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簡單的啟發法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們的行為中確實充斥著大量的非理性,并且是系統性的非理性。

人們往往會通過一些啟發原則做出判斷。通過這些原則,人們會對前景進行簡化,比如簡化未來事件的結果,或者簡化其發生概率,或者將兩者同時簡化。正如認知心理學之父弗雷德里克·巴特利特(Frederic Charles Bartlett,1886—1969年)所認為的那樣,思維是填補證據的一種技能。

人們認知時存在自動化的特征,通過啟發法進行判斷,對計算能力要求不高。即便我們將注意力放在其他事物上,一些認知的處理也可以自動進行。另外,啟發法的一個特征是提取非常迅速,這恰恰是因為它并未使用全部信息,而是提取最容易被提取的信息,因此在快速反應的同時,風險也伴隨著產生。

人們可能依賴的一個簡化策略是:傾向于在心中以相似的實例來判斷事件發生的頻率。1973年,阿莫斯·特沃斯基和丹尼爾·卡尼曼首次研究了這種現象,并將其標記為“可得性啟發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們認為這些啟發法在大部分情況下使人們受益匪淺,然而有的時候,卻讓人們變得很愚蠢,并且,人們看似并不知道這些。比如后文將要介紹的錨定效應,就是一種啟發法。錨定效應通常發生在人們估算一個不知道大小的數值的時候。

1974年,阿莫斯·特沃斯基和丹尼爾·卡尼曼在《科學》上發表了《不確定下的判斷:啟發法和偏見》,該論文的主要觀點是:當面對不確定性事件時,人們的時間和腦力均是有限的,因此在概率的估計和數值的預測上會使用簡單的經驗法則(啟發法)做出判斷。盡管這些經驗法則有時非常有用,但是也會讓人產生系統性偏見,也就是說,這些偏見是能夠預測到的,這正是該論文最厲害之處。

關于這篇文章的重要性,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德·塞勒的原話來給予評價:


“……上述那個例子就很好地證明了這個讓我激動得雙手顫抖的論點,可預測的偏見這個概念為我后來的一系列想法提供了框架。”


常見的啟發法有:

●可得性啟發法。可得性啟發法是指人們往往根據事件在記憶中的可得性程度來評價該事件發生的概率,容易回想起來的往往被認為發生概率更高。

●代表性啟發法(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代表性啟發法是指人們往往根據事件與另一個事件的相似性來判斷其變化,而不是考慮事件背后的本質原因。也就是說,人們傾向于根據樣本代表(或類似)總體來判斷其出現的概率。

●錨定與調整啟發法(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Heuristic)。錨定與調整啟發法是指以最開始的信息為參考調整對事件的評估,它是一種認知偏見,當一個人在做決定時,會過分依賴最初提供的信息(錨)。一旦確定了“錨”的值,所有未來的談判、爭論、估計等都將與“錨”相關。當使用這個“錨”來解釋未來的信息時,就會出現這種偏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仪陇县| 临安市| 繁昌县| 靖宇县| 云林县| 都昌县| 阳江市| 长白| 大冶市| 于田县| 敦化市| 湘阴县| 富宁县| 华安县| 上高县| 体育| 天门市| 乐至县| 油尖旺区| 冀州市| 徐水县| 凌海市| 昔阳县| 宣化县| 榆社县| 刚察县| 富顺县| 莱芜市| 响水县| 潼南县| 横峰县| 民丰县| 紫阳县| 佛冈县| 双鸭山市| 鹤岗市| 彩票| 揭东县| 体育| 巴东县| 尼勒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