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綠色發展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許多國家和地區將發展綠色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當前,我國正處于調結構、轉方式的關鍵時期,社會發展也在實現新的轉變,尤其是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新的要求。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改革開放的近40年里,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傳統經濟發展方式使我國面臨嚴峻的能源與環境問題,已不符合綠色發展的要求。因此,亟須加快推進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產業發展,這既能有效緩解資源能源約束和生態環境壓力,也能加快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綠色增長。

我國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現已建成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但在面對內需改善、外需走弱和資源約束的挑戰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亟待轉變。“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和“建設美麗中國”已成為我國制造業發展大勢的深刻把握和自覺認知。制造業發展不能再依靠大量的投資和產能擴張,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在符合我國國情的基礎上,貫徹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全面推行綠色發展,走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

在推動我國制造業綠色發展的過程中,還需注重制造業與城鎮化的協調發展。制造業與城鎮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制造業是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主要推動力,城鎮化發展又是我國制造業的巨大內需潛力和拉動力。盡管我國城鎮化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速度有所提升,但在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也經歷了一定的波折,出現了諸多問題,如區域發展不均衡、城鎮空間布局尚不合理、產業支撐明顯不足、城鎮生態品質不理想等。針對上述問題,黨的十七大創造性地提出了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并將其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五個基本內容之一;黨的十八大和2013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明確提出提高城鎮化質量的要求;201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該綱領性文件強調了積極推進人本視角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15年《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首次提出“五化協同”,即“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強調,要“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

城鎮化的質量高低與制造業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制造業的綠色發展突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特征,能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新思路,進一步推動城鎮經濟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保證新型城鎮化高起點駛入科學發展的軌道。而新型城鎮化是將綠色發展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強調集約、智能、綠色、低碳。走科學發展、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有助于推動制造業的綠色發展。

本書以我國城鎮建設與制造業為研究對象,立足綠色發展理念,運用區域經濟、產業經濟與管理學相關理論,探索了綠色城市建設與綠色制造業的內在聯系,分別研究了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我國小城鎮、大中小城市群制造業的綠色發展、綠色城市建設和綠色建筑工業產業化發展,為新型城鎮化與制造業的綠色發展提供了實踐依據和理論支撐。

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結合統計年鑒和研究文獻的相關數據,深入剖析了我國城鎮化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煉出新型城鎮化的內涵與特征,明確了綠色發展是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方向。

(2)探索了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產業布局的現狀與問題,尤其是制造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指出綠色發展是制造業發展趨勢,并就綠色制造的內涵、特征、構成與發展形式進行了深入研究。

(3)剖析了綠色發展理念下我國小城鎮產業布局類型及發展方向,界定了特色小鎮的內涵、特征、類型,明確了發展思路,并提出小城鎮推動制造業綠色發展的路徑。

(4)明晰我國大中小城市群發展現狀,深入探索了大中小城市群產業結構及產業特色,提出了大中小城市群與制造業綠色發展的具體路徑。

(5)在梳理綠色城市萌芽與發展及國內外建筑工業化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研究了綠色城市建設與綠色建筑工業產業化的互動關系,探索了二者協調發展的路徑,并結合案例予以驗證。

本書創新性地運用區域經濟、產業經濟與管理學相關理論,針對新型城鎮化與制造業面臨的諸多問題,從小城鎮、大中小城市群和綠色城市三個視角出發,研究提出了城市建設中如何推進制造業綠色發展,為新型城鎮化的綠色發展與制造業的綠色化與轉型升級提供了全面的指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基于新動能成長的西部地區綠色制造體系構建研究”(16AGL003)的階段性成果。

我們感謝李菁、劉旭紅、謝濤、羅瑩、續嵩、陳潔在本書寫作中給予的寶貴建議與幫助。

我們感謝成都建工集團為第6章案例分析提供的素材。

我們感謝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資助。

我們感謝四川大學商學院、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和四川大學社會科學研究處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我們感謝參考文獻中的所有作者,是他們的真知灼見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示。書中引用的標注若有遺漏,僅此致歉。

我們感謝四川大學出版社對本書的出版給予的支持。

區域經濟、產業經濟與管理學的研究博大精深,本書所及內容僅是冰山一角,在本書完成之際,正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由于作者知識結構的局限,本書所構建的框架體系與分析等還存在不盡如人意之處,尚待進一步深入與完善。

若有不當或錯誤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著者

2017年5月于四川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枞阳县| 喀喇| 晋宁县| 神农架林区| 荣成市| 甘南县| 彭山县| 满城县| 临澧县| 巴青县| 象山县| 惠州市| 翼城县| 万山特区| 和田县| 凤庆县| 额敏县| 故城县| 团风县| 石门县| 大英县| 榆中县| 岫岩| 同德县| 勃利县| 东至县| 齐齐哈尔市| 锡林浩特市| 马尔康县| 察隅县| 建阳市| 高唐县| 苍山县| 紫云| 固原市| 建水县| 东明县| 澳门| 宿州市| 登封市| 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