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
知道帕格尼尼這個有點怪異的名字,還是20世紀60年代的事,一位酷愛小提琴演奏的同窗告訴我,他崇拜的偶像是帕格尼尼。但直到90年代初,我才看到帕格尼尼的作品出現在大型音樂會的節目單上,音響商店也有了帕格尼尼的音碟。最讓人興奮的是,我從熒屏欣賞了由當代著名小提琴家帕爾曼演奏的《降E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那如泣如訴的旋律,復雜而華麗的演奏技巧,再現了帕格尼尼多姿多彩的感情世界和屢遭不幸的命運。這首樂曲正是帕格尼尼的代表作之一。
許多音樂大師的人生充滿厄難,帕格尼尼也不例外。或許,這是與生俱來的叛逆所致。然而,正是叛逆的性格成就了他的音樂。他和莫扎特一樣,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音樂天賦,被父親送進了音樂學校,十來歲就登臺演奏,成為“小演奏家”。但他對學校的教學方法十分不滿,擅自離校出走,又不敢回家,便索性四處流浪,以演奏小提琴為生,而一些曲子就在游蕩中一揮而就。他16歲時就寫出了流傳至今的“二十四首隨想曲”;20歲時,寫的兩首《協奏曲》優雅流暢,旋律跌宕起伏,風格豪華大氣,令人百聽不厭。
帕格尼尼的作品難度甚高,除了他本人,無人會演奏這些聞所未聞的曲子。他的演奏技巧不僅爐火純青,而且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引導人們在傾聽之外感受更多的東西,這是一種不容易練就的本領。人們認為他的技巧是地獄中的撒旦所傳授的,“魔鬼帕格尼尼”成了他的稱呼。從十五六歲起,他便開始在意大利各地巡回演出,沒多久,整個歐洲大陸都回蕩著他的琴聲。他所到之處,無不轟動。
帕格尼尼的名聲傳播如此迅速,這給了他莫大的鼓舞和自信。他像撒旦一樣蔑視一切,沖破清規戒律,開始審視和挑剔握在手中的小提琴,先是發明了以左手輕觸琴弦,彈出哨笛聲音的二重奏演奏技巧,接著又玩出右手拿弓,輔以左手手指彈奏的手法。這些華美至極的斷音和左手撥弦,足以使聽眾神魂顛倒。但帕格尼尼的嘗試遠不止于此,他的大膽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在一次演奏中,他有意弄斷了他那把瓜爾內里家族制造的小提琴的三根弦,用僅剩下的一根弦演奏完后面技巧更難的曲子,而且相當完美。
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演奏,掀起一股股“帕格尼尼旋風”,他不僅征服了普通觀眾,也使歐洲的一些文學藝術大師為之傾倒,諸如雨果、大仲馬、巴爾扎克、羅西尼、肖邦、門德爾松……都成了他的“追星族”。德國大詩人歌德贊美他:“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在海德堡大學攻讀法律的舒曼,由于聽了帕格尼尼的一場演奏,他的全部心魂被引向如幻似夢的音樂世界,暗暗立下要成為一名大演奏家的宏愿,從學法律轉向學音樂。盡管未能成為演奏大師,卻寫出了震撼樂壇的《夢幻曲》等傳世之作。還有年輕的李斯特,第一次聽到帕格尼尼高超絕妙的演奏,頓時如醍醐灌頂,甘露潤心,發誓成為“鋼琴上的帕格尼尼”。后來,李斯特經過艱苦磨煉,博采眾長,終于成為19世紀最偉大的鋼琴演奏家。
帕格尼尼生來就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他在舞臺上出神入化的演奏使世人眩惑,他在情場和賭場上的折騰又使他的人生變得撲朔迷離,神秘詭譎。帕格尼尼喜歡追逐美女,尤其對雍容華貴、儀態萬方的貴婦人情有獨鐘。在托斯卡納的一個冷清的古堡內,住著一位高貴美貌的孀婦安東尼亞,他經過苦苦4年的追求,獲取了她的芳心。在此之前,他曾深深傾慕過另一位高傲的貴婦,為了表達愛意,特地為她創作了一首用兩根弦演奏的小提琴曲《愛情的一幕》,可他的癡心并未得到絲毫回報,只是留下了這首經典樂曲。和安東尼亞結婚之后,他還不斷和名媛淑女演繹纏綿悱惻的故事。
種種飛短流長,給大師的名字覆上了濃重的陰影,尤其是嗜賭如命使他聲名狼藉。熟悉他的人說,一場演奏成功之后,帕格尼尼并不在乎鮮花和掌聲,在乎的是又籌到一筆可觀的賭資。他越賭越輸,越輸越賭,常常血本無歸。特別可悲的是,當在巴黎開設賭場的計劃失敗后,他一蹶不振,于1840年在法國尼斯因肺病辭世。也因為這些劣跡和傳聞的影響,他竟死無葬身之地。意大利教會一直拒絕這位小提琴大師進入教堂墓地,他的遺體先后搬動了8次,直到1926年,教會才同意把他安葬在熱那亞。帕格尼尼的靈魂在異國他鄉流浪86年之后,終于回到了自己的故鄉。從此,他可以枕著熟悉的山崗,傾聽地中海的波濤了。
帕格尼尼是不完美的,完美從來和“另類”藝術家無緣。但可以肯定地說,他是人類音樂史上的一個奇跡,一位罕見的天才,無愧19世紀“小提琴之王”的美譽。迄今為止,他仍是小提琴演奏領域內難以逾越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