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貴陽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已建立起了四級名錄體系。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項5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8項50處,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11項(處)。

一、國家級項目

1.國家級項目名錄

在國務院已公布的第1~4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貴陽市的項目數量比較少,一共只有5項5處,其中有3項3處是隸屬省直單位的,真正由貴陽市申報確定的只有2項2處(見表1-1)。

表1-1 貴陽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項5處)

資料來源:根據國務院公布的第1~4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整理

圖1-1 黔劇《九驛圖》劇照(張雅旖攝 引自貴州都市網)

2.國家級項目類型結構

貴陽市的國家級項目在數量上較少,主要分布在4個類別的項目上(見表1-2)。在4個類別的項目中,傳統戲劇有2項,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和傳統醫藥各1項。

表1-2 貴陽市國家級項目類型特征(處)

3.國家級項目民族分布特征

貴陽市的5個項目中有3項是省直單位且以團體或企業的形式申報的,不適合進行民族屬性的劃分;另外兩項是由貴陽市申報的,1項是苗族的花溪苗繡,另1項是布依族的香紙溝皮紙制作技藝。

4.國家級項目空間分布特征

貴陽市有6區3縣1市,但只有花溪區1個單位獲國家級項目的認定,市直有1項,另外3項為省直單位。由此可見,貴陽市的區縣在國家級項目的發掘和培育上還是非常有潛力的(見表1-3)。

表1-3 貴陽市國家級項目空間結構(處)

二、貴州省省級項目

1.省級項目名錄

在貴州省政府已公布的第1~4批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貴陽市共有38項50處(見表1-4)。

表1-4 貴陽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8項50處)

續表

資料來源:根據貴州省公布的第1~4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整理

圖1-2 省級項目“苗族猴鼓舞”(桃花石上幽蘭攝 引自貴州百科信息網)

2.省級項目類型結構

貴陽市的省級項目數量較多,共在8個類別上擁有項目(見表1-5),只有曲藝和傳統美術兩個類別沒有認定的項目。各類別項目中,民俗占的比重最大,有13項20處,項目和分布處數都超過了40%;傳統戲劇和傳統技藝分別有6項10處和9項9處;此外,傳統舞蹈有5項5處,其他4個類別都是1~2處。

表1-5 貴陽市省級項目類型特征(處)

在項目分布上,分布最廣的是民俗類“苗族服飾”(有6處),其次是傳統戲劇類“花燈戲”(有4處),反映出這兩個項目有著比較好的傳承狀態。此外,民俗類的“苗族 ‘四月八’”“苗族跳場”,傳統戲劇類的“陽戲”,民間文學類的“簪汪古歌”等4個項目各有2處。

3.省級項目民族分布特征

貴陽市是一個開放的城市,各族人民雜居于此,同時也帶來了各自民族的文化。貴陽市人口居前3位的分別是漢族、布依族和苗族。

在全部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苗族項目最多,共16項24處,占比接近50%,主要包括民間文學、傳統舞蹈、傳統技藝和民俗4個類別;其次是布依族項目,共有12項12處,包括傳統音樂,傳統戲劇,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技藝,民俗5個類別,其中民俗項目居多,有5項;漢族項目居第3位,有8項9處,傳統戲劇和傳統技藝的稍多;另外多民族共有的有2項5處,為“花燈戲”和“同濟堂醫藥文化”兩個項目。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標準難以把握,漢族以及各族共有的項目劃分不一定準確。

4.省級項目空間分布特征

加上省直和市直,貴陽市共有12個單位納入統計,從50個分布處來看,面還是比較廣的,特別是有9個縣市區的項目得到認定,較國家級項目只有花溪區1個單位來說,范圍有了很大的拓展(見表1-6)。唯一沒有項目的是觀山湖區,不過其成立于2012年,暫時沒有項目得到認定尚在情理之中。擁有項目最多的是花溪區,有12項12處,其中苗族項目居多,有7項;開陽縣也有一定數量,共9項9處,布依族和苗族項目居多,項目集中在傳統戲劇和民俗兩類,其中民俗有6項;烏當區有7項7處,其中苗族有5項,項目分布在4個類別上,傳統舞蹈有3項。此外,市直有3個項目,都是苗族與布依族的民俗項目;省直有4個項目,認定單位分別是省花燈劇團、省黔劇團、省雜劇團和貴州同濟堂制藥有限公司。

表1-6 貴陽市省級項目空間結構(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奈曼旗| 班玛县| 大兴区| 嘉鱼县| 吉木乃县| 五华县| 西宁市| 论坛| 巴楚县| 新丰县| 宁津县| 商都县| 大荔县| 大冶市| 通化市| 汉源县| 无锡市| 聂荣县| 巧家县| 乌拉特前旗| 宜兰县| 瑞安市| 云南省| 固阳县| 东莞市| 泾阳县| 辛集市| 句容市| 东平县| 个旧市| 遵义市| 阿拉尔市| 黎川县| 西峡县| 旬阳县| 米脂县| 特克斯县| 定安县| 渝中区| 安图县| 晋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