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機會是種出來的作者名: 奉友湘本章字數: 2110字更新時間: 2020-11-06 11:24:17
立志要高:心比天高不一定命比紙薄
諸葛亮說過,志當存高遠。李白也有詩云: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說的都是我們在立志時,一定要有遠大的目標,而不應只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一個人一輩子能成就什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志向是否遠大。一個不想做大事的人,往往對自己要求不高,什么都無所謂:不好好學習,不好好工作,不好好做一切事情。而心中有遠大抱負的人,則會努力學習,打好基礎;好好做事,汲取經驗;廣交朋友,建立人脈。一旦時機成熟,自然嶄露頭角,一飛沖天。
古人說,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立志也是這樣。比如登山,我們立志登上頂峰,就算體力不支,至少也能達到半山腰。倘若你一開頭就只想到半山腰,很可能登不了一會兒就想打道回府。再如考試,如果你只想考60分,結果基本上是過不了。因為你按60分的要求去做,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效果,所以你過不了。如果你想拿100分,即使只有80%的努力,你說不定也能考到80分。
那么為什么會有“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說法呢?這大概有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某人是有想法的,但是,他一遇到困難就放棄,或者只是想想,并不踐行。就像彭端淑《為學》里的那個富和尚,他也想去南海,但就是不邁出第一步。于是,當窮和尚憑一瓶一缽去到南海并從容而回的時候,他才知道慚愧。這樣的人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立下志向,有的只是空想,卻并不打算踐行。因此,這樣的人注定會成為“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人。
另一種情形是,有的人志向很高,人既聰明又勤奮,但時運不濟,因災難或疾病而英年早逝。這種人大都少年得志,成名甚早,于是天妒英才,不能假以天年。這樣的人,雖然一生短暫,如流星一般,卻有過一時的輝煌與燦爛,并且可能名垂青史。他們并不枉過一生。比如只活了35歲的德國偉大的作曲家和演奏家莫扎特;只活了37歲的俄國最偉大的詩人普希金;只活了30歲的羅馬尼亞“杰出的愛國主義音樂家”奇普里安·波隆貝斯庫;只活了33歲,2015年1月去世的我國著名歌手姚貝娜。他們不是命比紙薄,而是永遠年輕。
還是給大家講個故事吧。
大概在2000年初,我任華西都市報社常務副總編時,到上海復旦大學參加一個媒體創新年會。結束那天晚上,組委會舉行酒會。同桌有位年輕小伙子,是浙江某報的一位青年記者。他得知我的身份后對我很是景仰,因為當時《華西都市報》已經是中國都市報的前五名,發展勢頭正如日中天,全國聞名。在酒過三巡之后,他說想冒昧地請教我一個問題。我說年輕人,沒關系,想問什么盡管問。他還是有些靦腆地問道:“奉總,拿破侖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是不是也可以這樣說,不想當總編的記者也不是好記者呀?”
我想了想說,中國有句古語,叫作“宰相發于州郡,將軍起于士卒”。我們現在所仰視的高位上的人,也是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我們要善于理解拿破侖那句話的意思。他的意思并不是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就一定不是好士兵。而是說,將軍都是從士兵干起的,沒有人一開始就是將軍。如果你有當將軍的志向,你首先就應當好士兵,當優秀的士兵,有機會你就會得到提拔。如果你在每個層級的職位上都是出類拔萃的、最優秀的,那你就可能最后當上將軍。即使你付出了所有的努力依然當不上將軍,至少也能當個上校、中校什么的,而絕不會當一輩子的士兵。但是,如果你沒有當將軍的志向,甚至連一般軍官都不想當,你這個兵可能也就不會好好干,所以就不是好士兵。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想當總編,你首先就會要求自己成為優秀的記者、編輯,然后成為優秀的部主任,再一步一步登上總編的職位。就算當不了總編,至少也能當個部主任或者副總編。如果你根本不想當什么總編啊、主任啊,你可能就會無所謂記者當得好不好了。因此,你可能就不是個好記者。也就是說,如果你志向遠大,就會對自己要求高,要求嚴,努力干好每一件事;如果你胸無大志,自然得過且過,連小兵都當不好。
小伙子聽了我這一席話,連連說,您這番話說到點子上了,讓我對拿破侖那句名言有了更深更新的認識。這才真是“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啊!”
立志要高這個“高”,也可以理解為“這山望著那山高”。把握立志之機,也要分階段。美國猶太裔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一書中提出人的需要層次論,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中國古人就說過,“衣食足,知榮辱”,生存需要是第一位的。因此我們首先要立志獨立生存,不依靠父母、家人。試想,如果你連生存都不能解決,其他志向也只能是空談。隨著我們的不斷進步,登上一層層的山峰,就可以不斷修改自己的志向,向著更高的目標攀登。這就像專業登山者一樣,在攀登珠穆朗瑪峰之前,一定要先征服其他相對比較低矮的山峰,以積累經驗,鍛煉耐力,增強勇氣。而不可能一開始就去登珠穆朗瑪峰。即使是大人物,也是從最初的低目標開始前進的。
心胸有多寬,世界就有多大。當一個人在每個崗位上都追求一流,志向高遠,有輝煌的個人成才成功的業績就不足為奇了。
回過頭來看,我當年立下的志向或目標還是低了些。我僅僅滿足于成為一個報紙的總編輯,因此也就不可能有更大的出息。我的一些教訓后面會有詳細敘述,此處先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