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場簽單:跳出價格戰的價值營銷法
- 王志飛
- 1641字
- 2020-06-03 16:57:15
參考案例
市場上的諸多品牌中,無印良品算是比較特殊的一個。無印良品的產品沒有繁雜的形式和顏色,營銷過程中沒有做廣告和請代言人,甚至連專屬的logo都沒有。從這些方面來看,無印良品和我們印象中的爆品品牌有很大的不同,但事實上,它所取得的業績令很多公司難以企及。
2010年,無印良品在全球的凈銷售額達到了107.8億元;到了2012年,這一數據變成了119.2億元。無印良品究竟是如何運營的,才讓其銷售額居高不下?
1.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
對于客戶的潛在需求,無印良品一直非常重視,想方設法地進行挖掘。2003年,他們曾進行過一項名為“觀察”的開發計劃,開發團隊不僅通過活動直接詢問客戶有何需求,更細致觀察客戶的日常生活,對客戶家里的商品拍照留存。開發團隊通過搜集、分析照片,從中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
2.對細節嚴格要求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無印良品勝就勝在對細節的嚴格要求上。它不僅對產品的陳列有標準化要求,還要保證產品的陳列符合客戶的購物習慣。比如,筆類商品的陳列,要做到筆尖朝內、筆蓋方向一致;美容護膚類商品的陳列,要做到標簽與瓶蓋方向一致;服裝銷售區凡是折疊擺放的衣服,領口都要對著過道,以方便客戶看到領口的樣式。
3.珍視所有的客戶
無印良品的社長金井政明十分重視來自“生活良品研究所”的郵件,因為郵件里記錄的是每一位客戶對產品的建議和意見。
一般情況下,每天來自客戶的郵件能達到30~50封,星期三的時候通常能達到頂峰,大概有100封。對于客戶提出的建議,無印良品都會在認真研究之后,做出相應的改變,以期讓客戶滿意。
4.追求環保的理念
日本的自然資源稀少,所以很多設計遵循“極簡”原則,而且,日本禪宗也講究簡樸的生活方式,追求“極簡生活”。
基于這樣的社會理念,無印良品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便將產品的普遍性和基礎性放在了首位,藝術總監原研哉對此描述道:“追求的不是‘這樣好’,而是‘這樣就好’。”無印良品以環保的理念打造產品,這讓它的產品更加符合世界潮流,更易被客戶認可。
5.以便利性作為產品設計的主導
在研發產品的過程中,無印良品對品質和便利性有著極高的追求,這讓它在同類企業中顯得有些特立獨行。
無印良品的每一件商品,從研發到售賣的整個過程中,設計師都要參與其中,經過層層嚴苛的審核。而且,無印良品聘用日本頂尖的設計師組建了外部咨詢委員會。這個團隊將對產品的設計理念進行認真研討,以確定產品是否符合無印良品的理念要求。
產品不能“隨大流”,不能緊跟時髦,是外部咨詢委員會對產品的硬性要求之一。從創建之初,無印良品便站在潮流的對立面,將長久耐用、價格合理、設計普通作為長期追求的目標。這樣做,能夠滿足客戶最質樸的需求,為客戶帶來最大的便利。
6.產品陳列標準嚴苛
無印良品不僅重視產品的研發,對產品的陳列也有十分嚴苛的標準。因為無印良品很清楚,在產品沒有廣告、沒有新穎設計的情況下,想要吸引客戶有著不小的難度,因此他們便在產品陳列方面下足了功夫。
通常而言,無印良品的新店開張時,要花費1~3周的時間來完成商品陳列。對于店員而言,擺放商品往往是最辛苦的工作。
每一家門店的商品陳列,都由總部提供方案,并提供相應的圖紙或照片,以求嚴格保持一致性。
7.入鄉隨俗
無印良品能在中國市場獲得成功,關鍵在于它堅持入鄉隨俗,根據中國客戶的習慣對商品進行本地化的研發。
比如,無印良品在中國的部分家具城調研之后發現,中國客戶更喜歡大床,于是生產出寬度為1.6米、1.8米的日式大床。此后,無印良品又生產出更符合中國客戶需求的桌椅,同樣獲得了火爆的銷售業績。
案例分析
無印良品能夠取得不俗的業績,在市場上打造出一款又一款備受歡迎的產品,看似有些出人意料。因為在有些人看來,無印良品不做廣告,沒有代言人,這些都對傳播效果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但事實上,在互聯網時代,產品的傳播方式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客戶的口口相傳和互相影響,才是對產品最好的宣傳。無印良品抓住了客戶的潛在需求,給予了客戶良好的消費體驗,這讓客戶愿意主動為其宣傳,使得無印良品的名聲越來越好,產品銷量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