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在整個20世紀的歷史進程中,亞洲各地的知識圈眼睛都是往歐美看,形成了一種知識上的“歐美中心主義”。但近期世界格局的變化和中國及印度作為主要成員的第三世界國家的興起,產(chǎn)生了一種在歐美之外的地區(qū)開展出一種“替代性的參照框架”的需要陳光興:《作為方法的印度》, 《讀書》,2010年第12期,第6~15頁。。這其中,中國和印度因具有相似的背景、相近的現(xiàn)代性追求軌跡和發(fā)展道路而具有較強的可比較性。目前國內學界與印度有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塊:一是人文(哲學、思想、宗教等),二是(與中國的)國際關系,三是經(jīng)濟發(fā)展。從社會學的視角對當代印度社會進行分析和剖析的國內論著非常少,而從社會學角度對當代中國和印度社會進行比較性分析的則幾乎沒有。

本書最初的動力來源于2015年3月訪印與印度學者的首次交流。那次訪問讓我們意識到有必要更多地了解印度社會,并以一個比較的視角,立足于我們所知曉的中國經(jīng)驗的角度去了解;在此基礎上,再反觀中國自身的經(jīng)驗。那之后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成立了“中印社會比較研究中心”,將“中印社會比較”作為一個新的研究方向來發(fā)展,并開始逐步開拓與印度學人的合作研究。這本著作是近兩年的時間內的一個階段性成果。本書致力從社會學的角度比較中國和印度社會在全球化和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在發(fā)展道路與制度、城鄉(xiāng)發(fā)展和政策、勞動與社會組織、社區(qū)與社會治理、醫(yī)療教育與法律、性別與兒童發(fā)展、文化與精神等方面相似及相異的經(jīng)歷,并追問這些異同背后的原因及對兩國的意義。本書的部分文章曾在《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以“中印比較研究”專欄文章的形式發(fā)表過。這些文章在此次收錄入此書時經(jīng)過了修改。

自“一帶一路”倡議推出以來,印度成為該倡議的推進過程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本書希望拋磚引玉,引起更多學者從比較的視角研究現(xiàn)當代印度社會的興趣。我們堅信,這種比較有助于我們反觀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并幫助我們在一種“替代性參照框架”的基礎上反思既有的發(fā)展模式和學術范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台县| 樟树市| 高邮市| 高雄县| 牟定县| 五莲县| 邳州市| 聂拉木县| 株洲县| 汝州市| 乌海市| 策勒县| 保康县| 凉山| 县级市| 进贤县| 辛集市| 永丰县| 探索| 汤阴县| 元朗区| 平乡县| 德清县| 济南市| 民县| 高邮市| 罗源县| 寿光市| 旌德县| 葵青区| 含山县| 德阳市| 洪洞县| 鹤壁市| 连山| 洞头县| 平远县| 阿克苏市| 老河口市| 山阳县| 东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