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的沸點(第三卷)
- 趙海峰
- 2269字
- 2020-06-05 18:22:16
一 逆襲拓跋嗣
始光元年(424年)八月,云中地區(今內蒙古托克托),一場大廝殺正在進行,戰馬嘶鳴,直上云霄。看上去其中一方的情勢非常危急,里三層外三層被包圍,粗略數數居然有五十多層。
“擒賊先擒王”,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被圍困方的統帥身上,一些敵方的鐵騎沖到他面前,雙方的馬頭幾乎都能碰到一起,但見這位主將神情自若,似乎對眼前的危險視而不見,越拼殺越亢奮,更讓人有些吃驚的是,他的臉龐帶著些許稚氣,儼然還是一個少年。
看到自己的主帥如此不要命,他手下的軍士個個奮不顧身,以一當十,雖然被團團包圍,但敵人一時也奈何不得。
這位少年統帥便是北魏王朝的第三任皇帝太武帝拓跋燾,他面對的敵人叫作“柔然”。
兩強相遇勇者勝,關鍵要看誰能堅守到最后。拓跋燾最終笑到了最后,正當他殺得興起時,突然發現柔然軍隊莫名其妙地退卻了,這其中的蹊蹺,一方面是因北魏軍隊的頑強,給了柔然重創,更重要的是柔然軍中的大將于陟斤被流矢擊中而死了。
拓跋燾和他的軍隊就這樣實現了“超級大逆轉”。
這場血與火的洗禮,對于年輕的拓跋燾來講,來得似乎有些早,因為他登上皇位還不到一年的時間。
就在前一年的十月,他的父親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因病去世,時年三十二歲。
拓跋嗣英年早逝,多少有些“壯志未酬”的感覺,因為他的這個皇位來得相當不容易,所以上臺后,拓跋嗣一心想干一番大事,可惜天不遂人愿。
說“皇位來得不容易”,是因為拓跋嗣有一個狠角色的老爸——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本來雄才大略的他,晚年由于過量服食“寒食散”而變得喜怒無常,經常濫殺無辜,使得已經被冊立為太子的拓跋嗣由于害怕屠刀揮到自己身上,不得不出逃避難,很快,“喜怒無常”的拓跋珪終遭厄運,他被自己的另一個兒子拓跋紹所殺。
拓跋紹殺掉自己父皇后,一時沒有了主意,他本來屬于激情殺人,根本沒有琢磨好得手后該怎么辦。他把百官召集到端門之前,從門縫中對百官們說:“我有叔父,也有哥哥,你們打算聽從誰的?”
這話問得相當無厘頭,百官們都覺得非常納悶,后來才明白過來,拓跋紹這樣說,是因為先皇拓跋珪駕崩了。眾人一時沉浸在愕然之中,沒有一個站出來應答,沉默之中,只見南平公長孫嵩率先表態表示愿意擁戴拓跋紹。
拓跋紹由此登上了高高在上的龍椅。
但紙終究包不住火,拓跋紹弒父的消息很快傳遍了京城,人心浮動,出現了一些小規模的反抗事件,拓跋紹本來只是一個雞鳴狗盜之徒,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只能將宮中大量的金銀和布帛拿出來賞賜王公大臣,意圖“用金錢換選票”,以此來贏得王公大臣們的支持。
出逃在外的拓跋嗣聽聞父皇被殺,趕忙從外地跑回來,但他害怕拓跋紹加害于他,所以不敢公開露面,白天藏在山里,晚上則住在隨從王洛兒家里,王洛兒的鄰居李通負責給他提供飲食。
不見蹤影的拓跋嗣無疑是拓跋紹最大的威脅,拓跋紹聽到一些風聲,便將李通抓來,逼他說出拓跋嗣的下落,李通是條漢子,打死也不說,于是拓跋紹殺掉了他。拓跋紹還不死心,四處派人打聽拓跋嗣的消息,欲除之而后快。
拓跋嗣的處境變得很危險,所幸王洛兒不離不棄,多次往返京城與重要的文臣武將取得聯系,這些人聽說拓跋嗣就在都城附近,紛紛表示愿意擁戴這位前太子。見時機已經成熟,拓跋嗣在京城公開露面,文臣武將爭相出城迎接,而宮中衛士將不得人心的拓跋紹抓了起來并送給拓跋嗣。
接下來的事情毫無懸念,逆襲成功的拓跋嗣,下令將拓跋紹和他生母賀蘭氏處死,然后正式繼位,是為北魏明元帝。
拓跋嗣面臨的形勢相當嚴峻,由于拓跋珪生命后期性情大變,喜怒無常,造成“朝野人情各懷危懼,有司懈怠,莫相督攝。百工偷劫,盜賊公行,巷里之間人為稀少”。
拓跋嗣上臺后拔賢任能,整頓流民,撫恤百姓,勸課農桑,使得一度陷入混亂的北魏王朝逐漸步入正軌。
拓跋嗣一生主要干了一件大事,便是南征劉宋。
永初三年(422年)秋天,宋武帝劉裕駕崩,這位亂世猛男不僅成功篡位,滅晉建宋,而且還兩次成功北伐,先后滅掉了南燕和后秦,并順帶手占領了屬于北魏的滑臺等地區。
拓跋嗣一直咽不下這口氣,但他心里非常忌憚劉裕,只能敢怒不敢言,史書稱:“魏人雖強,不敢南指西顧,以議其后。”如今劉裕駕崩,拓跋嗣終于看到了收復失地的曙光。
但他最為信賴的大臣崔浩認為不應該出兵,理由是“禮不伐喪”,也就是說劉裕新喪不應征伐。拓跋嗣覺得這樣的觀點有些迂腐,打仗哪里還要考慮如此多條條框框,只要能取勝,乘人之危沒什么不好。
泰常七年(422年),拓跋嗣下令向劉宋發動總攻,然而這次出征并不順利,大將奚斤率軍進攻滑臺,卻久攻不克,犧牲很大,后來劉宋守軍孤立無援,棄城而走,北魏軍才占領這個軍事重鎮。
不過這才是噩夢的開始,虎牢關接下來成了北魏大軍不可逾越的障礙。宋軍虎牢關的守將是毛德祖,面對黑壓壓的北魏軍隊,他毫無懼色,攻防得當,北魏大軍的數次進攻,除了留下不少尸體外,一無所獲。
這一仗打得實在憋屈,拓跋嗣只好親自出馬,率軍將虎牢關的外部水源切斷,即便如此,毛祖德還是率軍堅持了一段日子,而且給北魏軍造成很大損傷,最后因無水可飲,到了受傷士卒居然流不出血的程度,北魏軍才攻克城池,毛德祖被俘。
此次南征,有得有失,北魏收復了失地,讓劉裕當年北伐的戰果消失殆盡,但付出的代價也極為慘重,特別是以傾國之師不分晝夜圍攻小小的虎牢關,居然二百多天后才攻克。士卒除了大量戰死外,死于疾疫的約十之二三,可謂殺敵一千自傷八百。
元氣大傷的不止是北魏的軍事實力,還有拓跋嗣的身體。拓跋嗣和他老爸拓跋珪一樣,是一個癮君子,喜歡服食“寒食散”,雖然沒有他老爸癮大,但長期服食,對他身體的損傷也很大,再加上連續征戰,導致舊疾復發,最終倒在了三十二歲的門檻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