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法(第3版)
- 郭海霞
- 2963字
- 2020-06-05 16:56:09
2.4 外商投資法
2.4.1 外商投資法概述
1.外商投資
外商投資,是指外國的自然人、企業或者其他組織(以下稱外國投資者)直接或者間接在中國境內進行的投資活動,包括下列情形:
1)外國投資者單獨或者與其他投資者共同在中國境內設立外商投資企業;
2)外國投資者取得中國境內企業的股份、股權、財產份額或者其他類似權益;
3)外國投資者單獨或者與其他投資者共同在中國境內投資新建項目;
4)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方式的投資。
2.外商投資企業
外商投資企業,是指全部或者部分由外國投資者投資,依照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內經登記注冊設立的企業。
3.外商投資法
外商投資法是調整有關外商投資企業在經濟運行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為了加快改革開放,規范吸引外資,我國先后與1979年7月1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1986年4月12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1988年4月13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這三部外商投資企業法成為規范我國外商投資企業活動的支柱法律,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新時代,為了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促進外商投資,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規范外商投資管理,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2019年3月1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外資三法隨之廢止。《外商投資法》分為6章,包括總則、投資促進、投資保護、投資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共42條。
知識鏈接
我國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準入前國民待遇,是指在投資準入階段給予外國投資者及其投資不低于本國投資者及其投資的待遇。
負面清單,是指國家規定在特定領域對外商投資實施的準入特別管理措施。國家對負面清單之外的外商投資,給予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由國務院發布或者批準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對外國投資者準入待遇有更優惠規定的,可以按照相關規定執行。
2.4.2 投資促進
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平等適用國家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
制定與外商投資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應當采取適當方式征求外商投資企業的意見和建議。與外商投資有關的規范性文件、裁判文書等,應當依法及時公布。
國家建立健全外商投資服務體系,為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提供法律法規、政策措施、投資項目信息等方面的咨詢和服務。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的規定享受優惠待遇。
國家制定的強制性標準平等適用于外商投資企業。
外商投資企業可以依法通過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債券等證券和其他方式進行融資。
2.4.3 投資保護
1.國家對外國投資者的投資不實行征收
在特殊情況下,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外國投資者的投資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征收、征用應當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并及時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的出資、利潤、資本收益、資產處置所得、知識產權許可使用費、依法獲得的補償或者賠償、清算所得等,可以依法以人民幣或者外匯自由匯入、匯出。
2.國家保護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的知識產權
國家保護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和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嚴格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國家鼓勵在外商投資過程中基于自愿原則和商業規則開展技術合作。技術合作的條件由投資各方遵循公平原則平等協商確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強制轉讓技術。
3.投資保護中政府的職責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于履行職責過程中知悉的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的商業秘密,應當依法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制定涉及外商投資的規范性文件,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沒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據的,不得減損外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不得設置市場準入和退出條件,不得干預外商投資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履行向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以及依法訂立的各類合同。因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改變政策承諾、合同約定的,應當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進行,并依法對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因此受到的損失予以補償。
國家建立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及時處理外商投資企業或者其投資者反映的問題,協調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外商投資企業或者其投資者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通過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申請協調解決。外商投資企業或者其投資者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除依照前款規定通過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申請協調解決外,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
2.4.4 投資管理
1.負面清單
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規定禁止投資的領域,外國投資者不得投資。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規定限制投資的領域,外國投資者進行投資應當符合負面清單規定的條件。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實施管理。
2.法律適用
外商投資企業的組織形式、組織機構及其活動準則,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等法律的規定。
3.遵守我國法律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外商投資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有關勞動保護、社會保險的規定,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稅收、會計、外匯等事宜,并接受相關主管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
4.國家建立外商投資信息報告制度
外國投資者或者外商投資企業應當通過企業登記系統以及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商務主管部門報送投資信息。外商投資信息報告的內容和范圍按照確有必要的原則確定。通過部門信息共享能夠獲得的投資信息,不得再行要求報送。
此外,國家建立外商投資安全審查制度,對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外商投資進行安全審查。依法作出的安全審查決定為最終決定。
2.4.5 法律責任
1.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規定禁止投資的領域的法律責任
外國投資者投資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規定禁止投資的領域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停止投資活動,限期處分股份、資產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復到實施投資前的狀態;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外國投資者的投資活動違反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規定的限制性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采取必要措施滿足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的要求;逾期不改正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理。外國投資者的投資活動違反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規定的,除依照前兩款規定處理外,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未按照要求報送投資信息的法律責任
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違反《外商投資法》規定,未按照外商投資信息報告制度的要求報送投資信息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3.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外商投資促進、保護和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或者泄露、非法向他人提供履行職責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知識鏈接
《外商投資法》施行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外商投資法》施行后五年內可以繼續保留原企業組織形式等。具體實施辦法由國務院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