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藉避暑遊歴蒙古
又設歇伏[1]了,您打算避暑去麼?
照例總歇幾天伏。您提避暑那一層,我倒不願意上西山甚麼的,和他們一樣去做闊。不但多花錢,而且也實在沒有一點兒益處。我想倒不如遠遠兒的出盪口外[2]遊歴去,一則可以避暑,二則又可以研究古的風俗人情。先生以為如何呢?
高明,有志氣。要這麼樣,您不是避暑去,簡直的是吃苦去了。
您何必取笑兒?可是我聽別人説過,您從前出過一次口[3],不知道您是到那兒去的。今天沒事,何妨請您説一説呢?
我去的是外古的庫倫地方兒,還住過二年。那兒的事情畧微的明白個一二。
是遊歴去了,還是去辦甚麼事情呢?
我倒是奉官差去的。
攜著寳眷沒有?
按規矩準其攜眷,我因為道兒遠,沒帶家眷,只帶了四個底下人。
是走的那一條路?
所有出口的向來有五個口子,可是由張家口走的時候兒多,我也是由張家口走的。
從口上到庫倫有多少里地?
若按著臺站走,有兩千八百里地。若走商道,稍微的近一點兒。
請教“臺站”是甚麼?
彷彿前清沒有火車的時候兒,內地的驛站的樣子,專管傳遞文書、接送官差這些個事情。
共有多少臺站?
總共有四十四個臺站。
一天是走一臺麼?
那倒沒有一定,我那次整走了二十四天,合起來一天走了兩臺的光景。
這條路好走不好走?
頭幾臺山多,走著很艱難,往下就一馬平川,沒甚麼難走的了。
都是用甚麼腳力?
不一樣,有坐車的,有騎駱駝和馬的,還有架桿車。
那底下人呢?
他們都騎馬。
如若天晚了,可有住處沒有?
各臺站的地方兒都搭著古包,像我們走差的人都應該住在那
。
比方我們民人住,行不行呢?
若私自通融,也沒不行的,不過臨走的時候兒,多給他們水錢就是了。
像您這官差也給錢麼?
我給他錢?他還得給我錢呢。
[1] 歇伏:伏天停工,避暑休息。
[2] 口外:泛指長城以北地區?!翱凇敝搁L城的關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
[3] 出口:北京話中多指到張家口及以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