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序:格局定成敗,取舍定人生

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應當志存高遠,經過不懈努力,培養大的格局,才能品味極致的人生,一切事物了然于胸。所謂志者,乃心也。也就是說,創業發展,除了具備創新的眼光,培養良好的心態外,還要有寬廣的胸懷,樹立遠大的志向,讓人生有重大的生存意義。人生的奮斗目標明確了,才能很好地規劃人生的大格局。明確的目標是人生的路線圖,是指引前進的路標,是成就自己的使命,是制定事業成長的戰略。

偉大者,擁有寬容的胸懷,能屈能伸便是當之無愧的大丈夫。人生應當把握進退,不為障礙所左右,成就事業上的一帆風順,擁有豐富完美的人生。把握住自己的格局,不管是生活還是事業,乃至于人生都要取舍有度,才能逐步構筑輝煌的人生。所謂大格局,就是從大處著眼,不拘泥于眼前,為大局著想,目標鎖定長遠的發展,看待問題有戰略的眼光,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包容萬象。格局有多大,目標就有多大。

幾名游客圍觀一位老者釣魚,只見老者釣上了一條騰跳不已、三尺來長的大魚。老者解下釣鉤,將魚放回了大海。

圍觀的游客驚呼起來,瞬間覺得老者雄心很大,他都看不上這么大的魚,實在難得。說時遲,那時快,老者釣竿一揚,釣上來一條兩尺長的魚,老者淡定地解下魚鉤,把魚放回大海。游客都有點膜拜了。

第三次,老者釣起一條一尺左右的小魚,放進了魚簍。一位不解的游客好奇地問老者,為何舍大魚留小魚?老者的回答和以前的橋段一樣:“我家的魚盤剛好放下這么大的魚,老婆子舍不得把大魚切斷,她非要做完整的魚。”

記得有個故事里出現了類似的橋段,那位釣者是因為鍋小而放棄了大魚。這位取一尺左右的小魚,舍三尺來長大魚,令人難以理解的老者,唯一的理由竟是,家中的盤子太小了盛不下大魚!許多類似的例子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當我們好不容易有了雄心壯志,就會習慣性暗示自己:我是不是異想天開,是不是太天真了?我的盤子那么小,盛不下大魚。為什么不這樣想,有了大魚可以分幾次吃,沒有冰箱冷凍可以腌制成魚干,或者與親人和朋友共享,獲得好人緣呢?這就像我們平凡的背景,從來不敢有非凡的夢想,更不敢有宏偉的目標,也不愿意打開心門和別人溝通,接受新信息。造成這樣的現狀,皆因自己家境不好,沒有底氣、沒有學歷、沒有人支持、自卑等。才一次次故步自封、畫地為牢,挫傷積極性,限制了發展,放低了格局。

這樣的格局怎能打開人生的篇章,獲得大成就?沒有大的格局,哪有博大的胸襟對待人和事,哪有全局的眼光看待問題,哪有長遠的戰略發展?

一位主管受到總經理的一頓責難,萌發放棄經營十幾年的事業,離開公司的念頭。可是他想到在離開公司前一定要爭取到屬于自己的利益。畢竟自己為公司拼搏了十幾年,一直沒得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利益。于是,他通過法律途徑,爭取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利益,也讓小看他的總經理無話可說,有了創業的資本,為以后的事業打下了強有力的基礎。

所以,將要面臨選擇時,千萬不要因為一時怒氣,放棄本該屬于自己的一切。人生既要看淡舍棄,更要為自己謀取正當利益,這樣的人才能更好地經營屬于自己的財富。

人生應當取舍有度,因為人生最后的追求,不是擁有多少財富,而是擁有取舍的必然心態,把名利置之度外,把不舍置之腦后,不為失去痛心疾首。明確不舍不會得到,小舍只能小得,大舍方能大得,在屬于自己的境況下及時取得,不放棄不拋棄屬于自己的財富人生。只有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取舍,以無欲無求的心態做事,以中庸的心態拒絕極端,才能達到放下的境界、擁有取舍的人生。只有那些取舍有度的人,才能把握人生的抉擇,獲得快樂豁達成功的人生。

擁有大格局者,遇事會審視自己,不會把責任推給他人,敢擔當、敢挑戰、敢面對。能把握布局,重于審局,選中適合自己的領域,氣定神閑運籌帷幄。遇事能跳出格局,謹慎處理,完美解決讓人頭疼的復雜事物,達到人生更高更完美的境界。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蕓蕓眾生命運不同,大浪淘沙之后,剩下那些擁有大格局的人,施展人生的大作為。只有懂得格局定成敗,取舍定人生,才能活得更豁達灑脫,獲得人生更高的境界,達到人生的巔峰!決定人生成敗、左右人生命運的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格局!擁有格局的人,才能擁有自己的世界,格局決定了世界的大小!

百年人生,不過一舍一得的重復

人生最高境界,做人最高智慧,不過是懂得取舍,學會選擇。人來世上一遭什么也帶不走,明白了人生只是一舍一得重復的過程,就會活得輕松自在。成功人士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還能謙卑待人處事,因為他們比普通人更懂得——舍得。舍得在生活中既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哲學。

英國著名詩人雪萊說:如果你想凌空飛翔,又不舍得羽毛受一點損傷,過分珍愛羽毛,那么你將失去兩只翅膀,永遠不能夠飛上藍天。明智的人擁有一份成熟,是學會了如何選擇取舍,唯有放棄,才能跨越自我。不要強求某件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強求得到的東西總會輕易失去,帶來的意外傷害卻要用一生來療傷。果斷放棄,是最明智的做法。

看開了舍與得,就會發現對立的東西,實際上是統一的,無論是何事物,都會相生相克,舍與得亦是如此。偉人們悟出人生的真諦,總是在取舍之間,盡享舍得帶來的成功喜悅、幸福快樂的生活。生活中的舍與得無處不在,微妙的細節存在舍與得,每個人的心間、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皆存在舍與得,它們相輔相成,達到人類和諧統一的最高格局。我們不否認社會前進需要金錢、權勢和強烈的欲望來推進,這些乃是人類的本性。如果能把握住欲望這頭猛獸,就會避免太多的人間悲劇,活出真實的自我,免受過多的欲望帶給自己的傷害。

譬如一位億萬富翁,會因為別人欠他幾百萬收不回來悶悶不樂,以至于生起病,他不會想到這幾百萬和自己擁有的上億資產相比實在不值得計較。因為他們不懂得選擇取舍,沒有普通人活得快樂,億萬富翁因為幾百萬得病死了,失去了上億資產,他所有的一切反而成為別人的。如果他知道人生中不存在絕對的事情,失去的東西總會用另一種方式歸還,得到的遠比失去的要多,他依然是春風得意的成功人士。

一位女企業家,丈夫有了外遇,她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一個人徘徊在國外,不愿意面對當下的狀態。她的兒子找到她說,媽媽,您為了這樣一個男人拋棄孩子、事業,甘于這樣無所事事嗎?您不為我的以后著想,您的養老考慮嗎?您把幾百名跟著您的員工拋棄不管了嗎?您能眼睜睜看著您的企業落入爸爸和那個女人之手嗎?女企業家霎時醒悟過來,馬上預訂機票,和兒子回國。從丈夫手里奪回自己的企業,重新樹立目標,開啟了新的人生。在她的經營下,公司進入世界500強。

德國著名的音樂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在聽力喪失以后創作出最杰出的樂章;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雙目失明后完成了杰出詩作;意大利世界級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也是用苦難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極致的奇人。這三位被稱為世界文藝史上的三大怪杰,他們之所以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是有一顆平常心,把得失看得輕,沒有沉浸在失去的痛苦中,把失去化作動力,成就了自己,為世界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對歷史稍微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韓信成大器是能忍受胯下之辱,韓信成功之后,把“得”看得太重,引來殺身之禍;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嘗膽都是為了滅掉吳國;蛇要想長大,只有一層一層蛻皮;蟬在地下潛伏七年,爬上地面也要經過蛻變,才能展翅高歌……

人的一生,總要經歷很多,回顧我們和別人共處的時光,會發現,因為吃了一點小虧和別人大打出手,付出慘重的代價;因為不能小忍而失去大謀;因為眼前的浮華失去了行動的自由。“得與舍”始終在瑣碎的生活中占據主導位置,我們的人生因為取舍的存在演繹著失敗和成功的故事!只有正視得失,才能活得自由自在。

人活著不僅僅是追求美好的生活,看重得失的人比那些不計較得失的人活得更苦。如果明白、看淡了取舍,才會知道成熟的人生是失去了青春歲月換來的;豐碩的金秋是失去了春天的蔥綠、夏天的繁茂得到的;人類的繁衍是失去了老人,迎來了新生獲得的……在失去時不感到痛苦,在獲得時感受幸福。

楚王出游的時候,把弓弄丟了。隨從都要去找回來。楚王說:“我掉的弓,不用去找了,反正都是楚國人得到。”聽到這件事的孔子感慨地說:“楚王為什么不說弓丟了,總會有人撿到,為什么還要計較撿到的是不是自己國家的人呢?說明他的心胸還是不夠大!”

楚王對待丟弓這件事,在本國范圍之內是對得失最豁達的看法。就全人類而言,卻存在了自私的看法。這和天上的雨來雨往、云來云往、陰晴圓缺、生生死死、繼往開來、生息不斷何曾相似。我們所計較的得與失,到頭來都是一無所失,更是一無所得啊!每個人總在重復別人的過往,換來不快樂的一生,臨死才釋懷,悔不當初……

百年人生,如果不想重復前人后悔的一生,不妨考慮下面幾點,讓陽光溢滿胸懷。

一、保持知足常樂的胸懷

保持知足常樂的胸懷在生活中很重要,不要和過得比你好的人比較。比如人家有豪車豪宅,你住茅草屋,騎自行車,有可比性嗎?當你騎自行車吹口哨郊游的時候,人家正在焦頭爛額地和別人談判;當你躺在舒服的床上鼾聲大作時,人家還在因為一個難題徹夜不眠、苦苦思索。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犧牲自由換來的。

只有學會正確的比較,才能獲得愉悅的心境。自己和自己比才是正確樂觀的比較,只要努力每一天,把今天的收獲和昨天比,即使自己剛剛能吃飽,別人有很多珠寶,你還囊中羞澀,也不要自慚形穢。只要努力了,收獲了,不放棄每一天,總會達到理想的彼岸。因為每個人的條件經歷、經濟基礎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十個指頭還不一般齊,更何況人呢?

二、努力活出真實的自己

在生活中,不求名利,不被世俗所動,只求走好自己的路,做真實的自己。看淡得失,淡化憂愁,憑良心獲得,就會活得快樂瀟灑、豁達充實。

三、淡泊得不償失的名利

古人云:“淡泊以明志”,人生苦短,何必看重過眼煙云的名利?人們常說的“養生先養心,養心淡名利”,就是如此。只要不缺乏進取的信心、擁有奮斗的精神,在前進的道路上,放棄一味追名逐利的念頭,才會明白人生百年最值錢的是生命。

有自己格局的人才會有屬于自己的世界

人生好比一盤棋,如何下好這盤棋,是舍車保帥還是舍卒保車……復雜的棋路由盤棋的格局決定,人生的結局何嘗不是如此呢?人生中的每一次拼搏因為下棋者的布局各不相同,只有把握住棋局才能決定輸贏;只有站在統籌全局的高度,具有“先舍后得”的肚量,才能有把握贏得人生的這盤棋局。棋勢的走向由棋局決定,只有掌握大格局,才能掌控大局勢。

要想靠理想更近,更容易獲得人生的成功,唯有合理分配各種資源,通過規劃人生每一階段的格局,每一個臺階,一步一步堅實地走好,才能達到理想的巔峰。

人生中的大仰角

那是1941年的某個深夜,美國洛杉磯攝影棚正在拍攝電影,年輕的導演在剛開拍幾分鐘后又開始對攝影師大喊:“難道你不明白我要的是大仰角,大仰角?”

工作人員無法為這個反復拍攝了十幾次,依然無法實現的大仰角消耗精力!攝影師再也無法忍受抗議地吼道:“你難道眼瞎,我已經趴得不能再低了?”大家伙都停下手里的活,幸災樂禍地看著年輕的導演。這家伙一句話不說,盯著攝影師,撿起一把斧子,跑向攝影師。圍觀的人不禁驚呼起來,年輕的導演向木地板掄起斧子,把地板砸出一個窟窿。他讓攝影師趴在洞中,平靜地說:“這就是我要的大仰角。”攝影師壓低鏡頭,拍出了從未有人拍出、前所未有的大仰角。

這位名叫奧遜·威爾斯的年輕導演,因為創新攝影技術,使用陰影逆光、大仰拍、大景深等新穎的敘事方式,他拍攝的電影成為美國電影學院必備的教學影片。

對待人生就要像奧遜·威爾斯拍電影那樣,沒有大仰角怎么能看到希望和幸福快樂呢?也許我們很難改變人生的格局,但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樣,換個角度看風景、換個視角看人生,就會發現不同的風景,擁有不同的人生。

正如著名作家雨果所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

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故事,無不在證明:所謂領導者,必有胸懷!大過世界萬物的唯有人的胸襟,也只有寬廣的胸襟容得下世間萬物,也只有那些擁有廣闊胸襟的人,擁有大格局、令他人信服,從容不迫地面對一切逆境,海納百川、虛懷若谷,時刻清醒地面對自己。大格局者懂得把格局裝入胸襟,昂首闊步勇往直前毫不畏懼。

混沌與開竅,就在一瞬間,源于心中的負累,源于外物的干擾。能控制心境者,必能獲得解脫,超然于俗塵之外。正如古人云:“相由心生,煩惱皆自添,若為舍不得,又怎尋快樂?”

格局和人生是對等的,格局有多大,目標就有多大。要想成就大業者,需要有不計小嫌的胸懷、高瞻遠矚的視野、活到老學到老的大格局。那些古今中外成就偉業者,輝煌的人生大廈都是從大處著眼,一步步構筑的。

所以,對于前景唯有擴大自己內心的格局,才有膽量構筑更大、更美的藍圖。唯有這樣,才能發現自己也可以擁有浩瀚無垠的空間、容下宇宙間永恒無盡的智慧。

什么樣的人生格局,鑄就了什么樣的人生結局!只有突破舊的、打破禁錮自己的舊格局,放開自己的人生,才能放寬、拓深大格局,開創宏大的發展空間。

培植創造新格局的關鍵因素:

一、面對新的挑戰,當志存高遠

“取乎上,得其中;取乎中,得其下”,意思是說,當目標定得很高,努力的過程中,雖然達不到定的高度,也會得到中間的目標;如果把目標定得不高,很容易完成,取中間,只能得其下了。所以,只有定得高的目標所產生的力量,才能使自己不迷戀被窩,抱著十足的信心面對新的挑戰。

二、把握好心態,掌握好命運

在人生的棋局中,把握住良好的心態,才能掌握好命運,決定事業的成敗。人生棋局的狀態由心態來決定,所以,好心態才能實現好命運、擁有好格局。

三、人生智慧,當進退自如

人生的大智慧,就是古人的豪言壯語:大丈夫理應能屈能伸!伸是為了光大力量,為了攀登人生巔峰發揚自我;屈是暫時處于人生的低谷,為了保存力量隱匿自我。要想人生完滿豐富,就要學會能屈能伸的人生。

四、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博大的胸懷存在于每一個成功的人心間。古往今來,許多事實證明一個真理:寬容才能成就偉大。所以要經常想想這句話:寬容豁達,厚德載物,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五、不貪不義之財,大處著眼

所謂高官厚祿,都是身外之物,生死皆空。得到太多,失去更多,不貪不義之財,大處著眼,適可而止,知足才能常樂!

六、破釜沉舟,絕處求生

人生最大的魄力、最大的膽略、最大的氣勢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絕處求生,這樣的人生格局才算極致輝煌!

拓寬你的視野,

若不能謀全局,何以謀一域

高情商與高智商在成功的道路上固然重要,沒有謀全局的膽略,也成不了大氣候。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可見,格局的重要性,格局就是一個人的眼界與胸襟。

一個獲取成功的人,必然是心中裝有格局的人,他能站在第三者的視角審視、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懂時局,更懂得氣定神閑地運局、布局。他知道成敗決定于格局,有什么樣的格局就有什么樣的結局。

只有開闊視野,才能運籌帷幄

凡能成就大事者,都具有廣闊的胸襟,說話大氣、格局大,眼界放在全局與發展之上,討論的是國家大事,成就也大;不忘互相夸耀、短視,說話不大氣、小有成就的商賈格局有限,成就居中;整日被身邊瑣碎纏繞,只關注小事的,是“打工族”,因為格局小,站的位置更低一籌,話語小氣,成就和格局是對等的。所以,心胸的大小和眼界的高低決定了發展舞臺與生存空間的大小。要有大發展,必有大格局。小格局的人,沒有開闊的眼界,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做事不大氣,沒有整體與長遠的打算。心中無大局,劃定小圈子結交小兄弟,為不良的小嗜好沾沾自喜,自命清高不可一世,覺得天下唯我獨尊。這樣的人,很難追求到大事業,更難有長足的發展。

中國在清朝末年被列強侵略,有位少年天才陳澹然在國難當頭之際,寫出了《遷都建藩議》,呼吁將首都搬到武昌,羅列了遷都的十大好處。這篇沒有被采納的建議,其中的一句沿用至今,“惟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這句話可以說是道破了天機,如何成大事?“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因為“局”決定了“域”的格局。字面上講的就是“一域”與“全局”的聯系。“全局”由多個“一域”組成,只有完好的“一域”,才能獲得圓滿的“全局”。“全局”的審視倚仗“一域”的獲得而得,大的“全局”看不到的人怎么能得到小部分的局域呢?“全局”與“一域”可以是“大局”與“小局”的關系。

這就好比走路,也像蜘蛛結網,條條大道通羅馬,條條蛛網通蜘蛛一樣,各種分岔路口和小路充斥著人生的每一步。如何選擇目的地,鎖定終極目標,這就需要我們跳出界限,綜觀全局,大處著眼,擬定路線,節省時間,在地圖上或者蛛網上將所有可能達到的大路與小路都找出來,制定簡短的路線。最后,你所標注的每一段路都是一個局域,選擇正確的局域才能達到終點。

倘若,在制定線路時從不看大局,只管應付頻繁出現的交叉小局,一直往前走,很容易迷失方向,脫離目的地。所以在審視問題時,只有從宏觀的、戰略性的角度看待問題,才能開闊視野,做到運籌帷幄,不被問題牽著鼻子走。

以“全勝”為目的、以“謀略”為手段

《孫子兵法》所陳述的各類計謀都是以“全勝”為目的、以“謀略”為手段的軍事謀略巔峰之作。

《孫子兵法》中的“全勝”思想,很多人認為是支持不戰主義。“不戰而屈人之兵”,運用謀略不戰而勝,其實整本書講的都是如何運用權謀打贏戰爭,以“全勝”謀全局。只有懂得全謀,才能定得全策,始終強調要想獲得勝利,必須把“全”字放在重心之上。

隨著愈演愈烈的經濟競爭,孫子在軍事上的謀略廣泛用在商場和企業的發展中。

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中國拓寬了大格局,在全球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依靠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共同打造經濟融合、文化包容、政治互信的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這種以國家為局,以全球建設發展為域的謀略,就是宏大、有長期戰略眼光的大格局。

兩漢時期中國古人就開創了絲綢之路,這一連接東西方文明的文化交流通道和陸上貿易,以洛陽、長安為起點。這是中國最初的亞歐大陸經濟整合戰略,也是中國古人擁有的大謀略、大格局。

這種戰略目標始于西漢時期的張騫出使西域,為了夾擊匈奴,聯絡大月氏人,開拓了絲綢之路,也被后世稱為“鑿空之旅”。東漢時期的班超再次出使西域,他的隨從一直到達羅馬,實現了東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對話。

唐代的玄奘歷時19年,沿著絲綢之路到印度求取真經,促進了中國與印度文明的交流。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傳說與文明史印。從此,絲綢之路就開始繁盛起來。

國家尚且如此,何況個人呢?如果個人還停留在小圈子里的小氣候,被瑣事糾纏不休,怎么能開闊視野,營造屬于自己的大格局?

“筆底伏波三千丈,胸中藏甲百萬兵。”說的是,看起來一無所有的小人物,只要善于布局造勢,也可擁有百萬兵。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有浩渺如云的氣勢以及各種為人處世之理;有經過精算與評估之后的新思維與新策略;不孤注一擲,不標新立異:才能擁有大格局,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維,打破舒適安逸的境遇,迎接未來的挑戰。

能舍會得,

你可以用最簡單的力量告別瞎忙人生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大忙人,沒有一點兒閑工夫,一睜眼就沒完沒了地忙碌,等到晚上休息,仔細回顧一下忙碌的一天,又覺得自己并沒有做什么事,一天就過去了。造成這樣的原因是,我們把屬于自己的時間,用在了那些無謂而又忙碌的小事上。我們總覺得自由越來越遠,正是那些泛濫瑣碎的忙碌讓我們失去了自由。

利用有限的生命去創造、享受人生

有一天,上帝問他創造的三個人。

“到人間準備怎樣度過一生呢?”

第一個人用心想了一會說:“我要利用有限的生命去無限地創造。”

第二個人是這樣回答的:“我要利用有限的生命去享受美好的生活。”

第三個人是這樣回答的:“我既要利用有限的生命去創造,又要利用有限的生命享受人生。”

上帝給第一個、第二個人各打了50分,第三個人得到100分。上帝認為最完美的人是第三個人。

然而,人活著并不會按照上帝的意思生活,人有千面,活法也不相同。所以,第一種人在世間居多,他們像蜜蜂一樣整日辛苦地勞作,為國、為家、為己、為別人。他們沒有時間享受真正的人生,活在一味的索取上。如果這種人,稍微舍去一些,就能從忙碌的生活中抬起頭,仰望夜空,賞月、賞星星,看風輕云淡、電閃雷鳴,享受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某電視臺做了這樣的公益廣告:一位女士進入了全是男士的公司,為了在工作上不輸給男士。該女士每天全心全意、廢寢忘食地忙碌在工作崗位上,達到了晨昏顛倒的境地。由于作息時間不規律,內分泌嚴重失調,身材不但走了樣,人也逐漸憔悴、衰老。此時,屏幕上打出觸目驚心的一行字“不要拿你的時間和生命賽跑!”

一位醫生指出: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工作狂已經不是特例。的確,為了理想的生活我們可以努力工作,同時也要明白,人活著并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作為人類,不是為了工作而誕生的生物。人活著既要為嘴巴奔波,也要坐下來,靜靜地聽音樂、品茶、喝咖啡,或者帶上家人、朋友去看一場電影,到大自然中放松自己,為身心而活的時間要占到80%才行。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要有計劃地列出時間表,每天屬于自己的時間、陪伴家人的時間,制定出這樣的時間表,執行下去才能無憾于自己的人生。

人生不是一場電影,不是連續劇,更不是一場彩排,只有認真對待每一分鐘,才不枉流逝的日子。如果只是為了忙碌而生活,證明自己存在的方式僅僅是不停地瞎忙,從來不舍得在瞎忙之余,停下來想想為何要如此忙碌,這樣的人生和機器人有何區別呢?

認真的人生不一定非要不停地忙碌,有方法、有規劃的人生,才稱得上完美。生命本該有紛繁的細節,如詩如畫、恍若姹紫嫣紅的生活,哪怕只是閑閑地漫步,匆匆地一瞥飛過的鳥兒,總會有溫暖的陽光靜靜地漫過全身。

“昏睡的美國人”不只是在美國

《時代雜志》的封面登上了“昏睡的美國人”,該畫的意思是:很多美國人有太多做不完的事,忙得沒有空閑,很難體會“完全清醒”是什么樣的感覺。終年昏睡不已的美國人,看起來不可思議,認為夸張了許多,反映的卻是真實的生活現狀,這是極為嚴肅的話題。

仔細回顧一下自己,一年之中“清醒”了幾天?每天加班熬夜、開會、上下班,回到家還要做沒完沒了的家務。一天的時間被煩瑣的事物占據,是不是也像美國人一樣?一年當中,有幾次能和家人一起吃頓飯?有多少個夜晚,可以安安穩穩地睡個好覺,不擔心明天的業務報告?

有一次,有源禪師問:“大師修道是否用功?”慧海禪師回答了兩個字:“用功。”

有源禪師又問:“如何用功?”慧海禪師說:“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

有源禪師不解地問:“這和普通人一樣啊!”慧海禪師睿智地答道:“一般人睡覺時不肯睡覺,千般計較;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需索,所以不同。”

許多人整日行色匆匆,應接不暇的雜務使疲態畢露,日益艱巨的挑戰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環顧四周,“我忙死了”似乎成為人們共同的口頭禪,不忙的人,覺得不正常;忙的人才是正常。那么,還有誰能在行程表上擠出空檔?

更為奇怪的是,那些開口就說“如果再給我一些時間就好了”的人,盡管已經忙得忘記了晨昏,對明天吃什么、穿什么都無所適從,覺得難以選擇。絕大多數的人還不滿足,覺得“我如果再多賺點錢就好了”,哪怕累死也認為自己“不夠忙碌”。很少有人說:“我已經干得夠多了,現在可以停下來,好好過日子了,我的要求不高!”

事實上,選擇越多,結果會變得越無可選擇。人們的精力大多消耗在芝麻綠豆大的事情上。根據對美國人的調查報告顯示:50%的美國人承認,每天最傷透腦筋的是選擇旅游地點、選擇醫生、選擇吃什么、穿什么衣服。

如果你想改變這樣窘迫的生活,不陷入這種消耗精力的境地,不妨來次“清理門戶”的行動:

一、丟掉面面俱到的陋習

有些人不放過任何細節,親力親為,拼搏在每一件大小事上,不惜一切代價采取行動,直到把自己累死才罷休。

二、重新整理需要做的事情

重新整理需要做的事情,重要事情先完成,不重要的以后再說。

三、學會丟棄

只有丟掉那些長期不用的東西,或者是長期壓在手邊一直沒有完成的事情,才會發現,丟掉的那些東西和事情,這輩子都不需要了。

經過清理門戶,才會明白,那些來自四面八方的瑣事將自己捆綁得動彈不得,造成這個局面的罪魁禍首就是自己!包括那個讓你昏睡不已的壞家伙,不是別人,是你,是你,還是你!所以,對它們負責的是你,而不是它們反過來對你負責。忙碌中的你我,都要從昏睡中醒來,學會取舍、學會選擇,清醒地活著,享受更大的自由、享受人生本該有的生活。

請管理好你的情緒,

這個世界的一切也就都對了

南迪·內森是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家,經過研究他得出:情緒不佳的狀態在一般人的一生中占30%的時間,這只是平均的數字。根據這個數據,就能發現,與消極的情緒做斗爭,是人們經常要做的。

我們的某些神經生理活動,會以各種情緒變化表現出來。例如:當某人聽到別人頂替了本該屬于自己的職位時,會怒發沖冠,坐臥不安,隨時準備找人討個說法、評評理,會引起失眠,甚至引發腦梗。這樣的情緒表現是大腦神經刺激身體,產生大量起興奮作用的“去甲腎上腺素”所致。

積極和消極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

情緒也分積極的和消極的。情緒是人類對外面世界刺激產生的正常心理反應。生活中離不開情緒,需要各種情緒來表達我們的感受。因為情緒占據生活的很大部分,所以,我們一定要控制好情緒,不能被消極的情緒左右,成為情緒的奴隸。科學家發現:對健康有害的是消極情緒。那些對誰都充滿敵意、經常發怒的人患心臟病的概率很高。根據哈佛大學調查1600名心臟病患者發現,那些脾氣暴躁者、經常出現抑郁或焦慮的人比普通人高三倍。

控制好情緒不僅有利于健康,還是有涵養的表現。當發現自己無精打采、憂心忡忡、悶悶不樂時,為了健康著想,第一步是找出造成不適的原因,再合理疏導消極心理。

李娜一向心平氣和,是廣告公司職員。有段時間,她對誰都沒好臉色,好像別人都欠她巨款一樣。經過調查發現,擾亂她心境的是公司要做人事調整,她擔心失去職位。經過心理疏導,李娜說,盡管主管已經告訴我,這次調整不會影響到我,但我還是隱隱不安。

當李娜明白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后,就輕松了許多。找出癥結后,李娜開始充實自己,更加賣力地工作,不久就消除了焦慮的情緒,由于出色的工作被委以更重要的職務。

睡眠不足引起的情緒變化

羅伯特·塞伊是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他指出:“許多人都將自己的情緒變化歸于外部的影響,卻忽視了身體內在的生物節奏。我們的健康水平、吃的食物與精力狀況,甚至不同的時段都能影響到情緒的變化。情緒不佳的人睡得很晚。此外,一天的開始情緒處于高峰,午后有所下降。”

塞伊教授對125名志愿者做了實驗,結果發現實驗者的體溫變化和情緒有關。當人們的精力充沛、心情愉快時,正是體溫在正常范圍內處于上升期時期。根據這個結論,人的情緒變化也是有規律有周期的。根據對美國成年人的調查,他們的平均睡眠不足七小時。睡眠不足對人類的情緒影響極大,那些令人煩心的事對睡眠不足者而言,更能左右他們的情緒。

達爾教授用14名實驗者,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在黑暗中待14小時。第一晚,他們幾乎睡了11小時,過了幾天,他們的睡眠時間穩定在8小時左右。實驗者的心情狀態一天記錄兩次,得出的結論是:心情更舒暢、看待事物更樂觀是擁有充足睡眠的必要條件。

有的人在心情不好時,會親近自然,認為那樣有助于心情愉快。有的人喜歡勞作,出汗,累得疲憊不堪時,心情會大好,所有的不快好像也隨著汗水溜走了。

要想保持好心情,除了輕松、簡單地享受生活之外,還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人活一世,總有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不管是歡喜還是憂愁,總是要面對的。當出現情緒問題時,如果能通過行動及時調整情緒,就能簡單地面對人生。

控制調整情緒的方法

有人會說,情緒怎么控制調整呢?其實,調控情緒并不難,只要用心掌握正確的方法,就可以駕馭自己。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堅持下去就會保持良好的習慣。

一、避免非分之想

對生活中的一切,學會坦然面對,不切實際的幻想、過多的非分之想,盡量避免,給心里留足夠自由放松的空間。對身邊發生的事,比如一夜暴富,保持平淡的心態。

二、適時釋放不良的情緒

正所謂“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許多不如意伴隨著我們的每一天,防不勝防,無法預測。既然這樣,要想活得輕松快樂,就要把隱藏的不良情緒釋放出來,給心靈解壓。

三、培養興趣愛好

有時間可以多參加戶外活動,行走在大自然中;多閱讀書籍或者時尚雜志、新聞,看喜劇、溫馨的影視劇,不與時代脫軌。只有興趣愛好多了,才能消除不良情緒,更接近生活的真諦,樹立積極健康的心態,感受更多的快樂。

四、控制憤怒的情緒

令自己憤怒的事,在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如果因為別人把憤怒發泄在自己身上,你再繼續發泄在別人身上,就是不公平的。接受了別人的憤怒,你又不可能一直停留在憤怒中,不繼續生活了。所以,控制憤怒的情緒,不跟小人計較,保持良好愉悅的心態才是重要的。當覺得快要爆發時,先忍住,默默從一數到一百,再張口說話。覺得沒必要說時,也可以保持沉默,或者轉身就走,避免事情鬧僵。

五、轉移情緒

轉移情緒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據外界事物的吸引力、興趣愛好進行選擇。比如,控制住發怒時,為了發泄壓抑的情緒,就可以參加各種文體活動減壓;或者與親朋好友傾談,把經歷的煩惱講出來,得到朋友親人的理解;不想讓別人知道也可以閱讀研究琴棋書畫;等等。

不管如何,盡量減少心理創傷、避免不良情緒的強烈撞擊;將情緒主動積極轉移到有意義的事情上來,不在消極情緒中沉溺太久。你會發現自己完全可以控制情緒、戰勝情緒,在繁雜的生活中游刃有余。

為你推薦
天亮了,你就回來了
會員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作者籽月闊別3年全新力作,電子書全文首發。穿越時空元氣少女VS風度翩翩優質大叔。如果愛人突然消失,你會等幾年?江倩兮撞上時空折疊,短短10個小時,外界已過了23年,好不容易追到手的新婚丈夫,轉眼變成陌生大叔?!完美言情男主再添一員猛將:顧池!少年時,他是腹黑學霸,牢牢抓住姐姐的心。新婚時,他是甜美奶狗,撒嬌男人最好命。愛人無故失蹤,他在漫長等待里事業有成,溫潤不油膩的優質大叔誰能拒絕?

籽月 11萬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九州·縹緲錄(合集)
會員

《九州縹緲錄》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1月24日首播,每周二10:00更新一集。同名電視劇已于2019年播出。全書共6卷,以虛構的“九州”世界為背景,圍繞著各方諸侯都意圖問鼎人族權力中心——天啟而進行的權力斗爭的故事展開,情節從華族少年姬野和蠻族少年呂歸塵的視角出發,以兩個少年的成長為線索,逐漸拉開九州大地上亂世的序幕。

江南 46.3萬讀過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會員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江南 36.1萬讀過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騎馬釣魚 738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弋阳县| 安龙县| 屏南县| 广汉市| 岳阳市| 九江县| 合阳县| 且末县| 富裕县| 合江县| 鄯善县| 浙江省| 陇川县| 西城区| 石楼县| 泰宁县| 阳新县| 西林县| 昌吉市| 旬阳县| 耿马| 平陆县| 铜梁县| 西充县| 雷山县| 甘肃省| 景德镇市| 夏邑县| 延川县| 阜南县| 江孜县| 巨鹿县| 阿克| 甘洛县| 大冶市| 隆化县| 独山县| 同心县| 九寨沟县| 丰镇市| 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