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統元年,劉基二十三歲,赴京城大都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但因元末兵荒馬亂,又朝廷從來蔑視南人,故此未曾入仕,在家閑居三年。至元二年,被元朝授為江西高安縣丞,協助縣令處理政務。雖然官小職微,但劉基勤于職守,執法嚴明,對劣跡昭著豪強惡霸堅決予以嚴懲,并對縣衙內貪贓枉法官吏進行整治,高安縣社會風氣很快好轉。劉基任官五年,發奸摘伏,不避強權,地方豪紳恨之入骨,幸得長官信任,方得免于禍患。其后劉基辭官返回青田,蟄居隱退,便于此時幸遇張三豐仙師,得傳鬼谷秘籍,并為第五十八代掌門。至正十二年七月,徐壽輝攻陷杭州,朝廷起用劉基為江浙省元帥府都事,助官軍平定浙東方國珍。元左丞帖里帖木兒欲招安方國珍,劉基認為不誅方氏兄弟無以懲后。方國珍重賂官府,終被招安,反而譴責劉基專擅威福,劉基一怒之下辭官還里,復又隱居八年。
至正二十年,朱元璋將劉基請至應天,委任為謀臣。劉基建策,無不采納,遂輔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并建議朱元璋一方面脫離小明王韓林兒自立,另一方面以圣火令招攬天下義師民心。陳友諒攻陷太平,意欲東向,氣勢甚為囂張。朱元璋帳下諸將畏其勢力,皆無戰心。劉基單獨獻策道:“臣謂凡是言降或議逃者應盡誅之,以免擾亂軍心。陳友諒驕氣沖溢,目空一切,我宜用其驕傲自滿時機誘敵入伏,一舉重創,滅其銳氣。天道后舉者勝,我以逸待勞,何患不克?莫若傾府庫,開至誠,以固士心,伏兵伺隙擊之,取威制勝,以成王業,在此舉也。”劉基寥寥數語,撥開迷霧,點破形勢,議定決策,朱元璋喜而從之,果滅陳友諒、張士誠等。至正二十七年,劉基參與制定朱元璋滅元方略,終將蒙古人驅回漠北,實現張三豐當年所托。由此在朱元璋帳下共參與軍機八年,籌劃全局。朱元璋建吳國之時,以劉基為太史令,制定《戊申大統歷》。明王朝正式建立,授劉基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其后明太祖借胡惟庸案大殺開國功臣,惟劉基施計得免,此乃后話。
在民間傳說之中,劉伯溫與興周姜子牙、復漢諸葛亮、興唐徐茂公一起,皆謂是神人下心,以佐圣主者。尤其劉伯溫,盛傳其“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載”,并有預言神書《燒餅歌》傳世。相傳劉伯溫本是玉帝身前天神,元末天下大亂,玉帝令劉伯溫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并賜斬仙劍,號令四海龍王。但東海龍王年老體弱,事務繁多,因此派出九子聽命劉基差遣。龍王九子各有法力神通,跟隨劉伯溫征戰多年,為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后又助朱棣奪得皇位。明成祖朱棣欲將龍王九子永遠留在身邊安邦定國,雄霸天下,便借修筑紫禁城為名,借劉伯溫斬仙劍號令九子。又騙老大赑屃馱走先祖神功圣德碑,借真龍天子功德以及兩代帝王玉璽印章將其鎮住。其余八子眼看大哥被壓在碑下,不忍離去,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但發誓永世不現真身。朱棣雖然留住九子,但所得僅是九個神獸塑像。劉伯溫得知此事甚為不滿,乃棄朱棣而去,脫離肉身返回天廷。朱棣便讓九子各司一職,流傳千古。
列位看官!你道自元朝之前,中國歷代國號皆以皇帝起家發跡之地或其最初封地為名,周、秦、漢、吳、蜀、魏、隋、唐、梁、晉、遼、夏、宋等無不如此;元朝發跡不在中原,故其國號取自《易經》,則朱元璋起始亦稱吳王,卻因何終以“大明”作為國號耶?其實皆因他這個天下,乃是劉基借明教勢力幫其打下,以此為國號,是慰功臣將士及天下教徒之心也。至若其后大清朝,亦因起源發跡非在中原之地,故不取地名,而借蒙古語“代青”諧音為之,意謂“至高無上之國”也。閑話少敘,便說明教由來,以為本書結語。且說明教正式名稱是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發源于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為公元三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所創。摩尼以瑣羅亞斯德教二元論教義為基礎,復又吸取基督教、佛教、諾斯替教等思想,主要教義為“二宗三際論”,崇尚光明。所謂“二宗”,是指世界本原,即黑暗與光明、善與惡;“三際”是指世界發展三個過程:即初際過去、中際現在、后際將來。
摩尼于西元二四二年在巴比倫傳教,二七七年被釘死在十字架。摩尼聲稱自己是佛祖、瑣羅亞斯德以及耶穌繼承者,也是人類最后一位先知。摩尼教在諾斯底主義影響下主張靈魂從肉體上徹底解脫,因而強調禁欲、食素。教義中包括佛教轉世說及敘利亞天使說,認為光與暗、善與惡永遠敵對。摩尼教反對猶太教,將其視為黑暗神所創。起初在巴比倫、波斯傳教,但在巴赫蘭一世時期因與祆教矛盾,教徒被迫出亡。有些抵達羅馬帝國,但羅馬人崇拜奧林匹斯諸神,信徒大都被燒死或斬首,只有到達中國西域河中后摩尼教才可立足。因其簡明直接,頗受當時人歡迎,故能傳播于中亞、印度、中國等地,至宋末元初極為興盛。摩尼教約于六至七世紀傳入我國新疆,復由新疆傳入漠北回紇,而盛行于該地。唐代宗大歷三年,朝廷應回紇之請于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唐武宗會昌滅佛,摩尼教亦遭嚴重打擊,轉而成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及民間信仰,從而改稱明教。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來臨,故敢于造反,屢有反政府之舉。其后明教又與彌勒教、白蓮社相結合,而演變成明末白蓮教。明教一詞至清代雖已不復見于文獻,但“明王出世”之說猶自流傳于民間。
中國明教發展,混合有道教、佛教、白蓮教等成分。五代十國、宋、元、明農民起義常利用為組織工具,皆尊張角為教祖,敬摩尼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教徒服色尚白,提倡素食、戒酒、裸葬;講究團結互助,稱為一家,認為世上光明力量終必戰勝黑暗。五代梁貞明六年母乙以此發動起義。兩宋時流行于淮南、兩浙、江東、江西、福建等地,不斷組織農民起義,方臘、王念經起義均借明教之名。摩尼教經典《下部贊》嘆明界文如是說道:“光明普遍皆清凈,常樂寂滅無動詛。彼受歡樂無煩惱,若言有苦無是處。常受快樂光明中,若言有病無是處。如有得住彼國者,究竟普會無憂愁。處所莊嚴皆清凈,諸惡不凈彼元無;快樂充遍常寬泰,言有相陵無是處?!惫饷魍鯂ㄋ狗Q為察宛,東土稱為明父、大明尊。黑暗王國由黑暗魔王統治,五類魔整天沉溺在情欲、爭吵之中,誕生人類祖先。因為人類是黑暗之魔子孫,大明尊便派遣光明使者,拯救人類靈魂。則天武后延載元年,波斯人拂多誕將摩尼教傳入中國,唐朝大歷三年于長安建有大云光明寺,承認明教合法地位。
摩尼教傳入唐朝同時,不久傳入回紇,更被定為國教。安史之亂后,因回紇自恃助唐平亂有功,摩尼教徒藉回紇支持,得以在唐國傳教。唐憲宗以后,摩尼教寺滿布中國境內,在中國迅速傳播,摩尼教徒經常由回紇至唐,并得唐皇室禮待。武宗會昌滅佛時,摩尼教先于祆教、景教被禁,轉而在民間秘密流傳,并漸與其他宗教結合,歷五代兩宋仍不衰。自此與下層斗爭結合,成為農民起義號召旗幟之一。北宋徽宗宣和元年方臘之亂、建炎四年鐘相起義、元惠宗至正十年韓山童、劉福通起義,都受摩尼教影響。摩尼教由是名為明教,教義被歸納為“清凈、光明、大力、智慧”八字,教眾囊括農民、秀才、吏員、兵卒、綠林好漢、江洋大盜、武林俊彥等,皆白衣烏帽,秘密結社,共同尊奉明使為教內尊神。為避人耳目,免遭官府查禁,除浙江稱摩尼教、福建稱明教外,淮南稱“二檜子”,江東稱“四果”,江西稱“金剛禪”,福建又稱“揭諦齋”。元末紅巾軍多白蓮教徒,首領韓林兒又稱“小明王”,便與明教有關。朱元璋稱明教以淮右布衣起事,據長江而最終統一北方,絕無僅有。
按下劉伯溫借明教助朱元璋立國,單說張三豐將鬼谷掌門之位傳授劉基之后,由此放下心思,更無紅塵牽掛,后仍入秦,居金臺觀。張三豐離別金陵之時,預知愛徒沈萬三將有發配邊疆之禍,遂叮囑道:“東西王氣正旺,今后我師徒當在西南相會也。”至正十九年九月二十日,張三豐陽神出游,久睡不醒。弟子楊軌山以為師傅羽化,置棺收殮。適逢張三豐陽神回歸,念楊軌山樸實善良,遂攜其隱去。后元朝數盡,明主未立,張三豐又結庵武當山,搜奇攬勝,乃言“此山異日必大興”。遂領道眾將各處宮觀廢墟一一清理,草創廟觀以延香火。時授高足有邱元清、盧秋云、張振洋、葉陽、張景濤、孫碧云等,張守清也得與三豐相交,結為道友。洪武十七年至十八年間,朱元璋兩度詔請三豐入京,皆避而不見,洪武二十三年,張三豐離開武當復作云游。洪武二十五年,張三豐遁入云南,沈萬三因得罪朱元璋,全家發配云南,恰遇張三豐,正應“日后當于西南會面”之說。張三豐遂命沈萬三服食丹藥,夫妻得服遂白日飛升。永樂初年,朱棣命侍讀學士胡廣詔訪三豐,豈料胡廣在武當與三豐遇而不識。朱棣怒斥胡廣尋三豐不力,胡廣再訪武當,張三豐現身言道:“你且回京見駕,言我即去便是,不必多慮?!焙鷱V便策馬還京,乃知三豐先生早于金殿與永樂帝會得一面。其后明英宗賜為通微顯化真人,憲宗封為韜光尚志真仙,世宗封為清虛元妙真君。
清雍正初年,有汪夢九先生曾遇張三豐真人,多受其教,此時三豐應有數百歲矣。史說引導張三豐出家者乃是丘真人,終南山傳訣得道者乃是火龍真人,后又師承華山睡仙陳摶老祖。清代道士李西月因此將張三豐歸為以陳摶為代表隱仙派,并排列其師承統序為:麻衣傳希夷,希夷傳火龍,火龍傳三豐。朱元璋建立明朝,張三豐曾出手相助其奪取江山,朱元璋登基后多次派人尋找張三豐,亦于史冊有載。明成祖朱棣自詡真武大帝化身,北建故宮,南修武當,派吏部尚書郭琎、隆平侯張信等率領兵士三十萬,大修武當山宮觀,花費達千萬計。又親下圣旨敕封武當山,于是龍虎、武當、華山、九華、茅山、羅浮諸山,道宗極盛。
張三豐文武雙全,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其文著述豐富,諸如《玄機直講》、《打坐歌》、《玄要篇》、《無根樹》等先后被清代汪錫齡、李涵虛編輯成集,是為《張三豐先生全集》。其武內家拳集養生之道與技擊之法為一體,至今習練者遍及全球。張家拳打法本有一首長長歌訣,然非習武者難于領會其意,正如內家拳師所自詡云:“鐵鞋踏破江湖上,不及張家妙術工?!贝讼鄠鲝埲S在武當山觀鳥蛇相斗,當鳥上下飛擊長蛇,蛇就蜿蜒輕身搖著閃避,相持時久,鳥已精疲力竭,無可奈何飛走。張三豐由此啟發,以柔可以克剛,以靜可以制動,于是創造出內家拳。此后內家拳技諸如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純陽拳、混元拳、玄武棍等,都是從此演繹引申而來。內家拳博大精深,派別林立,但都注重內功,陰陽變化,動作沉穩,姿勢含蓄,勁力渾厚,神意悠然,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張三豐此后又創太極拳,奠基武當道教洞天,是為“內家”武術祖庭之道。張三豐親傳弟子有李玄宗道號“鐵蟾子”、王道宗道號“金蟾子”、張清修、李靜修、邱元靖等,皆載于史冊,傳于萬世。
此部《太祖令》一書,至此完全結束。正如古風言道,分毫不爽:
人類歷史萬年長,諸子百家各成行。
五行八作何所謂,官吏學兵工農商。
農業祖師神農氏,漁業伏羲海龍王。
商業祖師陶朱公,養蠶祖師馬頭娘。
紡織祖師黃道婆,陶業亦尊范蠡郎。
鑄造太祖李老君,鈞瓷烈火圣母昌。
鹽業祖師是葛洪,茶葉陸羽酒杜康。
酒席祖師詹王謂,帝予造醋興晉唐。
蔡倫造紙蒙恬筆,指南火藥歸炎黃。
陸毒大王造玻璃,祝融鞭炮鬼神慌。
張班帶頭編席篾,水母娘娘賣水忙。
屠宰祖師劉關張,郎中華佗走城鄉。
醫藥祖師孫思邈,車行祖師是馬王。
牛行祖師謂龔遂,邱長春掌玉器行。
孫臏龐涓興豆腐,泥面塑業女媧娘。
梅葛二仙主染布,鏢行達摩洪拳當。
張魯二班梳篦匠,木石魯班無參商。
泥水漆匠魯班妻,鞋匠孫臏費思量。
面匠祖師吳道子,鋦補餓佛坐上方。
狗皮膏藥鐵拐李,戲業祖師號老郎。
化妝師祖觀世音,張果老把道情唱。
皮影戲祖李少君,河南墜子邱祖創。
三皇首創三弦書,或說孔子苗莊王。
評書祖師是魏征,二人轉祖乃楚莊。
相聲祖師東方朔,太平鼓自朱元璋。
范丹老祖蓮花落,數來寶創自丐幫。
吹拉響器祖師曠,拉大片祖袁天罡。
變戲法自呂洞賓,理發自從羅祖昌。
乞丐祖師伍子胥,財神皆拜關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