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工廠+工業維修服務體系
- 楊明波 劉華 郭顯昌
- 1304字
- 2020-06-04 18:03:18
推薦序一 新視角決勝工業維修
認識明波先生是在一次生產型服務聯盟的全國會議上,會上我分享了觀為監測MHCC開展工業大數據設備健康預警和診斷服務的一些典型案例。之后不久,我們又在“互聯網+工業維修”全國論壇上與眾多創業者們一起討論“互聯網+”對工業維修行業帶來的機遇。會后,明波覺得很有必要在這個開創的時代,從全新視角就工業維修做個系統的整理,我很支持他的這個想法,并相約為他的新書作序。
明波先生與工業維修產業界有著廣泛的接觸和交流,結合自身多年來從事設備管理咨詢的實踐經驗,以全新視角討論工廠數字化和工業維修,突破了傳統可靠性與工業維修學科教科書式的技法傳遞。將時下全球正在推動的波瀾壯闊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德國主導的工業4.0、美國倡導的以智能服務為代表的工業互聯網和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的制造業轉型升級計劃《中國制造2025》的最新機遇與TPM設備管理相結合,引發出傳統工業維修新的生態體系、預知性維修的新發展以及大數據工業服務平臺等新模式。
讀者閱讀本書的意義不僅在于獲取直接的技術和方法,更在于新的理念和方法論的啟迪以及由此引發的思考。作者在當今社會各種新概念、新思潮呈現“爆炸”之勢的背景下,能夠保持獨立思考實屬難能可貴。書中提到企業可以導入TOC、OEE、精益生產及六西格瑪等相關管理體系,并通過兩化融合實現信息化條件下的新型能力建設,逐步進入到轉型通道中,建立以數據為導向的管理決策系統。這對在新形勢下探討設備管理的變革是很有啟發的,這種變革不是對經典設備維護思想的擯棄,而是更有條件針對設備可用性、TOC、OEE等長期以來無法有效堅持的關鍵指標,重新定好位并加以實現的新契機。
近年來,我國制造業面臨人口紅利和低成本優勢日漸弱化、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企業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等新挑戰,同時又必須滿足生態環境保護以及資源有效利用水平日益提高的新要求,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既需要有前瞻科學的頂層設計又需要著眼于制造業價值鏈各個環節進行腳踏實地的創新實踐。《中國制造2025》規劃是未來十年中國發展制造業的綱領性文件,《發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指南》是其中“1+X”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種時代背景下,聚焦工業服務、探討工業維修領域的變革如何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從事預測性維修行業十余年來,我深刻地感受到最近幾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把工業運維推向一個嶄新的階段。這個階段是以設備故障預警診斷和健康管理(PHM)、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s,CPS)、云和工業大數據為內在技術基礎的智能維護階段,其外部特征是兩化深度融合后所呈現的在線化、平臺化、智能化、協同化、可視化和全生命周期化。某種程度上,這“六化”也代表著我們致力于發展的服務型制造的未來。為了促進服務型制造新理念、新模式和新實踐的不斷誕生和快速推廣,需要政界、學界和產業界的共同努力,需要“互聯網+”和“+互聯網”兩個產業方向的努力靠攏。《數字化工廠+工業維修服務體系》一書的問世正是這種共同努力的一個結果。
相信閱讀本書,制造企業的管理決策者、設備管理與維修工程師、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者,以及工業維修服務商和所有關心中國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朋友們,都會獲得啟發并從中受益。
馬笑瀟
觀為監測∣MHCC 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