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四川省A級旅游景區發展報告
- 李柏槐 王曉琴
- 2245字
- 2020-11-13 10:03:16
四、2017年四川省A級旅游景區經濟運行存在的問題
(一)景區供給空間格局較不平衡
2017年,四川省共有A級旅游景區506家,共接待游客4.39億人次,平均每87萬游客才擁有1家旅游景區。一些高等級旅游景區長期在高容量狀態中運行,如寬窄巷子、西昌市邛海瀘山風景名勝區、觀音湖濕地公園、東郊記憶等,2017年度接待游客量均超過了800萬人次,突顯了旅游景區供給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從區域看,全省A級旅游景區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經濟區和川東北經濟區,資源稟賦強的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和攀西經濟區景區數量卻較少。從景區類型看,2017年全省A級旅游景區以自然景觀和鄉村旅游兩大類為主,二者數量所占比重超過一半,而度假休閑類旅游景區僅占12.45%,博物館、紅色旅游、工業旅游、主題游樂、科技教育等主題類型景區數量更少,不能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特色化需求。此外,黃金周假期及高速公路免費通行等假日政策的疊加,在空間及時間上讓游客更加集中,顯化、激化景區設施、服務、管理、應急、生態等供給的嚴重不足。
(二)景區入境旅游市場發展薄弱
2017年,全省A級旅游景區接待入境游客401.43萬人次,同比增長13.11%;但景區平均入境接待游客量僅有0.95萬人次,且同比下降了4.85%。另外,入境人次僅占景區接待游客量的0.91%,該比重較上年還下降了0.01個百分點。總體而言,全省A級旅游景區接待入境游客的市場份額太小,國內旅游市場和國際旅游市場發展不平衡,入境旅游市場發展依然薄弱,與四川省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全國入境旅游發展緩慢,無法避免主要客源市場經濟增長乏力、國際游客出境旅游趨于保守、入境游客在華消費意愿下降等問題;但另一方面,依然存在全省旅游品牌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入境旅游營銷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內部環境問題嚴重等負面因素。
(三)景區平均接待規模略有下降
2017年,全省A級旅游景區除了平均收入和人均花費略有增長之外,平均接待規模和平均門票收入有所下降。其中,游客平均接待量104.12萬人次,同比下降3.86%;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0.95萬人次,同比下降4.85%;景區平均門票收入為0.12億元,同比下降21.50%。各等級旅游景區中,5A、3A和2A級旅游景區的游客平均接待量有所下降,下降比例分別為11.16%、3.94%和8.63%。各區域中,五大經濟區的景區游客平均接待量均有下降,成都平原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川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和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的景區游客平均接待量分別下降了0.42%、0.86%、2.60%、10.45%和35.36%,環成都經濟圈的景區游客平均接待量也下降了5.74%。各主題類型中,歷史文化類、鄉村旅游類、主題游樂類和博物館類景區的游客平均接待量有所下降,下降比例分別為2.82%、18.94%、2.12%和2.28%。
(四)景區人均旅游消費水平偏低
從景區人均花費看,全省A級旅游景區存在人均旅游消費水平偏低的情況。2017年,游客在A級旅游景區的人均花費僅為133.52元/人次,遠低于2017年全省旅游業的人均花費(1325.16元/人次)。各等級旅游景區中,3A及以下等級旅游景區的人均花費均在百元以內;各區域中,川南經濟區的景區人均花費最低,僅有54.89元/人次;各主題類型中,紅色旅游類、博物館類、主題游樂類和科技教育類景區的人均花費均未過百元,旅游景區消費水平依然偏低。從消費項目上看,在餐飲、住宿、門票和交通上的消費占到景區所有旅游消費的六成以上,其他諸如購物、娛樂、演藝等項目的旅游消費潛力還有待進一步挖掘。
(五)景區旅游融資市場較不發達
2017年,全省A級旅游景區建設投資資金主要來源于自籌,自籌資金占全省資金來源的51.22%,撥款資金占全省資金來源的35.98%,而貸款資金僅占全省資金來源的12.81%,全省旅游融資市場較不發達。各等級旅游景區中,5A級旅游景區的建設投資資金主要來源于撥款,4A、3A和2A級旅游景區的建設投資資金主要來源于自籌,僅有1A級旅游景區的建設投資資金主要來源于貸款。五大經濟區中,成都平原經濟區和川南經濟區的景區建設投資資金主要來源于自籌,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和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的景區建設投資資金則主要來源于撥款,貸款資金所占比例均較低。
(六)景區區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
受區域人口數量、社會經濟與旅游發展水平的影響,各區域的旅游景區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從景區數量上看,攀西經濟區和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的A級旅游景區數量分別僅有47家和30家,遠低于其他經濟區的景區擁有數量,也與其豐富的資源稟賦不相匹配;攀西經濟區和川南經濟區截至2017年底尚未有5A級旅游景區。從平均水平看,成都平原經濟區和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的平均規模效益較好,而川南經濟區在景區游客平均接待量(74.77萬人次)、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0.28萬人次)、景區平均收入(4103.97萬元)、平均門票收入(515.43萬元)和人均花費(54.89元/人次)五項指標上均處于較低水平,景區平均規模效益表現較差。另外,川西北生態示范區門票收入占經營總收入的比重最高,為17.65%,遠高于其他經濟區和全省的門票收入比重,對門票經濟的依賴性較強。
(七)景區整體運營管理能力不強
目前,全省A級旅游景區依然存在整體運營能力不強的問題。從旅游景區投資建設看,旅游投資存在投資額度大、回報周期長、涉及領域廣、綜合要求高等特點,旅游資源因其生態、文化、公益等要素難以量化,價值評估上存在一定難度與障礙,與資本難以形成有效對接,在風景旅游資源的天然壟斷屬性和多頭管理體制的綜合影響下,景區的產權和使用權缺乏清晰的界定,民間資本獲取特許經營權和進入景區開發受到多方限制。另外,景區缺乏有效的旅游盈利模式,全省大部分旅游景區運營模式處于初級階段,重視景區硬件設施建設而忽視景區研發、營銷和管理的相應投入,造成旅游景區市場運營管理能力相對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