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時期成都房地產管理研究
- 甘露華
- 958字
- 2020-05-28 18:29:32
本章小結
清末之前的成都城市因實行城鄉合治,城鎮和鄉村都統屬于一個單獨的行政管理系統,城市沒有自治地位,沒有專門的市政管理體系。擔任城市直接行政職能的知縣衙署,即成都縣署和華陽縣署,其職責為“平賦役、聽治訟,興教化、厲風俗。凡養民、禮神、貢士、讀法、皆躬親厥職而勤理之”。官府對于民間的控制即類似于“代天巡牧”的狀態,即以一整套以封建倫理道德思想為基礎,通過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相結合的方式對國家進行控制和管理。相應的,地方政府對地方事務的管理反而顯得寬松而穩定,城市處于一種自然發展的狀況之下。而與房地產相關的各種事務,如土地交易、房屋建設、房屋交易,包括房屋的買賣、典押、租佃等皆由民間自由進行,與此相關而產生的管理事務及房地產糾紛則由當地官府負責處理。
與傳統房地產管理相比較,民國時期成都房地產管理的范圍由于城市地域的擴張而更加廣大:成都市城區面積由民國13年(1924年)的“東北不及三里,西南不及二里”的范圍,經歷次艱難的勘劃、交割,至1945年已擴大為35919畝。城市房地產類別更加豐富,除歷代“書院、賓興、公車、學田、捐局,以及團防、積谷、善堂、義渡”而形成的公產外,民國時期城市房地產公產的范圍還包括政府機關及社會團體的土地房產,以及官辦學校所有學田、房產和用于公共事業設施的房地產。私產的范圍更廣泛,除去傳統用于居民居住和提供生活日常需要的商業、手工業房地產外,隨著民國時期城市新興工商業的發展,還出現了各種類型的工業和商業房地產。住宅類房地產的類型亦更加多樣化,除傳統民居外,還有軍閥豪紳修建的各式公館洋樓,以及由政府主持建設的新式住宅小區。
城市的近代化使得城市房地產管理中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更多更復雜。在此情況下,成都民國時期城市房地產管理無論從規模還是管理方法皆須不斷發展進步,方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發展形勢。首先是通過建立健全城市房地產管理相關法律法規來規范房地產市場,不僅包括中央政府及上級地方政府頒布施行的各種土地及房屋管理法規及政策,也包括制定和執行適合成都自身城市發展的規章制度和處理房荒等特殊時期的房地產問題。其次為建立房地產管理的專業機構,土地管理處和地政科等房地產管理機構相繼成立,最終將城市房地產管理落到實處的則是通過各種方式處理房地產管理相關實務,推動房地產管理工作的具體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