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言 前景理論四十年

前景理論前史

決策理論的核心內容是:面對不確定的情況,人們如何進行選擇。17世紀誕生了期望值理論。布萊斯·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年)的著作中首次提出了期望值理論(Expected Value Theory)作為決策的依據。該著作在布萊斯·帕斯卡生前并未出版。在他去世后,該著作于1670年才得以出版。即當面對多種選擇方案時,每一種方案都有不同的結果和概率,將各結果與它們的概率相乘并求和,選擇那個能夠帶來最大結果的方案作為決策依據。

當面對圣彼得堡悖論(St. Petersburg Paradox)此類問題時,期望值理論卻無法解釋。1738年,丹尼爾·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1700—1782年)發表了《風險度量的新理論的闡述》[1]。該文指出,人們首先要確定一個效用函數,而不是單純的財務價值。

隨后的200多年間,無數學者圍繞效用問題展開了爭論。直到1948年,約翰·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年)和奧斯卡·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提出了期望效用理論(Expected Utility Theory),才基本結束了這場爭論。

由于期望效用理論建立在公理化假設基礎之上,在理性人假設大前提下,該理論變得無懈可擊,可以說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隨著理性人假設的動搖,對期望效用理論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大。

傳統經濟學中,很難解釋以下問題:


●為什么你想扔掉的東西,真正要扔的時候又改變了主意?

●為什么你會跑到另一個超市,去購買一個從10元降價到5元的商品;卻不愿意跑同樣的路,去購買一個從300元降價到295元的商品?

●為什么你和同事都漲了工資,但是你不開心,僅僅因為她比你多漲了5%?

●為什么你計劃了一些事情,最終卻什么也沒有做?

●為什么票丟了,你不愿意掏錢再買一張去看電影?然而,如果在看電影前丟了相同金額的錢,卻不會影響你看電影的決定。

●為什么從長期來看,股票的收益要遠遠高于債券?

●為什么消費者對商品漲價比降價更為敏感?

●為什么在很多賭局中,人們由于輸錢而變得孤注一擲?

●為什么最近新聞報道飛機失事后,人們變得不敢再乘飛機出行?

●為什么人們更愿意長期持有那些虧損的股票,而過早地賣掉盈利的股票?

……


因此,人們需要找到一個能夠合理解釋上述現象的新理論。幾十年間,不少學者對一些基于理性人假設下的理論不斷進行完善,然而依然沒有取得非常滿意的結果。不少學者開始將質疑的目光投向傳統經濟學的理性人假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浪卡子县| 白银市| 棋牌| 高清| 丰都县| 朝阳县| 定日县| 义乌市| 区。| 红安县| 中超| 东源县| 神木县| 永康市| 高青县| 永平县| 柯坪县| 绥滨县| 兴国县| 宣恩县| 搜索| 巩义市| 白水县| 会宁县| 保山市| 青神县| 保靖县| 南丰县| 潢川县| 富裕县| 甘谷县| 霍邱县| 忻州市| 武隆县| 克什克腾旗| 扶余县| 抚松县| 任丘市| 紫云| 永善县| 岢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