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節
去中心化帶來財富生產力釋放:比特幣經濟全景解碼

2009年比特幣剛面世時,1美元大致可買1300枚比特幣。到2017年8月,比特幣價格突破30000元人民幣大關,8年時間,價格暴漲超500萬倍。作為兼有投資和投機屬性的另類商品,比特幣火遍全球,但作為全球去中心化的流通貨幣(超主權貨幣),比特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正如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所言:“至少目前來說,買入比特幣還是一筆好投資,但這并不說明這次實驗成功了。我們建立一個貨幣制度的初衷不是使得那些持有貨幣的人一夜暴富,而是讓交易變得便利,讓整個經濟體獲益,但這些訴求比特幣都沒能滿足。”

一、比特幣誕生的時代背景

2008年9月15日,全球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投資公司向美國聯邦政府申請破產保護。當天,美國銀行宣布以近500億美元的總價收購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公司。當月,美國五大投行碩果僅存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宣布轉型風險相對更低的銀行控股型公司……一系列事件標志著2008年金融危機的開始,很快經濟危機蔓延全球,表現為歐債危機,各國央行瘋狂印鈔,老百姓手里的貨幣迅速貶值,通貨膨脹猛烈,經濟衰退、失業猛增。

2008年10月31日,一個密碼學極客(中本聰)出現了,他帶著去中心化夢想,在密碼朋克(metzdowd.com)網站郵件列表中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第一版比特幣白皮書)。中本聰在論文中詳細描述了如何創建一套不需要創建在交易雙方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去中心化電子交易體系。不到3個月,他將白皮書設想變為了現實,推出了第一代比特幣交易系統,并由此揭開了比特幣這個加密數字貨幣的財富傳奇的序幕。

二、比特幣發展簡史

比特幣發展編年史(2008—2018)如表2-2所示。

表2-2 比特幣發展編年史(2008—2018)

① MT.GOX(讀作Mount Gox,昵稱“門頭溝”):2010年7月建立的比特幣交易平臺,曾是世界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商,最高峰時承擔超過80%的比特幣交易,2014年年初遭到黑客襲擊,損失85萬枚比特幣(價值約4.73億美元),隨后宣布破產。MT.GOX黑客襲擊事件是史上最大的比特幣盜竊案。

2011年至2017年8月比特幣歷史走勢如圖2-2所示。

圖2-2 截止到2017年8月的比特幣歷史走勢

數據來源:CoinMarketCap

三、比特幣交易所發展情況

2013年9月,火幣網正式上線。2014年2月25日,火幣網單日交易量超過26萬枚比特幣,單日交易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晉級全球頭部比特幣交易平臺,交易體量超過了不少區域性資產交易中心。

回顧火幣網從起家到成為國內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的過程,我們便會發現比特幣的交易和股票、期貨、貴金屬、基金、外匯等傳統金融市場截然不同。

一是利用互聯網病毒式營銷吸引各種投資人進場,其中不少是對比特幣無甚了解、有一定貪念的中小投資者、金融小白,這些人多成為后來蜂擁而起的加密數字貨幣“難民”。火幣網由團購網站“人人折”創始人李林創辦。彼時,團購網站風潮剛過,行業處于洗牌過程中,美團、餓了么等少數獨角獸企業得以幸存,大部分團購網站出局。李林在比特幣大漲時,錨定單一投資品種比特幣做爆款,用做團購網站時拉流量的方法吸引到更多投資人參與進來,很快交易量出現暴漲。

二是火幣網采取了“永久免交易手續費”的互聯網金融營銷模式。這個模式的優勢在于批量獲客,迅速積累用戶和交易規模。中國投資者習慣了交易所模式,股票、期貨、貴金屬等投資品種都愿意在交易所開展交易。從互聯網環境和投資人信息化能力上講,中國大部分投資者還無法便捷地進行國際交易,客觀上需要交易所這種中介橋梁。交易所免交易手續費從情感上保留了去中心化等區塊鏈的傳統優勢和價值觀。

除了火幣網外,幣安網(Binance)也是全球知名比特幣交易所。幣安交易所于2017年7月成立,是一家不接受人民幣,只接受比特幣、萊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對賬戶充值,進行“幣幣交易”的交易所,它擁有超過500萬注冊用戶。幣安幾乎所有資產(包括對交易收取的手續費和融資)都是以加密數字貨幣的形式保存。到2017年12月底,按照交易額計算,幣安成為全球第一比特幣交易所。2018年2月2日,幣安官網公告,根據中國相關政策法規,幣安不為中國地區用戶提供服務。此前,幣安宣稱已經整體遷出中國,其用戶基本來自海外,中國用戶不足3%。

另外,世界十大比特幣交易所還有新加坡K網、美國B網和OKEx、塞舌爾BitMEX、韓國Bithumb和Upbit等。除了比特幣交易外,BitMEX等交易所還支持衍生品交易(如做多做空杠桿交易)。

除了從挖礦、交易所兩個途徑可獲得比特幣外,比特幣ATM機也成為迅速發展的交易方式。比特幣ATM機的主要功能是讓比特幣客戶能夠自己把比特幣兌換為現金,也可以用現金購買比特幣。比特幣ATM機的交易費率非常高(目前高達7%左右),遠超過交易所的交易費率。

據CryptoDaily報道,比特幣ATM機已覆蓋67個國家和地區,在一些地區幾乎取代了用手機、計算機聯網購買比特幣,覆蓋率最高的地區是安奎拉(每百萬居民擁有667臺),中國香港排名第19。舉例說明,圖2-3所示為比特幣ATM機入駐荷蘭阿姆斯特丹斯希普霍爾國際機場。

圖2-3 比特幣ATM機入駐荷蘭阿姆斯特丹斯希普霍爾國際機場

案例 MT.GOX:曾經的世界最大比特幣交易所沉浮記

MT.GOX(讀作Mount Gox,昵稱“門頭溝”)曾經是世界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商,最高峰時承擔超過80%的比特幣交易,最初由Jed McCaled在2010年7月建立,后轉手給日本公司Tibanne Co.、Mark Karpelese運營管理。2014年年初遭到黑客襲擊,損失了價值約4.73億美元的85萬枚比特幣,隨后宣布破產。

盡管MT.GOX關張并申請破產,但其建立的若干運營模式已經成為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的重要參考。

其一,在運營規則上,MT.GOX注冊用戶賬戶有兩個子儲蓄賬戶,一個用來儲蓄比特幣,另一個用來儲存美元或者其他外匯(實際上是現金賬戶),用戶用現金賬戶的錢買賣比特幣。在MT.GOX交易平臺可以像買賣股票和期貨一樣進行比特幣買賣。MT.GOX會對比特幣的買入請求和賣出請求按照規則排序,然后在系統內匹配,如果符合買賣雙方要求即成交。

由于用戶提交的買入量、賣出量存在差異,某個買入請求或者賣出請求可能部分被執行,相當于份額交易。例如,用戶A掛出10個比特幣、價格為100美元/比特幣的賣單,與此同時用戶B掛出5個比特幣、價格為100美元/比特幣的買單。那么用戶A向用戶B賣出5個比特幣,剩下的5個比特幣等待下一次交易匹配。

對于用戶賬戶資金不足的交易請求,MT.GOX也會執行。例如,用戶C掛出10個比特幣、100美元/比特幣的買單,在不考慮手續費的情況下,這筆交易需要用戶C現金賬戶有1000美元。如果用戶C的現金賬戶只有500美元,按照傳統金融市場的交易規則,需要用戶C補齊500美元差額。由于比特幣價格波幅大、波動快,用戶C補齊500美元差額的過程中比特幣價格可能發生變化,因此MT.GOX不會通知用戶C先補齊差額,而是忽略用戶C現金賬戶資金不足,只執行符合用戶C現金賬戶金額的交易,即只能成交5個比特幣。剩下的5個比特幣交易請求會被暫時保留,如果用戶C隨后在現金賬戶補齊差額,剩下的交易請求也會被MT.GOX納入后續匹配,不過交易價格可能會發生變化。

其二,手續費上,MT.GOX對每筆交易低于100個比特幣的用戶收取手續費,標準為0.6%筆交易。根據比特幣交易數量和用戶交易次數,MT.GOX給予一定的手續費打折,優質客戶享有更大幅度的優惠。

四、比特幣挖礦及礦機產業化發展

由于比特幣和黃金有很多類似的地方,所以這個行業出現了一些效仿黃金領域的不科技、不極客的稱呼,揭示了比特幣的貨幣、投資的本質屬性。獲得比特幣的方式叫“挖礦”,挖比特幣的計算機叫“礦機”。

中本聰設計了一套有效方式保證比特幣的運營,挖礦邏輯形象地說就是每10分鐘會有一道“數學題”扔到比特幣網絡,算得最快的計算機(也稱為礦機)會“挖”到一定數量比特幣,礦工們通過為比特幣網絡提供“算力”換取獲得比特幣的獎勵的機會。礦工使用礦機下載特定軟件,運行特定算法,與遠方服務器通信后得到相應比特幣。這里的“算力”可以理解為礦工挖礦付出的體力、能力,算力越多礦機得到的比特幣越多。

1.比特幣挖礦史

世界上第一個比特幣礦工是中本聰,他在2009年1月挖出比特幣創世區塊。剛開始時,全世界只有兩個礦工,除了中本聰,另一個叫哈爾?芬尼(PGP加密技術發明者之一、比特幣重要技術“可重復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機制”的發明者)。比特幣第一筆轉賬就是由中本聰發送給芬尼10枚比特幣(10BTC)。

比特幣出現的時間盡管不長,但挖礦飛速經歷了個人計算機CPU挖礦、顯卡挖礦和專業機器挖礦三個時代。

2011年以前是個人電腦CPU挖礦時代,當時中本聰還沒消失在公眾視野。據哈爾·芬尼回憶,他當時使用個人計算機挖礦,幾個星期便輕松獲得幾千枚比特幣。正是因為獲取得太容易,當時很多人并沒有珍惜挖到的比特幣,經常出現錢包沒備份而丟失或忘記密碼的情況,甚至一個英國IT工程師直接將內含7500枚比特幣的硬盤當垃圾扔了。這些被丟棄的比特幣理論上將永遠無法被人動用,如同石沉大海。

2011年以后,隨著比特幣圈子的擴大,加之交易所等金融平臺對比特幣價格推波助瀾,挖礦成了一門賺錢的生意,人們紛紛開始挖礦“軍備競賽”,礦機性能競爭、裝備競爭不斷迭代。一些IT工程師利用顯卡并行運算能力挖礦,效率提升幾倍到幾十倍,于是就有極客(對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有狂熱興趣并投入大量時間鉆研的程序員)開發出顯卡挖礦專業軟件。隨后,挖礦轉移到了算力更強、挖礦效率更高的現場可編程邏輯門陣列(FPGA),由若干顯卡“組團”的算力能夠超越大部分用戶單張顯卡。

2013年,比特幣市值又邁向了新的數量級,某些精通硬件技術的專家制作出“除了挖礦什么都不能干”的機器,也就是專業礦機,進而挖礦演進為提供計算服務,對各種比特幣交易進行確認。由于交易需要大量計算,礦工可賺取客戶支付的手續費和根據固定算法產生的新比特幣。

2.中國壟斷全球比特幣挖礦算力

對比特幣礦工來說,想要獲得更高的挖礦成功率,就需要性能更好、更多的顯卡或者專業礦機進行運算,也意味著更高的耗電量。同時,由于比特幣每隔4年會發生一次產量減半,未來挖礦耗電量還將急劇增加。比特幣挖礦設備如圖2-4所示。

圖2-4 大規模比特幣挖礦設備

美國科學雜志Nature Sustainability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的“挖礦活動”要比貴金屬礦產的開采消耗更多能源。科學家回顧了2016年至今加密數字貨幣的挖礦過程,發現比特幣、以太幣、LTC和XMR四種加密數字貨幣每產生1美元價值,分別需要消耗17焦耳、7焦耳、7焦耳、14焦耳熱量。相比之下,銅、金、鉑與稀土消耗熱量為4焦耳、5焦耳、7焦耳、9焦耳。同時,加密數字貨幣挖礦活動累計造成300萬~1500萬噸碳排放,2018年占用世界能源消耗比例達0.5%。更有甚者,澳大利亞、荷蘭等國比特幣挖礦耗費電能峰值超過當地總電量的10%,捷克更是接近45%。

一個國家的發電量與其經濟增長密切相關,發達國家近年來發電量基本沒有增長,甚至還有所降低,很難有多余電能供給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礦場。相比之下,我國電力產能龐大,2016年發電量占世界比重為24.8%(美國占17%),相當于美國、日本和俄羅斯三國的總和。我國龐大的電力產能還帶來低廉的用電成本,工業電價處于全球中等偏下水平,居民電價更低,像水電資源豐富的四川電價(批發價)曾低至0.2元/千瓦·時,煤電發達的鄂爾多斯電價(批發價)不超過0.3元/千瓦·時,因此我國具備容納比特幣礦池龐大用電需求的供給能力,全球80%以上的比特幣算力集中到中國。

比特幣挖礦相關硬件、電力等支出也在迅速增長。2018年11月,據Cointelegraph報道,比特幣網絡算力在過去10個月里持續增加,從1500萬TH/s增加到最高超過5000萬TH/s(1TH/s=每秒1萬億次哈希率)。如果算力達到3500萬TH/s,比特幣盈虧平衡成本在7000~8000美元,低于此線則比特幣挖礦處于虧損狀態。由此可以認為,促使礦工堅持挖礦的動力在于他們對比特幣未來上漲的預期,否則礦工及投資人可能因比特幣暴跌而血本無歸。全球比特幣網絡算力分布如圖2-5所示。

圖2-5 全球比特幣網絡算力分布

案例 比特大陸:全球最大比特幣礦機廠商揭秘[1]

比特大陸是一家加密數字貨幣礦機的生產和銷售企業,短短5年在全球比特幣礦機市場的占有率便躍居第一位,也是中國第二大、全球前十大無晶圓芯片設計公司(按收入計算),供應了全球70%的礦機。根據比特大陸2018年9月發布的招股書顯示,該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高達28億美元(約合196億元人民幣),凈利潤7.427億美元(約合51億元人民幣),超過2017年全年數值。

在此之前,這家公司從不對外公布任何營收、利潤、創始人等信息,但短短幾十個月的創業就將年營收做到幾十億美元,財富積累的迅猛程度幾近恐怖。比特大陸的主要收入來源于礦機銷售、礦池運營、礦場服務、自營挖礦,其中礦機銷售占總收入的94.3%,該公司累計售賣礦機超過460萬臺,銷售份額的48.2%來自國內。比特大陸旗下蟻池、BTC.com還掌握著比特幣37.1%的算力。舉例說明,圖2-6所示為比特大陸S9礦機。

圖2-6 比特大陸S9礦機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2018年6月,比特大陸持有的加密數字貨幣市值為8.869億美元,占公司總資產的28%。從2017年起,比特大陸陸續投入25億美元購買比特幣現金[2](超過100萬枚)。IDG研究報告認為:比特大陸之所以重倉持有比特幣現金,源于比特大陸要解決挖礦幣種單一的風險,從單一依靠比特幣轉向硬分拆后的比特幣現金,從而以維系未來礦機生態發展。

此外,由于比特幣還未走出熊市,S9礦機價格大幅下跌,比特大陸既要根據幣種收益決定算力分配,同時也要維護比特幣現金,在此情形下它推出了非加密數字貨幣場景的AI芯片,但是由于新產業尚未形成氣候,未來面臨的挑戰依然巨大。

從排名上看,數字貨幣礦機行業前三甲依次為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億邦國際。在相同算力下,比特大陸礦機售價相對最高,嘉楠耘智礦機售價最低。在單一機器上,億邦國際礦機算力較高,比特大陸和嘉楠耘智的礦機算力差距不明顯。廠商三甲份額比較見表2-3。

表2-3 數字貨幣礦機廠商三甲份額比較

四、比特幣分拆情況

法定貨幣一般是恒定價值度量衡,無法被標準化再分割進行交易,刺激經濟只能通過法幣增發實現。比如人民幣最小交易單位是“分”,不可能繼續向下計量和交易。比特幣以比特(bit)的形式存儲在網絡,技術上可以實現標準化無限分割。根據中本聰的說法,比特幣穩定供應量為2100萬個,但是在交易過程中無限拆分實際上打破了其稀缺性。

為了增加比特幣流通最小單位的數量,破解挖礦枯竭的問題,市場上出現了切割和硬分拆兩種增發模式。

隨著幣值增長到高位,人們在交易比特幣的過程中,肯定會用到小數點后幾位數字進行交易,只有在巨額交易時才會用到整個比特幣。在無限向下細分割的情況下,加上相關協議支持,一個比特幣就可以變相實現無限增發。

另外,2017年8月以來比特幣出現了硬分叉,分裂出新的加密數字貨幣,如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萊特代幣(Litecoin)、比特幣黃金(Bitcoin Gold)。硬分拆相當于重新發行了不同規則的比特幣,只要有人認可,那么這個新分裂的比特幣就有存在價值。

比特幣硬分拆一段時間以來,爭議不斷。一些技術開發者和比特幣礦工認為:大型機構正通過高效率挖礦設備壟斷比特幣市場,比特幣有再中心化傾向,他們期待通過硬分叉等技術升級,進一步提升比特幣的開放性和平等性,以使得比特幣交易更加便捷、門檻更低。不過比特幣礦池的首創者Marek Palatinus、美國最大的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Coinbase等大咖對比特幣硬分拆持審慎的態度。

在比特幣眾多分叉幣中,最成功的是比特幣現金。2018年11月12日,單枚比特幣現金價格達到2500美元的歷史高點,市值一度高達300億美元。如今,比特幣現金市值在整個加密數字貨幣市場僅次于比特幣、以太幣和瑞波幣,排名第四。

五、比特幣的獨有價值和風險挑戰

從世界范圍來看,人們對比特幣主要有如下幾種觀點。

一是比特幣是一種虛擬商品,有一定投資屬性;

二是比特幣是一種點對點支付結算手段,未來有挑戰Visa、支付寶等傳統支付工具壟斷地位的可能性;

三是比特幣系統作為底層公有鏈,為其他區塊鏈的應用提供基礎設施;

四是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擁有一定貨幣屬性,在特定互聯網社區有支付結算的屬性;

五是比特幣是一種類似黃金的儲備資產或者大宗商品,因其標準化、可拆分、可在線傳輸等特點,在支付效率、存儲成本等方面有巨大優勢,未來有可能成為“數字黃金”,并且是價值互聯網時代可能取代黃金的一種全球性資產。

(一)比特幣的獨有價值[3]

比特幣盡管具備一定的流通、支付、匯兌、融資、信用、結算等與法幣相同的功能,但是法幣誕生于商品交換,服務于市場經濟,而比特幣是一種封閉式、脫離市場的發行機制,還不能滿足多場景市場交易需求。另外,比特幣及很多加密數字貨幣超發甚至遠超過法幣,泡沫巨大,其對抗通脹的作用衰減。

1.引發了全球數字資產產權革命

比特幣除了是加密數字貨幣外,還是一套點對點、獨立于銀行之外的現金支付系統,具有匿名、全球流通等特征。

大部分國家通行法律對私有產權界定了占有權、處置權、收益權、使用權四項權力,但是產權人必須接受稅務等相關部門的監管。比特幣興起后,用戶的財產、遺產、受人饋贈等有價資產均可存入安全隱秘的“比特幣銀行”,技術上實現了“不讓任何人知道”。這一旦成為普遍現實,各國法律需要對私有產權進行重新界定,同時要加強反洗錢監管。

另外,互聯網頭部平臺控制和肆意商業化開發用戶大數據,而有關個人數據隱私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公眾維權意識不強。例如,為了描述一個用戶的畫像,阿里巴巴構建了741個維度收集用戶行為數據,用戶買過什么,購買時間、頻率和價格,用戶瀏覽過哪些網頁,住在哪里,相貌如何,銀行存有多少錢……這些數據都被阿里巴巴陸續收錄進自己的系統,這些數據被如何處置和公開,用戶往往并不清楚。

這也催生了涉及用戶大數據倒賣的百億級產業鏈,滋生了電信詐騙、金融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根據央視相關報道,2016年我國在黑市上被泄露的個人信息高達65億條次,相當于每個人的信息平均至少被泄露5次。當然,國外個人數據交易灰色產業鏈也很普遍,據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統計,2010年以來,數據服務類廣告行業規模翻了3倍,已達到830億美元。

社交平臺個人隱私展現、網站漏洞導致數據庫泄露,掃碼中毒、虛假WIFI、惡意軟件、手機木馬、釣魚網站、住宿、手機丟失等也導致個人隱私的泄露。例如,雅虎公司曾經遭遇黑客攻擊,超過30億雅虎用戶的姓名、電子郵件、電話號碼、出生日期、密碼、父母和配偶信息、寵物昵稱被竊取、販賣,甚至被惡意公布在網上。數據產權缺乏保護導致的金融欺詐如圖2-7所示。

圖2-7 數據產權缺乏保護導致金融欺詐盛行

比特幣網絡通過分布式數據存儲,打造了數字資產私人錢包新模式,明確了數據及數字資產歸屬私人所有的技術方案,并且可以實現點對點數據存儲、轉移、授權、交易。根據制度經濟學產權理論,數字資產私有化從根本上確認了私有產權的價值,必然會帶來價值互聯網時代數字經濟的飛躍。

當然,比特幣這種數字資產私人處置方式也給傳統財稅治理帶來挑戰。大部分國家的稅收是以財產為基礎征收,財產稅、資源稅、所得稅、流轉稅直接與財產掛鉤,如果私人資產進入比特幣網絡匿名支付、轉移、交易,那么就可能出現漏稅和無法征稅的情況,傳統稅收體系就會遭遇極大沖擊。

2.為全球貨幣經濟矛盾提供了新解決方案

全球經濟矛盾的本質是經濟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與傳統國家制度之間的矛盾。經濟全球化(特別是商品貿易全球化)一定程度上挑戰了以維護本國利益為第一要務的傳統國家制度,造成貿易摩擦(貿易戰)此起彼伏。貨幣國際化和資本自由流通是金融全球化的核心,很多國家都希望本國法幣國際化,實現用于國際貿易結算和儲備,甚至向其他國家收取鑄幣稅,但是還沒有一種法幣具備足夠的國家信用支撐起龐大的世界經濟體系。即使是以美元為國際結算貨幣的布雷頓森林體系,規定各國法幣與美元掛鉤,周期性出現的全球金融危機還是無法避免。歐洲也做了統一貨幣的嘗試,發行區域統一貨幣歐元,但是貨幣一體化和國家制度之間的尖銳矛盾并沒有解決,希臘、塞浦路斯等落后經濟體無法跟上德國、法國主導的歐元節奏,還引發了歐債危機、英國計劃脫歐等問題。

如何破解全球貨幣經濟深層次矛盾?關鍵是如何打破“貨幣是一般等價物和商品”“貨幣是國家法定貨幣”等阻礙貨幣全球化、約束貨幣服務全球經濟的傳統認識。對此,理論界早有論證,例如,哈耶克在《貨幣的非國家化》中就推演了競爭性貨幣的合理性。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黑田明伸提出了私人貨幣、競爭性貨幣、不依賴于國家權威發行的跨國流通貨幣。

案例 瑪麗亞·特麗薩銀幣:19、20世紀在紅海周邊國家廣泛流通的非法定貨幣[4]

瑪麗亞·特麗薩銀幣是最早由奧地利發行的法定貨幣,以18世紀著名的瑪麗亞女皇冠名,曾廣泛流通于遠離奧地利本土的非洲、西亞等紅海周邊國家,成為跨國流通結算貨幣。這些地區并不是奧地利的殖民地或者勢力范圍,有些甚至是英國、法國等其他列強的勢力范圍。

值得研究的是,1854年,瑪麗亞·特麗薩銀幣在奧地利國內被廢除,在奧斯曼帝國(當時奧地利屬于奧斯曼帝國)也被禁止。英法等其他列強也試圖在其勢力范圍內推行本國法幣來替代該銀幣。然而瑪麗亞·特麗薩銀幣不但沒有縮減,其應用范圍還逐漸擴展,英國公司在紅海地區的皮革、石油、食糖、纖維制品等貿易都以該銀幣結算。不僅是奧地利維也納,而且意大利羅馬、英國倫敦、法國巴黎、英屬印度孟買、比利時布魯塞爾等城市都加入了瑪麗亞·特麗薩銀幣的鑄造和使用,僅孟買在1940—1941年的鑄造額就達1886萬銀幣。

“瑪麗亞·特麗薩銀幣”現象說明流通貨幣能夠超越政府、疆域、民族、文化,不需要國家背書,甚至被國家廢除依然能跨國結算。流通貨幣不強調國家主權意志,只是一種在市場交換中使用者共同體自發認可的“隱形合約”和解決交易流動性的解決方案。

從這個角度看,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基于使用者的共識而存在,也是用戶之間的“信用”合約,屬于“支付協同體”。大型企業發行流通貨幣用于供應鏈支付結算也是類似的商業邏輯。

信用貨幣與商品貨幣(金屬貨幣、金本位貨幣)的區別在于前者是債權債務合約,后者還有商品價值,二者都是基于信任交易。商品貨幣的信任來源于本身的交換價值,債權債務合約的信任來源于本身的資產價值和可信任記賬。

國家背書的信用貨幣風險在于一些國家并無足夠能力直接兌付債權背后的資產,中心化國家機器(如中央銀行)掌握絕對的法定貨幣發行(記賬)壟斷權,貨幣增發、超發和通貨膨脹都會掠奪貨幣使用者的實際財富,資產信任和記賬的可信度都會下降。

比特幣本身沒有任何資產背書,不具有剛性兌付功能,只能根據賦予權限決定信用度。比特幣在記賬可信任方面有優勢,分布式記賬實現了去中心化,技術上能夠獲得用戶的廣泛信賴與支持。

從這個意義講,比特幣最大的示范價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種協調性、全球性共識自由流通貨幣和資本流通網絡,以解決金融全球化所涉及的國際貨幣結算、國際資本投資與傳統國家制度之間的矛盾。

[1] 吳楊盈薈,劉泓君.礦機圍城里的比特大陸[J].財經,2018(10).

[2] 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貨幣符號為BCH):中本聰創建比特幣時,1M區塊的大小成為現在交易確認時間長、等待手續費高的核心掣肘,擴容是比特幣內部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比特幣現金是比特幣因為擴容問題進行的硬分叉,通過大區塊擴容方式,來降低手續費,解決高效支付問題。2017年8月1日,一種依托于比特幣主鏈的新貨幣——比特幣現金在比特大陸支持下誕生,比特幣王國從此分裂為比特幣與比特幣現金。此后各開發團隊開啟了對比特幣的分叉之路。2018年10月,比特幣現金價格較最高點已跌去80%。

[3] Locke.比特幣的真正價值:為經濟全球化與國家制度矛盾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EB/OL].[2018-08-06].https://www.sohu.com/a/245513907_100112552.

[4] 黑田明伸.貨幣制度的世界史:解讀“非對稱性”[M].何平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钟祥市| 长白| 梅河口市| 阳泉市| 永德县| 会理县| 临邑县| 郸城县| 白玉县| 岳普湖县| 盐池县| 大连市| 东乌珠穆沁旗| 融水| 文水县| 大庆市| 固阳县| 襄汾县| 桃园县| 宾阳县| 河曲县| 日照市| 元朗区| 涪陵区| 南城县| 扶余县| 察雅县| 东平县| 图木舒克市| 林芝县| 庐江县| 城市| 广丰县| 马尔康县| 陵川县| 应城市| 泰兴市| 东城区| 枞阳县| 海口市| 张家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