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最后十八年2
- 黃治軍
- 1631字
- 2020-06-05 11:25:28
公開警告!漢黨和公使聯手將廢立野心撲滅
他們首先等到的是一封電報——公開警告的電報。
1900年1月26日(光緒二十五年臘月廿六日),在“建儲詔書”發布第三天,北京城里“禪位”的謠言正高漲之際,千里之外的上海,經元善聯合了上海和江浙地區1200多名大大小小的官員、士紳和社會著名人士(其中有一個人是1892年考中進士的蔡元培),共同簽名發電,強烈表示“力挺”光緒:
皇上啊,您要頂住一切困難堅持工作,不要有不去上班的想法,有點兒困難就撂挑子是不對的不是嗎?重要的是您不能使皇太后擔心,也影響國內外的安定不是(“力疾臨御,勿存退位之思,上以慰皇太后之憂勤,下以弭中外之反側”)?
更厲害的是,除了“力挺”光緒,這些人還通電各省:如果真的要廢帝,各省工商界就一致罷工,共同抵抗!
一個遠在上海的人,竟然敢公開指揮在北京的皇帝,語氣就像是哄皇帝,還要威脅罷朝廷的工;而且他插手的,竟然還是皇帝的“家事”。
大清開國以來,為了揚滿抑漢,防止漢人覬覦皇權,規定凡是涉及皇權的事情都屬于皇帝的“家事”,漢臣無論官職有多大,都不能多說一個字。二百多年來,所有的漢大臣都在遵守這個嚴苛的規矩,敢于打破這一切的,想想看也只有經元善和劉坤一這兩個空前的例子。
劉坤一反正是天不怕地不怕,至于經元善,相信大家已經猜到了:他的背后,一定還有別人。
經元善的公職是上海電報局局長(總辦)。上海電報局是當時的“國企”(“官督商辦”企業),也就是說,經元善的級別其實是很低的,他只是一個搞電報的。但這個搞電報的卻是李鴻章的人,電報業一直是李鴻章北洋產業的核心產業,也是利潤最大的產業之一。1881年,經元善被李鴻章親自任命為上海電報局副局長(會辦),然后升任總辦,而經元善的上級、電報總局的督辦正是李鴻章的心腹——盛宣懷。
經元善跟李鴻章的關系就不用多說了,他的背后站著李鴻章,或許還站著榮祿、奕劻甚至是慈禧。慈禧或許本來就想借湘軍的“金字招牌”和工商界的壓力來制衡端王集團,而劉坤一和經元善可能原本就很清楚:他們警告和威脅的并不是慈禧,而是端王集團!
不過,由于公開威脅朝廷,經元善不得不受到“通緝”,在被抓之前,他成功地逃到了澳門,之后負責把他“捉拿歸案”的是兩廣總督李鴻章,經元善大人也就沒什么危險了。但通過報紙報道,經元善公開發電的“壯舉”已經聞名全國,是對“禪位”謠言的沉重一擊;而端王集團遭受的沉重打擊還沒有完。
那些收到“喜帖”的公使反應出奇一致:不理。
沒有一個公使上門道賀,沒有一個公使回帖。面對一個有外交關系的國家親王級別的人的邀請,公使們的這些反應自有史以來都是極為少見的,如果放在平時,這是一次嚴重的失禮行為,更是一次外交事件。
不來朝賀,這就是一種態度,表示不認可和強烈抗議。甚至連回個帖子的公使都沒有,這是一點兒都不給端王面子!
端王氣炸了。此時估計他一個人在王府里狠狠地說:你們這些人,看帖不回帖!
而在經元善公開“發電”的同時,最強四國——英、法、德、美四國公使向總理衙門發出了聯合照會。他們當然是不會去干涉朝廷立大阿哥的“內政”的,但他們可以繼續拿義和拳說事,因為“義和拳攻擊洋人”,和他們的切身利益相關。四國公使指責朝廷“支持義和拳”,要求“禁止所有的拳會組織”。很顯然,這是四國公使團借機向朝廷施壓。
謠言平息了,“禪位”之事沒了下文。端王集團夢碎,廢立野心又一次被漢黨和洋人公使無情抹殺,遭受重創。他們無計可施,內心憤恨難平。他們最恨的是洋人,因為在他們看來,漢黨的后臺就是洋人。
但是,端王和他的政治小集團是不會死心的:兒子能夠當皇帝,他就是太上皇,更多的人能夠錦衣玉食、雞犬升天。雖然他已經是王爺,兒子溥儁也已經是光緒皇帝的長子,但王爺和皇上是不同的,皇位繼承人和已經是皇帝是不同的,差的就是那份高高在上、占據四海的獨特感覺。這份感覺誰能有?皇帝!端王將和他的政治小團體一起,去尋找新的幫手和力量,繼續同漢黨和洋人斗爭,清除他們的影響,排除他們的干擾,實現廢立!
這第一步,就是接見從濟南來京的前山東巡撫毓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