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成長型思維訓練2
  • (美)安妮·布洛克 希瑟·亨得利
  • 5384字
  • 2020-06-15 18:44:14

第3章
頭腦訓練

能學得進去是一種天賦;能學好是一種技能;愿意學則是 一種選擇。

——布萊恩·赫伯特(Brian Herbert)

我們明白了。試圖說服一些學生相信他們具有潛力幾乎是不可能的。也許他們被其他老師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簽;也許有個家人告訴他們,他們很愚蠢或沒希望;或者他們的固定型思維使他們無法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偉大的事情。不管是什么原因,這些困難學生不會單看表面就認同思維模式的論點——他們想要證明。幸運的是,他們的頭骨里有3磅的證據。是的,我們說的是大腦。神經科學家已經明確地得出結論,認為大腦是一個可塑性的器官,通過努力和專注的練習,它可以完成一些真正不可思議的事情。如果人們相信通過舉重肌肉可以變得更加強壯有力,那么,他們可以相信,通過學習和艱苦的工作,大腦會變得更強大、更聰明。人類的大腦是一個復雜而奇妙的東西,幫助你的學生準確地理解大腦的各個組成部分是如何參與學習過程的,這將幫助他們相信他們的大腦和其他人一樣有能力成長和改變。一旦孩子們明白了他們必須培養自己的大腦,那么“聰明”就變得不只是為一些人擁有的抽象品質了,而更多的是,任何人,只要愿意為之努力,都能取得的成果。

大腦如同肌肉可以成長

在我們的第一本書中,我們深入討論了大腦是如何與肌肉相似的,因為它通過努力和訓練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強大。成長型思維的科學基礎就是:人類的大腦和塑料一樣,是可以延展的。大腦的可塑性是神經科學家給大腦的能力賦予的術語,它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1]

人類大腦中大約有1000億個神經元。這些小細胞儲存信息,并負責向全身的各個組織發送,也從它們那里接收信息。當我們學到新的東西時,我們的神經元就會通過神經通路發出信號來完成任務。你做的工作越多,信號通過通路的速度就越快。如果你長時間停止這個任務,神經元的移動就會變慢。想象一下你正在穿過森林。剛開始的時候,你好像哪兒都到不了。你必須鏟除灌木叢,繞過障礙物,同時挪開樹枝——進展很慢!但是,一路上鏟除灌木,避開障礙,挪開樹枝,你走得越多,你走得就越輕松。最終,你在這個地球上開出了一條沒有障礙的路,非常好走。神經通路的發展也是如此。我們練習得越多,我們的神經元發射得就越快。科學家們喜歡說,“神經元相互激發,相互連接。”[2]當神經元路徑被使用時,神經元運動就會變得更容易,而曾經緩慢的行動就會變得訓練有素。

現在,假設我們的學生正在學習長除法。他們將利用他們的模式(他們已經知道的東西)以及新的信息來完成任務。首先,就像神經元緩慢地啟動并開始尋找路徑一樣,他們的進展緩慢。當學生一遍又一遍地練習長除法的時候,參與這個過程的神經元就會更快地通過神經通路。突然之間,長除法變得不再是一種困難,而是一種技能。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大腦在童年時期是最具延展性的,但最近他們發現,大腦在我們的整個生命中都保持著延展性。我們學習新的技能可以一直學到老年時期。我們在一項任務上的工作越多,我們的大腦就會越好地完成這項任務。你知道“熟能生巧”這句老話嗎?這可不僅僅是毫無意義的陳詞濫調。回想一下上面提到的路——如果你幾個月都不走這條路會怎么樣?很可能,它會變得與從前一樣。同樣,如果學生長時間停止做長除法,想把它撿起來,他就可能會覺得有點艱難。這是因為神經元要重新熟悉這項任務。這里還有一句老話,“要么用,要么丟”,也同樣適用于神經通路,停止使用就會開始退化。

這些適應能力是成長型思維理論的基礎。學習新事物和加強神經間的聯系在我們一生中都是可能的。作為老師,這就是為什么當學生說他們“不是學數學的料”或者“不擅長體育”時,我們不能直接認可的原因。當然,有些人生來似乎就表現出擅長唱歌、讀書、運動,但是問問那些在他們的領域做到最頂尖的人,他們會告訴你,無論起點是什么,在任何領域中,要想精通,都需要艱苦的工作和訓練。

我們不斷變化的大腦
小課堂

學習目標

這堂課結束時學生將能夠:

● 定義大腦的可塑性

● 了解大腦在學習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資源與材料

● 紙

● 鉛筆

方法

提示:在介紹這一課之前,你可能首先要教授《成長型思維訓練》第4章的部分內容。

首先,讓學生拿出一張紙,在上面寫上他們的名字。當學生寫完自己的名字時,要求他們再寫一遍,但這次用他們的另一只手寫。現在,請他們把這張紙卷起來扔出去。然后,讓他們拿起紙,用不常用的手再重復做一次。

繼續要求他們輪流用左右手來完成任務。(例如,用紙巾擦鼻子,在黑板上寫字,打開儲物柜,翻開書本,等等。這是一個很好的讓學生動起來的機會。)

在學生已經分別用左右手體驗之后,讓他們用便箋記錄他們使用不常用的那只手完成任務時的感受 (每個便箋寫一個字),或用電子字云發生器。(見下一頁的示例。)

把所有的詞放在一個地方,然后問學生:當你學到一些新東西的時候,你有沒有經歷過這些感覺?(讓學生們分享他們在學校感到沮喪或者挑戰的某次經歷。)現在問:如果從現在開始你只能使用那只不常用的手,你認為會怎么樣?(學生可能會回答:“你會更善于使用它。”)

說:對!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進步!大腦改變、建立新聯系、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叫作大腦的可塑性。剛才,用你不常用的手做事你感覺(插入一些學生所說的感覺),但是如果你堅持下去,它會變得更容易,因為你的大腦會習慣這樣做。人們過去認為大腦變化不大。但是科學家們已經發現,我們的大腦一直在變化。當你在某件事情上努力工作或努力練習時,你就會變得更好。你能想到些什么你不曾擅長做,但后來做得很好的事情嗎?(學生可能的反應:拼寫、騎自行車、踢足球等。)

說:沒錯。通過工作和努力,我們可以訓練我們的大腦更好地做任何事情,包括學習學校里的數學課、科學課和閱讀課。還記得我們說過“成長型思維”嗎——相信只要努力工作,你就能在任何事情上取得進步?是我們的大腦讓這一切成為現實的!當我們在學校開始學習一項新的技能、運動或概念時,我們的大腦馬上就會開始工作,建立聯系,找出我們正在做的新事情。下一次我們在課堂上做一些新的事情,比如學習數學概念,記住一個難拼寫的單詞,或者做一個科學實驗,它讓你感覺(插入做這些練習時的體會),記得這是你的大腦在運轉。我們將會把這些體會貼到教室里。下一次,如果你感到受挫折或者不舒服(再次提到學生的體會),要記得,這些體會說明你的大腦在成長和改變。

檢查理解情況

繼續強化學習新概念有時會引起不適感的觀點。抓住課堂上有困難的時刻,定期檢查學生是否將這種不適與學習聯系在一起。在課堂上,讓學生們解釋這些挫折和困難如何標志著他們大腦在成長。如果有必要的話,提醒他們大腦的可塑性。(教室里粘貼的單詞云也可以作為提醒!)

有目的的練習

“媽媽,你知道他們是怎么說的?”馬克自豪地對媽媽說,“熟能——”

“‘熟能生巧’,我知道這句話。”馬克的媽媽打斷他說。

“不,媽媽,這不是老師教我的。”馬克說,“老師說,‘熟能至久。’”

大腦的可塑性——大腦隨著時間變化的能力——是一個你可以教給學生的重要概念。它不僅是思維理論的基礎,而且是鮮明的科學主張,能幫助那些對成長型思維持懷疑態度的人接受它。但是,除了教我們的學生大腦如何工作之外,我們還必須教他們具體的實踐和方法來優化學習。正如年輕的馬克向他母親指出的那樣,優化學習的一個理論就是“熟能至久”。

在《牢牢記住:成功學習的科學》(Make It Stick: 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一書中,彼得·布朗(Peter Brown)與他的合著者、心理學家馬克·麥克丹尼爾(Mark McDaniel)和亨利·羅迪格(Henry Roediger)告訴我們,我們想怎么玩,就必須怎么練習,因為我們會像練習的那樣來玩。他們用明尼阿波利斯警察局的一則軼事來說明這一點:

明尼阿波利斯警察局進行了一次警官培訓,其中兩名警官一起練習解除罪犯的武裝。兩名警官分別扮演警察和罪犯,當槍對著警察時,警察會折斷罪犯的手腕并奪走武器。在練習中,奪槍的警察在奪過槍支后會把槍交還給搭檔,然后又一遍一遍繼續練習。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警官們并沒有像他們希望在實戰中所表現的那樣去練習。當他們把這個動作運用到實戰的時候,一個警官竟然在掰斷對方手腕繳獲武器后又把武器還給了罪犯,就像他以前在練習中反復做過的那樣!幸運的是,警官和罪犯都被這一幕弄糊涂了,警官又設法把武器奪了回來。但很明顯:訓練需要改變,因為軍官的大腦正像他以前練習過的那樣運行。[3]

成長型思維不僅僅是努力工作,而是靈活而努力地工作。故事中的警官可能練習了一百次這個動作,但是他練習的方式并未能幫助其大腦了解如何應對不同的場景。我們不能指望我們的學生通過多讀或者花更長時間復習學習指南而變得更好。我們必須提供有用的、證明有助于學習的提示和策略。如果學生們不知道他們最好的學習方式,那么再多的學習也不會讓他們記住這些信息。所幸,對大腦如何更好地學習新信息已經有了許多的研究。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實證的優化學習策略。對于學生來說,使用這些策略將有助于建立更強勁更持久的神經通路。

有助于學習新知識的策略

策略聚焦

檢索練習

研究表明,研究和實踐中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大大增加信息保存的概率。我們必須教育學生,并非所有的學習方法都有相同的作用,幫助他們認識到,有計劃地學習會增加收獲。當然,對一個學生有效的方法可能對另一個學生不起作 用,所以重要的是,學生要進行實驗來找到適用于自己的方法。 (在下一個關于元認知的章節中,我們將更多地討論個人的學習風格。)其中一個學習方法叫作檢索練習。

波亞·阿加瓦爾(Pooja Agarwal)是一位教授、認知科學家,也是“retrievalpractice.org”網站的創建者。

[4]在網站上,阿加瓦爾詳細介紹了為什么許多學生現在使用的學習方法不適用于他們,以及他們可以如何改變自己的學習習慣以便更好地記住所學信息。

阿加瓦爾認為,教師通常專注于通過講述內容將信息輸入學生的大腦,但通常不考慮學生以后如何將信息從大腦里提取出來。阿加瓦爾說,盡管學生通常用來儲備信息的傳統方法如重讀章節、復習筆記或者突出重點部分很受歡迎,但并不是很有效。這些短時效的方法可能在學生通宵準備第二天的期中考試時會有所幫助,但是這些被“塞進去”的信息不會在他們的腦子里停留很長時間。處于固定型思維的時候,人們通常關注的是表現,所以如果死記硬背幫助他在期末測試上獲得了高分,給人感覺這個辦法好像挺成功的。但是,當一個人處于成長型思維,認為學習本身才是成果時,他很快就會意識到,死記硬背的信息很少能保留至第二天,因而無法幫助完成深度、真實的學習。

阿加瓦爾說,我們應該通過檢索練習來關注長期學習,而不是關注短期學習。什么是檢索練習?簡單地說,就是檢索我們腦海中的信息。檢索練習不是試圖通過閱讀、講課和復習筆記來塞進更多的信息,它是一個能讓我們大腦回憶信息的緩慢(有時甚至是痛苦的!)過程。小測試是檢索練習的一個例子。當你教完一堂課,然后進行小測驗時,你是在要求學生們將昨天輸入的信息調出來。但如果你一周后再測試他們會如何呢?兩周后?三周后?他們還會記得嗎?

不斷努力從大腦中提取信息對于檢索練習至關重要,正如阿加瓦爾和她的同事們所相信的那樣,這也是長期學習的秘訣。他們的研究表明,學習中使用檢索練習的學生,67%的學生感覺較少的測試焦慮。[5]利用檢索練習作為學習策略而不是評估策略,每天以有意義的、非懲罰性的方式使用它是很重要的。

我們利用檢索練習來促成信息的輸入與輸出,這是將檢索練習帶入課堂的一個例子。記住,要想在檢索練習中取得最大成功,應該要將之在學習中常規化,要為之提供有用的反饋,并作為一種低風險的方法來鞏固學習。

小結:頭腦游戲

嘿,為何你自己不把這一章中學到的三個事情寫下來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如何回顧以上信息的?想看看我們怎么做的嗎?嚴肅地來說,這一章的全部內容是教學生了解他們的大腦是如何有成長能力的,以及如何優化這一成長來走向成功。讓學生了解思維模式背后的科學是創建以成長型思維為導向的課堂毋庸置疑的一部分。神經可塑性對孩子來說似乎是一個很難理解的概念,但是其實很簡單:當我們努力工作和練習時,我們的大腦就會成長和發展。一旦學生明白了這一點,他們就能更流利地說出符合成長型思維的語言。錯誤只是大腦在試圖建立新的聯系。挫折感是大腦在打開新的神經元通路時發出的感受。當然,學習一些新的東西感覺很奇怪,比如使用不常用的那只手寫名字,因為你的大腦在做一些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一旦孩子們開始理解他們驚人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他們就不太可能將困難和挑戰看成個人的缺點,而是更有可能把它們看作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當他們達到這個程度時,你可以通過教他們如何進行有意識、有重點的練習來獲取最大的學習成效。


【注釋】

[1] C.S.格林(C.S.Green) 與D.巴維利爾(D.Bavelier),“鍛煉你的大腦:人類大腦的可塑性和訓練誘導型學習”(Exercising Brain: A Review of Human Brain Plasticity and Training-Induc Learning),《心理學與老齡化》(Psychology and Aging),Decemb.

[2] 卡拉·沙茨(Carla Shatz).1992.《 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發展中的大腦(The Developing Brain),第267卷,(3).267(3); 60–67.

[3] 彼得·布朗(Peter C.Brown),亨利·羅迪格(Henry L.Roediger),馬克·A·麥克丹尼爾(Mark A.McDaniel),《牢牢記住:成功學習的科學》(Make It Stick: 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劍橋,馬薩諸塞: 哈佛教育出版社(Harvard Education Press),2014.130.

[4] 波亞·阿加瓦爾,《檢索練習》(Retrieval Practice),2017,http:// www.retrievalpractice.org.

[5] 波亞·阿加瓦爾,亨利·羅迪格,馬克·麥克丹尼爾(Mark McDaniel),凱薩琳·麥克德莫特(Kathleen McDermott),“如何使用檢索練習改善學習”(How to Use Retrieval Practice to Improve Learning),圣路易斯(St.Louis),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2013,http://www.retrievalpractice.org/guide.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探索| 什邡市| 古丈县| 公主岭市| 沙洋县| 吉安市| 桐乡市| 绥中县| 大同市| 资阳市| 海安县| 台东县| 金阳县| 马山县| 沾益县| 利辛县| 邳州市| 靖边县| 忻州市| 九江县| 兴宁市| 昭苏县| 安庆市| 鹿邑县| 镇远县| 乌恰县| 宁蒗| 广平县| 贡嘎县| 清水河县| 平泉县| 乐亭县| 台北市| 乌什县| 会同县| 乐至县| 綦江县| 璧山县| 汶上县| 嘉定区| 乾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