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常用填料的種類
填料種類繁多,根據來源通常分為礦物性填料、植物性填料和工業填料,其中工業填料又可分為合成型和廢渣型;根據外觀形狀可分為粉狀、粒狀、片狀、纖維狀及中空微珠填料;根據其化學結構可分為無機填料和有機填料;根據填料在高聚物中的主要功能可分為增量性填料、增強性填料、導電性填料、著色性填料、阻燃性填料、耐熱性填料、潤滑性填料、磁性填料、隔聲性填料及減振性填料等。
2.1.1 無機填料
1.無機礦物類填料
(1)碳酸鈣(CaCO3) 碳酸鈣是目前最常用的粉狀無機填料,其價格低廉,來源豐富,無毒無味,白度可達到96%,可自由著色,且化學穩定性好,易干燥,故在許多塑料中得到廣泛應用。從填料角度碳酸鈣可分為三類:重質碳酸鈣、輕質碳酸鈣和活性碳酸鈣。
1)重質碳酸鈣,簡稱重鈣,由石灰石等經機械粉碎、篩選、分級、表面處理而制得。按其粉碎方法又分為干式重質碳酸鈣(商品名雙飛粉)和濕式重質碳酸鈣。因為是機械粉碎,故形狀無規則,粒子大小也不相同,平均粒徑為1~10μm,其中3μm以下的占50%,密度2.7~2.9g/cm3,幾乎不溶于水。近年來,由于粉碎(如氣流粉碎)和分級技術的進步,可以制得更微細的產品,甚至制得0.1μm超細重質碳酸鈣。重質碳酸鈣常用于PVC中,其作用是降低成本,改善尺寸穩定性,與黏土并用能改善彈性和熱變形。
2)輕質碳酸鈣,簡稱輕鈣,是用化學方法生產的碳酸鈣,又稱沉降碳酸鈣。其粒子形狀多為紡錘形、針形或柱形,粒徑為1~10μm,其中3μm以下的占80%,密度2.65g/cm3。輕質碳酸鈣常用于聚烯烴中,其作用與重質碳酸鈣相同,增強效果好,耐酸性更好。
3)活性碳酸鈣,又稱膠質碳酸鈣、改性碳酸鈣,日本將其稱為白艷華,是采用表面處理劑(硬脂酸,質量分數約3%)對輕質碳酸鈣或重質碳酸鈣粉體表面進行改性活化處理而成的。外觀為白色、細膩、軟質的粉末,密度為1.99~2.01g/cm3。活性碳酸鈣填充的塑料制品,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光滑的表面,且潤滑性良好,容易加工。
碳酸鈣按粒度分級規定為:粒徑1~5μm時,為微粒碳酸鈣;粒徑0.1~1μm時,為微細碳酸鈣;粒徑0.02~0.1μm時,為超細碳酸鈣;粒徑小于0.02μm時,為超微細碳酸鈣。目前生產超細級碳酸鈣多采用連續噴霧碳化和噴霧干燥工藝(即雙噴工藝),這樣可使碳酸鈣表觀團粒微細化,且粒子表面活化均勻。當粒徑為0.005~0.02μm時,其補強作用與白炭黑相當。
(2)滑石粉(3MgO·4SiO2·H2O) 主要成分為水合硅酸鎂,由天然滑石粉碎精選而得,是典型的鱗片狀填料,化學性質不活潑,有滑膩感,密度2.7~2.8g/cm3。滑石粉是一種用量僅次于CaCO3的填料,作為塑料填料,可提高制品的硬度、阻燃性、耐酸堿性、電絕緣性、尺寸穩定性、耐蠕變性,并具有潤滑性,可減少對機械及模具的磨損;但用量過多,會影響產品的焊接性。由于滑石粉是片狀填料,所以填充塑料時制品的剛性大,各向異性小,可用于加工大型和平面制品。滑石粉主要用于PP的結晶成核劑,使PP的球晶微細化,提高結晶度,并能增加剛性,也可用于PVC、PE、PA及PC等樹脂中,添加量一般為10%~40%。其成型工藝條件及設備與碳酸鈣填充塑料相似,都可通過擠出、壓制、注射、壓延等方法制造各種類型的塑料制品。滑石粉無毒,可用于與食品接觸的制品。
(3)硅灰石(CaSiO3) 硅灰石是僅次于CaCO3和滑石粉的第三大填料。天然硅灰石具有β型硅酸鈣化學結構,是針狀、棒狀及粒狀混合體,其中以針狀為主。硅灰石外觀為白色晶體,不帶結晶水,吸濕性小,無毒,熱脹系數小,熱穩定性高,耐化學腐蝕,耐氣候老化,力學性能及電性能優良。硅灰石的折光指數為1.62,與PVC混合料接近,是PVC透明制品的首選填料。由于硅灰石的針狀結構,它對塑料具有一定的補強作用,可部分代替價格昂貴的玻璃纖維。硅灰石可用于PVC、PP、PE、PA、聚酯、環氧樹脂及酚醛等樹脂中,加入量一般在40%以下,并常用硅烷類偶聯劑進行表面處理。
(4)高嶺土(A12O3·2SiO2·2H2O) 高嶺土屬于黏土的一種,即黏土礦物的粉末,又稱陶土、白土、瓷土,是以含水硅酸鋁為主要成分的硅酸鹽,呈層狀結構,質軟且有滑膩感,密度為2.2~2.6g/cm3,pH值為5~6,無毒,具有阻燃性。高嶺土成型加工性優于CaCO3,填充量達到樹脂的3倍仍可以成型,而CaCO3填充量達到1倍即成型困難。作為塑料填料,高嶺土具有優良的電絕緣性能,可用作PVC絕緣電線包皮,PE、PP電纜,薄膜復合材料等。例如在PVC中加入質量為10%的高嶺土,可提高電絕緣性能5~10倍。高嶺土還可摻入到聚苯乙烯基的薄膜復合材料中,用來制造印刷紙張。在聚酯和環氧樹脂中可調節樹脂的黏度及成型加工性能,提高耐磨性。高嶺土可以用作PP的成核劑,還具有一定的阻燃作用。高嶺土在塑料中的添加量一般為5%~60%,粒度在100目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高嶺土的吸濕性較大,應注意在貯存時防止受潮結塊,在使用高嶺土以前一定要將其烘干,以免影響塑料制品質量。有時要對高嶺土表面進行親油性處理,改善與塑料的親和性。
(5)云母 云母的組成十分復雜,是鋁、鉀、鋰、鎂、鐵等元素的層狀含水鋁硅酸鹽礦物。云母填料為天然云母碎片經粉碎加工而成的云母粉,其粒徑通常為8~10μm,長徑比通常為30左右,是典型的片狀結構,具有玻璃光澤,含水量為1.0%~4.2%,無毒,可用于與食品接觸的制品。云母粉可填充PE、PP、PVC、PA、ABS、聚酯等熱塑性塑料,還可填充EP(酚醛樹脂)、PF(環氧樹脂)等熱固性塑料,加入量一般為10%~40%,粒度為100~325目。云母作為塑料填充劑,可大大提高塑料制品的拉伸彈性模量和彎曲彈性模量,賦予制品優良的電絕緣性、耐熱性和尺寸穩定性,提高耐濕性和耐蝕性,缺點為價格較高。
(6)硅藻土 硅藻土是由單細胞藻類積沉于海底或湖底所形成的一種化石,主要成分為SiO2,多孔,質輕,極易研磨成粉,外觀為白色或淺黃色粉末,粒徑為25~40μm,密度為1.6~2.3g/cm3。硅藻土為一種優質的輕質填料,可用于PVC、PO及熱固性塑料;還可作為防粘連劑,用于輕質、隔聲、隔熱等建筑復合材料。缺點是吸油量及吸樹脂量較大。
(7)炭黑 炭黑是在控制條件下不完全燃燒烴類化合物生成的物質,品種較多,按制法可分為槽法炭黑、爐法炭黑和熱裂解法炭黑等。炭黑加入聚合物中既有保護光降解和抗熱氧化作用,又能提高塑料制品的剛性。炭黑的細度影響制品的性能,顆粒越細,黑度越高,紫外線屏蔽作用越強,耐老化性能越好,制品的表面電阻率越低,但在某種程度上分散較困難。作為填料用的炭黑,可以使用較大粒徑的爐法炭黑,一般為25~75μm。
(8)二氧化硅(SiO2) 二氧化硅是一類巖石粉末,可分為石英粉和硅石粉。天然SiO2粉主要用于熱固性樹脂中,如用于不飽和聚酯和EP中,生產人造瑪瑙和人造大理石。SiO2也可以合成,一般稱為白炭黑,是一種補強作用僅次于炭黑的填料,具有消光作用,可以提高塑料的電絕緣性和硬度,缺點是流動性差、黏度高。
(9)二氧化鈦 俗稱鈦白粉,是一種白色顏料,可作為塑料填料使用。鈦白粉中的二氧化鈦約占97%,具有優良的光學性能及物理、化學穩定性能,無毒,平均粒徑為0.1μm,呈球狀結晶。根據晶型結構二氧化鈦可分為銳鈦型、金紅石型。金紅石型二氧化鈦作為塑料填料效果較好,它能使光的反射率增大,保護高分子材料內層免遭紫外線的破壞,從而起到光屏蔽劑的作用;另一個明顯的作用是可作白色顏料,使制品達到相當高的白度,此時也可和其他填料并用,提高材料的壽命。添加二氧化鈦可提高材料的硬度、耐磨性,一般可用于聚烯烴、PVC、PA、氟塑料和熱固性塑料。
(10)硫酸鋇(BaSO4) 硫酸鋇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天然硫酸鋇,即重晶石粉,密度4.4~4.5g/cm3,白色或灰色粉末,粒子較粗,粒徑一般為2~5μm,性脆;另一種是合成硫酸鋇,也叫沉淀硫酸鋇,粒徑為0.2~5μm,是無色斜方晶系結晶或無定形白色粉末,幾乎不溶于水、乙醇及酸,溶于熱濃硫酸中,干燥時易結塊。作為塑料填料使用的硫酸鋇大多為后者,可提高塑料的密度和耐蝕性,減少制品的X射線透過率。硫酸鋇主要用于熱固性塑料。
(11)硫酸鈣(CaSO4) 又名石膏,有天然石膏和化學沉淀硫酸鈣。白色晶體,無味,無毒,經粉碎的天然石膏密度為2.36g/cm3,平均粒徑4μm;天然無水石膏密度為2.95g/cm3,平均粒徑2μm;沉淀無水硫酸鈣密度為2.95g/cm3,平均粒徑1μm。硫酸鈣可廣泛用于填充與食品接觸的工程塑料和PVC、PE及PP塑料制品中。
(12)氫氧化鋁[Al(OH)3] 也叫水合氫氧化鋁,白色結晶粉末,不溶于水和醇,表面粗糙,呈不規則形狀,熱分解溫度340℃,可作為塑料阻燃填料。
(13)氫氧化鎂[Mg(OH)2] 和氫氧化鋁一樣,也是難燃性填料,熱分解溫度340℃,但應用不及Al(OH)3廣泛,適于填充混煉溫度較高的聚丙烯等。
(14)石棉 白色至灰白色纖維狀物質,化學性質穩定,耐堿性強,耐酸性差,絕緣、絕熱性能好。作為塑料填料可提高制品的剛性、尺寸穩定性及高溫時的防蠕變性。一般石棉的添加量為30%左右,可用于各種塑料。
(15)空心玻璃微珠 可以從粉煤灰中提取,也可以人工合成。空心玻璃微珠作為一種輕質塑料填料,由于其表面光滑、球狀、中空、密度小,所以使得填充制品的流動性能好,殘余應力分布均勻,常作為標準型填料,可用于PA、ABS、PS、PE、PP及PVC中。中空玻璃微球主要用于熱固性樹脂中,用于熱塑性樹脂時,受加工剪切易破碎。
(16)稀土礦物填料 稀土礦物填料是一種無機增韌填料,具體品種有:氧化釹、氟碳鈰、硝酸稀土鹽、脂肪酸稀土鹽、硬脂酸稀土鹽、水楊酸稀土鹽、蘋果酸稀土鹽、檸檬酸稀土鹽及酒石酸稀土鹽等。用于PA中可同時提高沖擊強度和拉伸強度;填充聚四氟乙烯,可提高耐磨性;填充PVC,則可提高耐熱性。
2.工業廢渣類填料
(1)粉煤灰 粉煤灰是燃煤電廠所排放出來的廢渣,化學成分中SiO2和Al2O3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平均粒徑80μm,密度2.0~2.4g/cm3,熔點1250~1450℃。粉煤灰作為塑料填料,由于其中含有圓而光滑的微珠,顆粒間聚集力很小,易于在樹脂中均勻分散,填充量一般為40%以下,可用于各種塑料。
(2)紅泥 又稱為赤泥,代號RM,是用鋁土礦堿法生產氧化鋁時所排放出來的廢渣,是一種價廉易得的填料。紅泥粒徑比較小,一般粒徑為20μm左右,且部分接近膠體微粒的尺寸,并且有多孔性。紅泥易吸水,填充前要進行干燥處理,干燥條件為:105℃下干燥3h,然后在1000℃以上燒結1h。紅泥作為塑料填料,可大大降低塑料制品的成本,還可作為廉價的熱穩定劑和光屏蔽劑,提高耐光、熱老化性能,延長塑料制品的壽命。紅泥所用偶聯劑以硅烷效果最好,使用量為0.5%~1.0%。
紅泥在塑料中的填加量大于CaCO3,在軟質PVC中,紅泥可適當提高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紅泥主要用于PVC、PE及PP中。對PVC而言,紅泥不僅為填料,還可兼作廉價的熱穩定劑和光屏蔽劑,可提高PVC的耐光、熱老化性能。
(3)污泥廢渣 制糖廠濾泥、硫酸廠制酸污泥、煉鐵廠礦渣泥與硼砂泥、制堿廠苛化泥、造紙廠白泥等經過處理加工都可以作為塑料填料。用濾泥和污泥作填料的聚乙烯、聚氯乙烯復合材料可用來制造外觀要求不高的農用管道、水勺、糞勺等。各種廢渣的化學成分差異很大,且含水量高,對制品性能影響很大,使用之前最好進行烘干處理。
2.1.2 有機填料
有機填料可起到增強、降低成型收縮率、提高尺寸穩定性等作用,但由于耐加工溫度性能差,故只可用于加工溫度低的樹脂,如PVC、PE、PP及大部分熱固性樹脂。有機填料一般分天然有機填料和合成有機填料兩種。
1.天然有機填料
天然有機填充劑有碎紙、木粉、果殼粉、貝殼粉及棉、麻、稻等農副產品的粉末等,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少量的木質素及其他化合物。
(1)碎紙 可用牛皮紙、白紙、著色紙等廢紙為填充劑。一般是將紙張浸泡于樹脂中,干燥后切片,然后以此為材料壓制成板材。
(2)木粉 木粉是最常用的有機類填料,粒度為20~80目,呈針狀或纖維狀,含水量大,加工前需要進行干燥。用木粉填充塑料,可使制品具有木材性質,因比無機填料輕,所以可降低制品的密度;但會引起拉伸強度、耐熱性、耐水性等性能下降。
木粉常用于PF樹脂的填充,用木粉填充的PF壓縮粉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及電性能,可用于機器零件、手柄、文具、開關,燈頭、插座及紐扣等。此外木粉還可用于其他熱固性樹脂及少數熱塑性樹脂中。
(3)棉屑 棉屑是由棉布剪裁或棉紡凈化后所獲得的,填充棉屑的塑料制品抗沖性能得到改善,而且體積大。
(4)花生殼 花生殼是含酚量高、來源豐富的廉價填充劑。花生殼粉表面無極性特征,吸水性也較木粉小,可適當改進HDPE、PS、PP的性能并降低成本。
(5)胡桃殼粉 胡桃殼粉是加工胡桃時產生的廢料,由于含有大量木質樹脂和角質蠟,所以它是不吸水的,且加工性能好,可提高填充制品表面的光澤度。
(6)棉、麻、稻草等粉末 它們屬于纖維狀填料,可提高填充制品的力學性能及耐磨性能等。
(7)玉米淀粉 玉米淀粉作為聚乙烯填料,目前發展也很快。一般是把玉米淀粉先制成加工母料,淀粉用量為50份,然后再添加到LDPE中去,可代替紙張作包裝薄膜。
2.合成有機填料
合成有機填料主要為合成材料的邊角廢料、紡織工業的合成纖維及其下腳料、交聯塑料和熱固性塑料的邊角料等,常用于增強塑料中。
2.1.3 金屬填料
金屬粉末也可作為塑料填料,如鐵粉、鉛粉、銅粉、鋁粉、鋅粉等,粉末細度一般為325目。在塑料中加入金屬粉末可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及負載能力,如加入鉛粉可制出能屏蔽中子和γ射線的制品;在聚酯、環氧樹脂、酚醛樹脂、聚酰胺中,加入青銅粉,可獲得導熱、導電性能良好的塑料制品。部分金屬填料的性能及應用見表2-1。
表2-1 部分金屬填料的性能及應用
2.1.4 納米填料
所謂納米填料是指粒子尺寸在1~100nm的粉狀填料,常用品種有Fe2O3、Al2O3、ZnO、ZrO、TiO2、SiO2、蒙脫土等。這類填料的比表面積極大,而且粒子中包含的分子數極少,使原子(分子)有極大的活性,作為塑料的填料,可以得到一般填料意想不到的效果。用納米填料填充的樹脂,通稱為納米塑料。與一般填充材料相比,納米填料顯示出一系列的優異性能,如強度高、密度小、耐熱性好,并賦予制品良好的透明性和光澤度。用納米填料填充的納米超高相對分子質量聚乙烯(UHMWPE),還可以改善加工性,使難以加工的UHMWPE變得容易加工,為用聚乙烯代替部分工程塑料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