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版圖
- 胡艷麗 曾夢宇
- 999字
- 2020-05-28 18:28:34
第一節 綜述
貴陽之名較早見于明(弘治)《貴州圖經新志》:郡在貴山之陽故名。該地春秋時期屬牂牁國轄地,戰國時屬夜郎國范圍,兩漢時期隸屬牂牁郡,元代始建順元城。明永樂年間貴州建省,貴陽成為貴州省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貴陽位于貴州省中部,下轄6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803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4.56%。貴陽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城市,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時,漢族人口為360余萬人(占總人口的83.32%),布依族次之,苗族第三,另外,還有回族、侗族、彝族、壯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
貴陽的文化源遠流長,名人輩出,底蘊深厚,其主要特征是既始終貫徹一條吸納異質文化、寬容互助、和平相處、共生共榮的文化主線,又保持獨特的文化個性。目前貴陽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7處。同時,貴陽還有著豐富并極具特色的人文環境遺產。土司文化、移民文化、陽明文化、名仕文化、南明文化、紅色文化和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共同襯托出了貴陽文化的絢麗多姿。
貴陽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形式多樣且各具特色。貴陽市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5項5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3人;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38項50處,代表性傳承人19人;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111個,代表性傳承人56人。貴陽市還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1個。
另外,貴陽還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1座,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展示中心)5座。貴陽市網上數字博物館于2017年5月正式發布上線,市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方案正在編制中。在貴陽市,你可以看到苗族和布依族服飾、苗族挑花刺繡、苗族蠟染;可以聽到苗族古歌(簪汪古歌)、布依族土歌、布依族婚宴盤古歌和布依族婚禮夜宴歌;可以欣賞到苗族花棍舞、蘆笙舞、猴鼓舞、花鼓舞和斗牛角舞;可以感受一年四季不同的民俗節慶,如苗族的跳場、“祭鼓節”、“四月八”、“斗牛節”、“殺魚節”,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布依歌會,清鎮中秋瓜燈節、修文摟查節等;可以欣賞到古老神秘的蓬萊地戲、布依紅燈戲、陽戲、文琴戲和花燈戲;還可以品雷家豆腐圓子、丁氏苗族酸湯、趙司貢茶、息烽蟲茶、刺梨酒、米酒、青巖豆腐和玫瑰糖……
可以說,貴陽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浩如煙海,這是歷代生活在這塊熱土上的各民族先民們創造并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充分體現出貴陽市各民族同胞們的藝術天賦、美學思想、文化特質和創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