崔宏得了重病,拓跋嗣非常關心他的病情,派近臣前去探視,一夜數次往返。崔宏死后,拓跋嗣給他極高的殊榮,下詔喪禮完全比照親王的規格辦理,郡臣及各附屬國頭領都要參加葬禮,并詔令除親王外,所有人都要為他送葬。
在鮮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作為一個漢人,崔宏的地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