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的內涵及其劃分

一、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的內涵

在家庭農場經營活動中,對于什么是模式,理論界眾說紛紜,尚無定論,用語也不統一。有的稱“模式”,有的稱“道路”,有的稱“類型”等。這些用語都有各自的含義和目的,在此我們不做評價,也不對“模式”“道路”“類型”等用語加以區別,只想說明我們在什么意義上使用“模式”一詞和對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的理解。

筆者認為,經營模式是人們從不斷重復出現的經營現象中歸納總結,并抽象出的普遍規律,它具有一般性、穩定性、重復性和可操作性的特征。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模式,如產業經營模式、經濟發展模式、科學實驗模式、企業盈利模式等,一定的模式都有它的相對穩定性,這樣我們就可以對不同的模式加以對比,以便研究它們的共性和個性。但是,任何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過去一段時間看來是合理的模式,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會成為不合理的模式,所以,合理的、有效的模式具有創新性。

所謂家庭農場經營模式是指在家庭農場經營活動中形成的內在方式(如農業生產要素的組合方式及其利用方式、農產品生產方式、農產品營銷方式等)的外部表現形式。某一家庭農場在農業經營活動中形成的農業產業結構、農產品品種結構與生產要素的組合方式、運行機制等方面都具有某種區別于其他家庭農場的鮮明特征,這樣就形成了一定的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由于各家庭農場的自身條件和外部條件的不同,因而各家庭農場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實施的經營項目、所進行的資源整合措施、所采取的市場運作辦法和經營管理措施等總是有區別的,這些區別經過人們的歸納和抽象,探索出具有一般性、穩定性、重復性和可操作性的規律就形成了不同類型的家庭農場經營模式。這就是說,我們是從“類型”的角度使用“模式”一詞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類型與模式是同義的,但我們沒有直接使用“類型”一詞,是為了避免與前文所研究的家庭農場的類型發生混淆。

筆者認為,各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受以下條件的影響而產生的:一是家庭經營賴以存在和發展的自然資源條件,包括家庭農場所處的區位條件、地形地貌條件、光熱條件等;二是家庭農場自身的條件,包括家庭農場經營者及其家庭成員的綜合素質、農業科技應用能力、投入能力、營銷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等;三是家庭農場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經濟條件,如家庭農場經營的政策環境、所處的交通運輸條件、水利設施條件、電力資源、市場條件、信息化等。這些主客觀條件既與家庭農場經營者及其成員的努力有關,又與家庭農場所處的地域條件有關。但是,無論是主觀條件還是客觀條件,兩者都對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在研究家庭農場經營模式時,必須對影響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形成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

各種模式都是對現實家庭農場經營類型的抽象,研究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的目的在于通過對其諸多特征和運行機制進行概括,使其自然資源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相似的家庭農場可以從中受到啟發或借鑒,這就是我們研究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的意義。但是,由于各種家庭農場自身條件及經營項目的差異性,借鑒不等于照搬別人的經驗或具體做法,應當根據自身條件既有借鑒,又有創新。為什么有些家庭農場采取同樣的經營模式,有些成功了,有些失敗了呢?如在壩區或丘區的家庭農場發展觀光農業,為什么有的成功了,有的沒有成功呢?原因就是主客觀條件不符。因此,任何一種經營模式的采用,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做到主觀條件符合客觀條件,不能照搬照抄。

二、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的劃分

劃分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有多種方法。從目前家庭農場經營來看,一方面產業結構不同,呈現出不同的產業結構模式;另一方面受地域資源條件的影響和限制,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呈現地域特征。由于不同產業類型的經營特點不同、各地區的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其經營模式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根據家庭農場的產業類型和區位條件(如山區、丘區、壩區)來劃分其經營模式,既有利于按照不同產業、不同地區的經營模式進行分類指導,促進家庭農場健康發展,又可以為家庭農場提供可供借鑒的經營模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眉山市| 仪征市| 商河县| 陆丰市| 永新县| 长汀县| 嘉善县| 柳林县| 三都| 孟津县| 祁阳县| 南部县| 延津县| 庆元县| 观塘区| 上思县| 宁陵县| 和林格尔县| 池州市| 安国市| 淮滨县| 崇州市| 西平县| 玉树县| 许昌市| 资中县| 高邑县| 浮梁县| 桐梓县| 大化| 凤城市| 柯坪县| 长春市| 新乡市| 惠州市| 南宁市| 房产| 芒康县| 山西省| 五大连池市| 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