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lidWorks高級應用教程(2017中文版)
- 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
- 4504字
- 2020-06-12 17:57:14
2.1 扣合特征
扣合特征是在產品設計時,為了方便產品的裝配,提高產品的設計效率而創建的特征,該特征在塑料產品中的運用最為廣泛。扣合特征包括裝配凸臺、彈簧扣、彈簧扣凹槽及通風口等,下面將分別對其進行介紹。
2.1.1 裝配凸臺
圖2.1.1所示是一個塑料外殼上的裝配凸臺特征。裝配凸臺在模型裝配時起到定位和支撐等作用,在建模時如果使用其他基礎特征來做,需要很多步才能完成。SolidWorks軟件中帶有專門生成裝配凸臺的工具,只要指定裝配凸臺的定位點,并給定凸臺其他參數,即可直接生成裝配凸臺特征。下面通過一個實例來詳細介紹。
Step1.打開文件D:\sw17.2\work\ch02.01.01\crust.SLDPRT,如圖2.1.2所示。
圖2.1.1 裝配凸臺1
圖2.1.2 打開模型
Step2.創建裝配凸臺的定位點(3D草圖1)。圖2.1.3所示的3D草圖1(一個點)為圖中曲面上的點,且該點與草圖中的圓是同心約束。;
圖2.1.3 3D草圖1
Step3.創建圖2.1.1所示的裝配凸臺1。選擇下拉菜單命令,系統彈出圖2.1.4所示的“裝配凸臺”對話框;在圖2.1.4所示的“裝配凸臺”對話框
區域
后的文本框中選取圖2.1.3所示的3D草圖1為裝配凸臺的定位點;在
區域中單擊以激活
后的文本框,選取圖2.1.5所示的模型表面為裝配凸臺的參考方向;激活
后的文本框,選取圖2.1.6所示草圖中的圓為參考邊線;在
下拉列表中選中
單選項,然后單擊“孔”按鈕
;在
區域選中
與
單選項,然后設置圖2.1.7所示的參數;在“裝配凸臺”對話框
區域中激活
后的文本框,選擇右視基準面為翅片方向的參考向量;在
后的文本框中輸入翅片數4,然后設置圖2.1.8所示的參數;單擊
按鈕,完成裝配凸臺1的創建。
圖2.1.4 “裝配凸臺”對話框
圖2.1.5 參考方向
圖2.1.6 參考邊線
圖2.1.4所示的“裝配凸臺”對話框各選項的說明如下。
●區域(圖2.1.4):用于定義裝配凸臺的放置位置。
?文本框:選擇一個面或控件來放置裝配凸臺。選擇面時,系統自動在所選的位置生成一個3D草圖定位點,在特征生成后可以對該點進行編輯約束,也可以繪制一個3D草圖點來定位。
?文本框:選擇一圓形邊線來定位裝配凸臺的中心軸。
●
?單選項:用于創建硬件凸臺,包括“頭部”按鈕
和“螺紋線”按鈕
,分別用于創建螺釘和螺紋。
?單選項:用于創建銷凸臺,包括“銷釘”按鈕
和“孔”選項
,分別用于創建銷釘和孔。如果在本節范例Step3操作中選中“銷釘”按鈕
,則
區域顯示圖2.1.9所示的界面,在該界面中可以設置與“孔”配合的“銷釘”參數。
圖2.1.7 定義凸臺參數
圖2.1.8 定義翅片參數
圖2.1.9 定義“銷釘”的參數
●區域(圖2.1.7):用于定義凸臺的參數。
?單選項:選擇此單選項時,在凸臺高度文本框中輸入凸臺的高度。
?單選項:選擇此單選項時,凸臺高度文本框處于關閉狀態,此時可以選擇一參考來確定裝配凸臺的高度。
●區域(圖2.1.8):用于定義翅片的參數。
?文本框:單擊以激活其后的文本框,選取模型的一個邊線或面來指定一翅片的方向,單擊此按鈕可以改變翅片的方向。
?文本框:輸入翅片的數量。
Step4.創建圖2.1.10b所示的鏡像1。選擇下拉菜單命令;選取右視基準面作為鏡像基準面;選擇
作為鏡像1的對象;單擊
按鈕,完成鏡像1的創建。
圖2.1.10 鏡像1
Step5.至此,零件模型創建完畢,保存零件模型。
2.1.2 彈簧扣
因為彈簧扣在產品裝配和拆卸時都非常方便快捷,所以被廣泛應用于各類產品中。圖2.1.11所示為一個外殼模型上的彈簧扣特征。下面通過一實例來詳細介紹彈簧扣的創建方法。
Step1.打開文件D:\sw17.2\work\ch02.01.02\snap_hook.SLDPRT,如圖2.1.12所示。
Step2.創建圖2.1.11所示的彈簧扣特征。
(1)選擇命令。選擇下拉菜單命令,系統彈出圖2.1.13所示的“彈簧扣”對話框。
圖2.1.11 彈簧扣1
圖2.1.12 打開模型
(2)彈簧扣定位。在區域中單擊以激活
后的文本框,選擇圖2.1.14所示的面為彈簧扣的位置定位面;激活
后的文本框,選取圖2.1.15所示的面為彈簧扣的豎直方向參考;激活
后的文本框,選取圖2.1.16所示的面為彈簧扣的水平方向參考,選中
復選框;激活
后的文本框,選取圖2.1.16所示的面為彈簧扣實體的配合面;選中
單選項。
圖2.1.13 “彈簧扣”對話框
圖2.1.14 選取位置定位面
圖2.1.15 選取豎直方向參考
圖2.1.16 選取水平方向參考
圖2.1.13所示的“彈簧扣”對話框的各選項說明如下。
●文本框:選取一個面或邊線確定彈簧扣的放置位置,在生成彈簧扣后自動確定為3D草圖上一點,此點為彈簧扣截面的中心,完成彈簧扣的創建后,可在3D草圖中編輯該點的位置,也可以在生成彈簧扣之前繪制一草圖,選取草圖中的點直接定位彈簧扣。
●文本框:選取一邊線、面或軸來定義彈簧扣的豎直方向。當選取面為參考實體時,彈簧扣的方向為該面的法線方向。根據具體情況可選中
復選框,調整彈簧扣的方向。
●文本框:選取一邊線、面或軸來定義彈簧扣扣鉤的方向。當選取參考實體為面時,彈簧扣的方向為該面的法線方向。根據具體情況可選中
復選框,調整彈簧扣扣鉤的方向。
●文本框:選取一面為彈簧扣扣鉤底部的重合面。
(3)定義彈簧扣參數。在圖2.1.17所示的區域的“扣鉤頂部深度”文本框中輸入扣鉤頂部的深度值2.0;在“扣鉤高度”文本框中輸入扣鉤高度值4.0;在“扣鉤唇緣高度”文本框中輸入扣鉤唇緣高度值1.5;在“實體高度”文本框中輸入彈簧扣的高度值20.0;在“扣鉤懸垂片長度”文本框中輸入扣鉤懸垂片的長度值1.0;在“扣鉤基體深度”文本框中輸入扣鉤基體的深度值2.0;在“總寬度”文本框中輸入彈簧扣的總寬度值3.0;在“頂部拔模角度”文本框中輸入頂部拔模角度值3.0。
(4)單擊按鈕,完成彈簧扣的創建。
Step3.定義彈簧扣的位置。在設計樹中右擊節點下的
,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單擊
按鈕,進入3D草圖環境,為草圖添加圖2.1.18所示的尺寸約束,退出3D草圖。
圖2.1.17 定義彈簧扣參數
圖2.1.18 3D草圖1(草圖1)
Step4.選擇下拉菜單命令,保存模型。
2.1.3 彈簧扣凹槽
圖2.1.19所示的是一個在裝配時與彈簧扣相配合的彈簧扣凹槽特征。它在一個整體模型中是與彈簧扣成對存在的。下面詳細講解彈簧扣凹槽特征的創建過程。
Step1.打開文件D:\sw17.2\work\ch02.01.03\snap_hook_groove.SLDPRT,如圖2.1.20所示。
Step2.創建圖2.1.19所示的彈簧扣凹槽1。
(1)選擇命令。選擇下拉菜單命令,系統彈出圖2.1.21所示的“彈簧扣凹槽”對話框。
圖2.1.19 彈簧扣凹槽1
圖2.1.20 打開模型
圖2.1.21 “彈簧扣凹槽”對話框
(2)定義彈簧扣凹槽特征參數和參考特征。單擊以激活區域
后的文本框,在設計樹中選擇
;激活
后的文本框,選取圖2.1.20所示的實體;輸入從彈簧扣到彈簧扣凹槽的等距高度值1.0;輸入縫隙高度值0;輸入凹槽間隙值1.0;輸入縫隙距離值1.0;輸入從彈簧扣到彈簧扣凹槽的等距寬度值1.0。
(3)單擊按鈕,完成彈簧扣凹槽1的創建。
Step3.選擇下拉菜單命令,保存模型。
2.1.4 通風口
圖2.1.22所示的是使用SolidWorks創建的通風口特征,它主要用于機械零件或場地的散熱口,通風口命令可以很方便地一次性創建復雜的去除材料特征。下面具體講解創建通風口的一般過程。
Step1.打開文件D:\sw17.2\work\ch02.01.04\vent.SLDPRT,如圖2.1.23所示。
圖2.1.22 通風口1
圖2.1.23 打開文件
Step2.選取圖2.1.24所示的模型表面為草圖平面,繪制圖2.1.25所示的草圖2。
圖2.1.24 草圖平面
圖2.1.25 草圖2
Step3.創建圖2.1.22所示的通風口1。
(1)選擇命令。選擇下拉菜單命令,系統彈出圖2.1.26所示的“通風口”對話框。
(2)定義通風口的邊界。在區域激活
后的選擇區,選取圖2.1.25所示的四條邊線為通風口的邊界。
(3)定義通風口幾何體屬性。在區域激活
后的文本框,系統自動選取草圖2的草圖平面為放置通風口的面;單擊
按鈕,在
后的文本框中輸入通風口的拔模角度值1.0,選中
復選框;在
后的文本框中輸入通風口的圓角半徑值1.0。
(4)定義通風口筋的參數。激活區域的選擇區(圖2.1.27),選取圖2.1.28所示的直線為通風口的筋;在
后的文本框中輸入筋的深度值1.0;在
后的文本框中輸入筋的寬度值5.0;在
后的文本框中輸入從曲面到筋的等距距離值0。
(5)定義通風口翼梁屬性。激活區域的選擇區(圖2.1.29),選取圖2.1.30所示的直徑值為40和60的兩個圓為通風口的翼梁;在
后的文本框中輸入通風口翼梁的深度值1.0;在
后的文本框中輸入通風口翼梁的寬度值5.0;在
后的文本框中輸入從曲面到翼梁的等距距離值0。
圖2.1.26 “通風口”對話框
圖2.1.27 “筋(R)”區域
圖2.1.28 筋
圖2.1.29 “翼梁(S)”區域
圖2.1.30 翼梁
(6)定義通風口的填充邊界。激活區域的選擇區(圖2.1.31),選取圖2.1.32中直徑值為15的圓弧為通風口的填充邊界,在
后的文本框中輸入填充邊界支撐區域的深度值5.0;在
后的文本框中輸入支撐區域的等距距離值0。
圖2.1.31 “填充邊界(Y)”區域
圖2.1.32 填充邊界
圖2.1.26所示的“通風口”對話框中各選項說明如下。
●區域:用于定義通風口的外部邊界。
?文本框:如果在選擇通風口命令前已選取了草圖,則系統默認選取該草圖的最外邊界實體作為通風口邊界;如果在選擇通風口命令前沒有選取草圖,則需要選擇一閉合輪廓作為通風口的邊界。
●區域:用于定義生成的通風口的幾何體屬性。
?文本框:選取一容納通風口的空間或面,如果通風口邊界在模型表面,則默認該草圖平面為容納通風口的面。
?文本框:通風口的拔模角度。單擊該按鈕可將拔模應用于邊界、填充邊界以及所有的筋和翼梁;平面上的通風口則以草圖平面開始拔模,選中
時向內拔模。
?文本框:設定通風口邊界、筋、翼梁和填充邊界之間所有相交處的圓角半徑值。
●區域:用于定義生成的通風口中筋特征的幾何參數。
?文本框:輸入筋的深度值(厚度值)。
?文本框:輸入筋的寬度值。
?文本框:輸入從容納通風口的面到筋的等距距離值,根據需要調整等距方向。
●區域:用于定義生成的通風口中翼梁特征的幾何參數。
?文本框:輸入翼梁的深度值(厚度值)。
?文本框:輸入翼梁的寬度值。
?文本框:輸入從容納通風口的面到翼梁的等距距離值,根據需要調整等距方向。
●區域:用于定義生成的通風口中填充邊界的幾何參數。
?文本框:輸入填充邊界的深度值(厚度值)。
?文本框:輸入從容納通風口的面到填充邊界的等距距離值,根據需要單擊該按鈕調整等距方向。
(7)單擊按鈕,完成通風口1的創建。
Step4.選擇下拉菜單命令,保存模型。
2.1.5 唇緣/凹槽
圖2.1.33所示的是使用SolidWorks創建的唇緣/凹槽特征,它主要用于塑料件上的上蓋與下蓋的配合,唇緣/凹槽命令可以很方便地一次性創建復雜的去除材料特征。下面具體講解創建唇緣/凹槽的一般過程。
Step1.打開文件D:\sw17.2\work\ch02.01.05\groove.SLDPRT,如圖2.1.34所示。
圖2.1.33 唇緣/凹槽
圖2.1.34 打開文件
Step2.創建圖2.1.33所示的唇緣/凹槽特征。
(1)選擇命令。選擇下拉菜單命令,系統彈出圖2.1.35所示的“唇緣/凹槽”對話框。
(2)定義實體。在區域激活
后的選擇區,選取圖2.1.36所示的實體為凹槽實體;激活
后的選擇區,選取圖2.1.36所示的實體為唇緣實體;激活
后的選擇區,選取前視基準面為唇緣/凹槽放置方向。
圖2.1.35 “唇緣/凹槽”對話框
圖2.1.36 定義實體
(3)定義凹槽參數。在區域激活
后的選擇區,選取圖2.1.37所示的模型表面為凹槽生成面,激活
后的選擇區,選取圖2.1.38所示的邊線為凹槽內邊線,選中
復選框。
圖2.1.37 定義凹槽生成面
圖2.1.38 選擇凹槽內邊線
(4)定義唇緣參數。在區域激活
后的選擇區,選取圖2.1.39所示的模型表面為唇緣生成面,激活
后的選擇區,選取圖2.1.40所示的邊線為唇緣外邊線,選中
復選框。
圖2.1.39 定義唇緣生成面
圖2.1.40 選擇唇緣外邊線
說明:在選擇唇緣和凹槽邊線時,一定要選取兩實體中位置相同或對應的邊線。
(5)定義唇緣/凹槽參數。在區域(圖2.1.41)的“凹槽寬度”文本框中輸入凹槽寬度值1.50;在“唇緣和凹槽間距”文本框中輸入間距值0.0;在“凹槽拔模角度”文本框中輸入拔模角度值5.0;在“唇緣和凹槽之間的上部縫隙”文本框中輸入縫隙值0.30;在“唇緣高度”文本框中輸入唇緣高度值1.50;在“唇緣寬度”文本框中輸入唇緣寬度值1.50;在“唇緣和凹槽之間的縫隙”文本框中輸入縫隙值0.30。
(6)單擊按鈕,完成唇緣/凹槽的創建。
Step3.選擇下拉菜單命令,保存模型。
圖2.1.41 定義“唇緣/凹槽”參數
- 中文版AutoCAD 2016從入門到精通
- ERP沙盤模擬簡明教程
- Maya 2019三維動畫基礎案例教程
- 中文版Photoshop CS6平面設計從新手到高手(超值版)
- IT Inventory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with OCS Inventory NG 1.02
- Instant Testing with QUnit
- 新編中文版3ds Max 2016入門與提高
- IBM Lotus Notes and Domino 8.5.1
- 中文版Photoshop平面設計入門教程
- Illustrator平面設計應用教程
- Excel 2010數據處理與分析立體化教程
- 中文版After Effects 2020基礎教程
- 基于深度學習的自然語言處理
- Excel+Python:飛速搞定數據分析與處理
- 中文版3ds Max案例與實訓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