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菲定律
- (英)理查德·羅賓遜
- 1128字
- 2020-06-05 19:04:55
味覺和嗅覺
味覺信息的傳輸方式與其他感官信息略有不同,它有一條通往大腦的恐懼中樞——杏仁核的熱線。惡心是對某些味道直接而強烈的反應。這是應有的,因為如果沒有它,我們有可能會把自己毒死。聞到變質的牛奶時,你會猛然把頭扭開,就像牛奶給了你的鼻子一記重拳。
“對你有好處”意味著“很難吃”。
食品生產商很清楚我們最想吃什么,并準確無誤地將注意力集中于這些東西上,如糖、脂肪和鹽。
我們聞到氣味會流口水,因為我們用的是一個有百萬年歷史的大腦,這個大腦的設計初衷是為了適應貧瘠平原上的生活,那里除了樹皮幾乎沒有什么可以吃的。一看到蜜蜂,我們的祖先就會冒著危險開始一場漫長的追蹤,一直追到蜂巢,爬上蜂巢所在的樹,忍受無數次叮咬,僅僅就為了品嘗那美妙而罕見的甜味。
今天這種本能依然存在,指引著我們去追求這種甜味,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在當今世界,甜味24小時唾手可得,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了可怕的后果。如果耐心等待,今后我們的大腦或許會進化出一種正確的分寸感,一種平衡飲食的本能。但是在等待期間,我們會情不自禁地感到饑餓,我們會再吃一個冰激凌……
第六感
人真的有“第六感”嗎?大多數人都曾在某個時候“感覺到”有人站在自己身后,但我們是怎么知道的呢?也許答案就在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潛意識的處理過程中,這一過程發生在意識之外。
正如耳朵可以在雞尾酒會上監控周圍的嘈雜聲,注意是否有人提到你的名字,第六感也在監聽著房間里每一個細微的回聲,捕捉每一個物體從后方靠近時所引起的任何變化。與常人相比,盲人確實會更努力地去聆聽房間里的聲音。
正如在下一部分所講述的那樣,我們必須去看,然后才能看到,去聽,然后才能聽到。周圍的很多東西永遠無法通過感知之門的入口,但也有相當多的感覺可以悄悄溜進大腦,在角落里徘徊。
聽上去有點兒不可思議,對嗎?
意識:提醒我們可能有人在旁觀的內在聲音。——亨利·門肯
,《門肯讀本》(Chrestomathy),1949年
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對超自然現象進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現在他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在既定的時間去裝鬼嚇人了,因為他發現了使人們感到害怕的因素:雙腿周圍細微但突然的溫度變化,能對人體皮膚上的毛發產生作用的隱形磁鐵,低得聽不到、但是能夠影響身體的超低音頻。
所有這些都會對人產生影響,只不過是以一種很細微的方式,讓人感到不安,又說不出為什么。剩下的就要靠人們發揮想象力了。
如果你覺得某人身上有你不太喜歡的地方,卻不能確切地說明是什么,那么你可能在潛意識中看到了一些意識無法看到的東西,你能從一個人的肢體語言中讀出比你意識到的更多的信息。
人們對自己內心的暴露比他們意識到的要多,比如,通過對談話視頻的逐幀分析,可以發現“微反應”,即臉上一閃而過的表情,這些能揭示面具之下僅僅存在于潛意識層面的真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