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的沸點(第二卷)
- 趙海峰
- 1470字
- 2020-06-05 11:27:05
潘岳:帥,原來也是一種罪
一
四月的洛陽城已是春意盎然,柳條抽青,和風徐徐,剛剛落過細雨的街道上突然變得熱鬧起來,不少女子圍攏在一輛車子旁邊,其中既有大姑娘小媳婦,也有些中年老婦女同志,她們手拉著手使得車子艱難往前移動,為的是多看幾眼心中的偶像,人群中不時傳來“真帥”“好帥啊”這樣的低語。
不用問,這是潘岳出行了。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女子一邊追趕著他的車,一邊將手中的水果爭相投入車中,不一會兒車子便被填滿了,“潘帥鍋”又帶著一車水果滿載而歸,這就是“擲果盈車”的故事,真實記錄在《世說新語》中。
潘岳,就是潘安,當時天下第一美男。
一直納悶,女粉絲們為什么要用水果呢,難道是因為粉絲眾多無法靠近,只能以此表達傾慕之情?還是要給偶像來點實惠的東西?也更加好奇,她們往里面投的是什么水果,這個史書沒有任何記載,想必是桃子、李子、杏兒之類的小型水果,總不會是西瓜吧,她們斷然不會讓自己的偶像身上掛彩難堪。
同時代的左思搞得“洛陽紙貴”,潘安是否也會抬高水果價格呢?不管怎樣,美男子頻出的西晉初期,迎來了中國粉絲經濟的第一個高潮。
引發如此轟動效應的潘安到底美成什么樣兒?史書里簡單到只有三個字——“美、姿、儀”,外表美、氣質好,但長相、身高等具體信息一概沒有,這樣惜字如金,或許是想留給世人足夠的想象空間。
所以,可以盡情地想象,往能想到的最美樣子去想。估計,潘安能夠對得住后世對他的想象。
自西晉之后,歷代對于潘安容貌的贊譽之詞頗多,如“美如宋玉、貌若潘安”“子建才,潘安貌”“潘安再世”“多才夸李白,美貌說潘安”“花慚潘岳貌”等,這些詞語里說起“有才”總會變換許多名字,畢竟古往今來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實在太多,但說起容貌,似乎潘安這個名字就是最高標準。
不要低估洛陽婦女的審美情趣,潘安不僅僅是靠美色取勝,他和一般的“小鮮肉”不同,不僅有一副錦繡皮囊,更寫得一手錦繡文章。他從小便是遠近聞名的“神童”,史書稱“以才穎見稱,鄉邑號為神童”,少年時他隨父親游歷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增長了不少見識。
成年后潘安到國家的最高學府——洛陽太學求學,本來可以靠顏值,但他偏偏要靠才華,他讀書非??炭?,再加上天資就好,于是,八個字誕生了——“陸才如海,潘才如江”,鐘嶸在《詩品》中做出這樣的評價,陸機是何許人也?西晉文學第一大家,“潘江陸海”,總是把兩人放在一起說事,可見潘安文才已非同一般。
潘安就這樣堅持走自己的路,搞得別人無路可走,顏值第一,文采一流,年紀輕輕,便如此優秀,這還讓別人怎么活呢?
所以只要提起這個名字,不少人心里會涌動著五個字——“羨慕嫉妒恨”。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公元266年,晉朝建國的第二年,頗有志向的開國皇帝司馬炎,決定來一次下田躬耕,這倒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天子躬耕在歷朝歷代都有,目的是以上率下,鼓勵農民多多耕種。
但朝中大臣們卻顯得興奮異常,天子難得一次的作秀,給了他們一個非常好的拍馬屁機會,如果拍的能讓司馬炎感到很舒服,很可能從此一鳴驚人,進而平步青云。
剛剛二十歲的潘安,懷揣著這樣的夢想,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洋洋灑灑地寫了一篇《藉田賦》,搞得技驚四座,就連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中也稱贊該賦“陳義俊偉,措辭雄瑰”,文采出眾只是一方面,關鍵這篇頌揚司馬炎躬耕的馬屁文章,拍得含而不露,火候也掌握得恰到好處。
“一鳴驚人”潘安做到了,但“平步青云”卻和他沒關系,相反他卻因此文惹禍上身,朝中那些大佬,覺得一個太學剛剛畢業的毛頭小伙長得帥也就罷了,居然寫出這樣的文章,如果讓他留在朝廷,那以后皇帝的馬屁他們還怎么拍。
最后的結果是,潘安擠趕出了京城,貶去河陽做了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