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現狀

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是各國經濟發展進程中共有的現象。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勞動力轉移成為研究“三農”問題必須要面對的重點問題,同時,也是管理“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有效管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就業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農民就業機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有力保障。這樣不僅有利于我國經濟實現飛躍式發展,而且對于落后區域經濟發展繁榮穩定、社會休養生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現狀

(一)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但文化素質普遍偏低

勞動力的數量主要取決于社會人口的數量,其增長速度和規劃直接受社會人口再生產的速度和計劃的影響。中國的基本人口數量大多來自農村,新中國成立以后,農村人口數量增加迅速,相比城市人口,農村人口太多,勞動力規劃擴張速度極快,因此導致了農村持續性就業壓力,這也是導致農村出現大量剩余勞動力的根本原因。并且因為人口繼續增長,農村還將繼續增加適齡勞動力,必然會產生新的剩余勞動力,使得其數量越積越多,就業局勢愈發嚴峻。近年來,中國在中高級教育上的投資越來越多,義務教育也已經基本普及。但是目前大多數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文化素質還是很低,僅為小學、初中或高中,好一點的就是大專。文化素質低下使得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缺乏最重要的人力資本,所以勞動力在轉移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阻礙,難以實現剩余勞動力的快速轉移,轉移的進程也非常緩慢。在科技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信息年代,對勞動力就業條件要求苛刻,因此剩余勞動力轉移局勢嚴峻。

(二)轉移模式單一,工作不穩定

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過程中的一個難點就是與輸入地之間缺少有用的信息交流。部分地區出現招工難的局面。造成這一局面的首要因素就是勞務信息不準,用工信息在特殊時期內無法及時更新,輸出渠道太少,農村勞動力轉移找的中介機構沒有充分發揮作用,未將用人單位同勞動力聯動起來。勞務輸出還處于群眾自主、投靠親友以及鄰里援助的狀態,政府部門組織轉移的比例小。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主要方式是“跨地域”流動轉移,以離開農業向其他產業轉移為主流;其次是“離土不離鄉”就地轉移和“季節性”轉移。流動到城市和經濟較發達地區的勞動力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就業進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有:部分勞動者處在一些高危行業和污染企業,勞動條件差,工作安全衛生環境差,農民工工傷、職業病復發,有的甚至得不到及時救治;部分勞動者法律觀念缺乏,職業變化性較大,穩定性差;部分勞動者職業觀念滯后,缺乏上進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不能適應工作環境,達不到崗位要求。這些都是導致就業回流現象再次發生的重要原因。

(三)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待遇偏低,社會保障不夠

從20世紀末開始,城市和農村,從事農業以及非農業的勞動收入水平逐步拉開距離,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轉移就業,轉移后的勞動力因為自身原因大多數從事的是社會底層的服務工作,待遇也不好。同時因為缺乏法律觀念,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有的企業在進行招工的過程中,不按照正規的程序,不簽訂勞動合同,存在操作上的違規現象。當出現一些突發性問題時推卸責任,嚴重損害了農村勞動者的合法利益。有的地方,企業老板負債潛逃的案子時有發生,不僅拖欠農民工工資,甚至發生農民工討薪時受到毆打的不良事件。勞動力在遇到問題后沒有辦法及時解決,或根本無法解決,勞動力在轉移上的積極性便會受到影響。而且,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以后還存在難以享受轉移地的社會保障等問題,使其難以融入城市生活。

二、農民工返鄉創業整體概況

2016年,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組織的“百縣農民工回鄉創業調查”組對3026名回鄉農民工的調查結果顯示,回鄉創業者的平均年齡為39歲,男性占90.9%,女性只有9.1%。回鄉創業人群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農村地區的平均教育程度。回鄉創業者大多從事非農產業,企業形式以個體和民營為主。從產業分布看,農民工回鄉后在很多領域創業,如加工業、小型工礦企業、餐飲服務業、運輸業、經商、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農村旅游業等。從整體上看,其分布情況為:第一產業的農業占到28.3%,第二產業的工業、建筑業占30.7%,第三產業占32.1%,其他占8.9%。雖然創業者大多從事非農產業,但調查發現98.5%的創業者所在家庭還有承包土地,他們和農業之間的聯系仍然存在。

根據調查,農民工回鄉創業最主要的經營方式是個體經營,所占比例達68%;其次為民營企業,所占比例為20.2%,股份制為6.5%;其他有5.3%承包、租賃經營,主要屬于商品農業開發。

從企業規模看,以中小企業(包括微型企業)為主。從分類上可把企業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就業謀生型企業,有42.1%的農民創業主要是解決個人和家庭成員的就業問題。第二類是成長謀利型企業。第三類就是基本能夠達到沿海先進企業水平的現代企業。

回鄉創業的農民工中,年輕人從事非農產業經營的比例超過農業開發經營,中年和老年回鄉創業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從事農業的比例上升。這也表明,第一代農民工外出首要是進行資本積累,回鄉較多的是利用資本從事農業生產相關的開發。而新生代農民工外出首要是技能和管理經驗的積累,回鄉以后就能夠利用打工所學習到的知識。他們將現代工業生產知識與服務理念進行創新發展,對城市工業和生活方式的適應和使用能力以及對現代工業文化的認同正在逐步增強。

調查結果顯示,回鄉創業者決定在農村創業的占據調查人數的46%,其他54%的創業者則聚集在小城鎮。這樣就把創業和城鎮化結合起來,促進以小城鎮為主的城鎮化發展,提高了小城鎮發展的水平。一是為小城鎮發展提供了產業支持,二是完善了小城鎮的基礎設施與配套產業,三是拉動了小城鎮人口和經濟的增長。根據對3026名回鄉創業農民工的調查,有接近一半決定在城鎮或鄉鎮上居住,在城鎮或鄉鎮上居住的創業者中,有3/4是購買或自建住房。有52.5%的回鄉創業農民工在鄉鎮投資,其中10萬元以上的占42.5%,已經取得城鎮戶口的占13.5%,未取得城鎮戶口而希望取得城鎮戶口的占32%。回鄉農民工向小城鎮聚集的意愿明顯,必將為小城鎮化提供長期的發展推動力。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組織的“百縣農民工回鄉創業調查”顯示,到2009年年初,全國有1.2億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有近500萬農民工回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或創辦工商企業。根據本課題組對川渝隴三個縣級調研點的了解,回鄉就業/創業的農民工在農民工總數里比重在10%左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台市| 新竹县| 翁源县| 民乐县| 陵水| 石泉县| 南溪县| 南靖县| 武夷山市| 咸丰县| 象山县| 罗源县| 北京市| 靖西县| 翼城县| 基隆市| 防城港市| 安吉县| 美姑县| 邓州市| 颍上县| 武功县| 黎川县| 阿拉尔市| 磐石市| 兰西县| 长葛市| 洪雅县| 屏边| 沾化县| 宜宾县| 车致| 沙洋县| 泰来县| 华安县| 上虞市| 阿荣旗| 鹿泉市| 凉城县| 微博| 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