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意識形態與美國革命的歷史敘事

愛德華·薩義德曾談到“純粹知識”和“政治性知識”的區分,并特別指出,人們廣泛相信“真正”的知識是非政治性的,但實際上知識的產生往往具有或隱或顯的“有著嚴密秩序的政治情境”。[1]如果用這種理論來考察關于現代革命的歷史敘事,就不難看出革命史知識通常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在革命史知識產生的“政治情境”中,意識形態[2]往往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現代史上發生的革命,一般被視為政治事件、社會事件或軍事事件,而它的意識形態內涵和意義容易遭到忽視。實際上,革命同時也是一種重大的意識形態事件。一方面,革命者通常利用邊緣性或外源性的思想資源,精心構造一套系統的政治話語,對革命發揮動員、辯護、闡釋和鞏固的作用。另一方面,在通行的觀念中,革命總是與“開端”相連,因而可能被后世“神圣化”;而在這一“神圣化”的過程中,革命話語通常會經過整理、過濾和重新組合,進而轉化為帶有“神話”性質的意識形態元素,對于“后革命時代”的政治文化發揮持久的塑造性影響。進而言之,一個社會可能存在多種意識形態的競爭,而各種意識形態自身又往往處在變化和重構之中,革命的意識形態也隨之不斷受到重新詮釋,并以不同的形式在各種意識形態的競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任何革命史的寫作不論作者的動機如何,總是難于擺脫與意識形態的復雜糾葛,革命史領域也就成了一個意識形態的戰場。自美國革命發生以來,美國史學界關于它的歷史敘事正是處于這樣一種狀況,而且最近半個多世紀的情形更是如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江| 阳东县| 库车县| 西青区| 来安县| 宜章县| 甘德县| 高唐县| 巫山县| 邢台县| 深泽县| 尚志市| 平定县| 巴彦淖尔市| 封丘县| 仙游县| 沂水县| 老河口市| 巩义市| 芦溪县| 海伦市| 绥滨县| 密山市| 苗栗市| 民乐县| 临高县| 罗城| 华阴市| 金秀| 龙山县| 绥化市| 盈江县| 常山县| 临朐县| 克拉玛依市| 乐山市| 稷山县| 海门市| 新泰市| 吉隆县| 宝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