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將機鋒潛藏于柔弱之中(1)

生氣不如爭氣,翻臉不如翻身

南北朝時的高洋在尚未稱帝時,政權在其兄長高澄的手里。高洋的妻子十分美艷,高澄很嫉妒,而且心里很是不平。高洋為了不被高澄猜忌,裝出一副樸誠木訥的樣子,還時常拖著鼻涕傻笑。高澄因此將他視為癡物,從此不再猜忌高洋。

高澄時常調戲高洋的妻子,高洋雖然氣得不行,但他也假裝不知。后來高澄被手下刺殺,高洋為丞相,都督內外諸軍。朝中大臣素來輕視高洋,而這時高洋大會文武,談笑風生,與昔日判若兩人,頓時令四座皆驚,從此再不敢藐視。高洋即位后,初政清明,簡靜寬和,任人以才,馭下以法,內外肅然。

.當時西魏大丞相宇文泰聽到高洋即位,便借興義師的名義,進攻北齊。高洋親自督兵出戰,宇文泰見北齊軍容嚴整,不禁嘆息道:“高歡有這樣的兒子,雖死無憾了!”于是引軍西還。

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已不存在這種不忍讓就會動輒丟性命的事了,但適時彎曲是必需之策。彎曲時更容易看清彼此更多的東西,更有利于溝通和進步。

一位名叫拉升·彼德的男士在海軍服役兩年后,回到了美國首都華盛頓。他之前服務的那家廣播公司正等待他繼續去做播音工作,但是換了個新上司。由于某種原因,這位新上司好像不大愿意接受他。

于是他冷靜、謹慎地工作著,新上司對他主持的節目時間重新安排以后,他按捺不住了。他一直是和老搭檔主持某個喜劇節目的,而新安排的時間差得不能再差了——將近午夜。

他怒火中燒,準備和上司干一場,但是為了飯碗他還是忍了下來。搭檔和他接受了這個倒霉的時間安排,兢兢業業地工作著。三年后,這個節目成為華盛頓首屈一指的節目。

一天,新上司主動邀他參加電臺的聚會,這次是躲不掉了。晚會上,他遇到了上司的未婚妻。她是個聰穎、活潑、務實的姑娘。像她這樣的姑娘怎能喜歡一個沒有什么可取之處的人呢?通過上司的未婚妻,他對上司的人格品行的看法有了轉變。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態度轉變了——上司的態度也變了。后來,他們成了好朋友。他仍在全國廣播公司工作,并在全國一檔著名的電視節目中主持氣象預報。

己不如人時,當面翻臉、發泄怒火只會自取滅亡,懂得適時彎曲、暗中發力才是求勝之道。

歷史經驗

當遭遇別人的欺辱時,是生氣對自己有利,還是忍下這口氣對自己更確利?是翻臉對自己有利,還是適時彎曲對自己更有利?這是不言自明的。

當然,不能為彎曲而彎曲,要在彎曲時不忘積極進取,最后一鳴驚人,顯示出強者的實力時,自然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小事不妨糊涂,大事一定精明

公元995年,呂端被宋太宗提升為宰相。

對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呂端并不覺得有多了不起,他想的是如何調動全體臣僚的積極性,為此不惜自己放權和讓位。

當時和他有同樣聲望的還有一位名臣寇準,辦事干練,很有才能,但是性子有些剛烈。

呂端擔心自己當了宰相后寇準心中會不平衡,如果耍起脾氣來,朝政會受到影響,于是就請太宗另下了一道命令,讓擔任參知政事(副宰相)的寇準和他輪流掌印、領班奏事,并一同到政事堂中議事。他的建議得到了太宗的批準,也平和了寇準的情緒。后來,太宗又下詔說:朝中大事要先交給呂端處理,然后再上報給我。但呂端遇事總是與寇準一起商量,從不專斷。過了一段時間。呂端又主動把相位讓給了寇準,自己去當參知政事。這種主動讓權,在世人的眼中自然是“糊涂”的舉動。

有一年,朝中大臣李惟清被太宗從掌管全國軍事的樞密使的位子上換下來,去當負責監察百官的御史中丞。雖然是平調,但實際權力發生了變化,他認為是呂端在中間使壞。于是,李惟清趁呂端有病在家休息,沒有上朝的機會告了呂端一個惡狀。事情傳到呂端耳中后,呂端不以為然,既沒有去對皇帝表白,也沒有去找李惟清算賬,而是淡淡地說:。“我一輩子行得正,坐得直,沒有做什么對不起人的事,又怕什么風言風語呢?”他這種不與人計較的坦然心態也被人認為是“糊涂”。

在呂端剛剛擔任參知政事(副宰相)的時候,他從文武百官前面經過,一個小官由于平時聽多了呂端“糊涂”的傳聞,對他很不服氣,以很不屑的口吻來了一句:“這個人竟也當了副宰相了?”呂端的隨行人員覺得很不公平,要問那個人的姓名,看看是干什么的。呂端制止說:“不要問,你問了他就得說,他說了我也就知道了,而我一知道,對這種公然侮辱我的人我便會終生不能忘。

著意地去報復對我來說是肯定不會的,但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涉及他,撞到我手里,想做到公正對待也一定很難。所以,還是不知道的好。”這種君子不念惡,揣著明白裝糊涂的舉動對呂端來說,是一種自我修養的高尚境界,但在世人眼中,自然又被看成了“糊涂”。

呂端的“糊涂”,還表現在他的不置產業上。他不僅為官非常清廉,貪污受賄之事從來沒有,就是應得的那份俸祿也常常分出一些周濟照顧別人。以至于后來呂端去世后,他的兩個兒子競因生活困難,沒錢結婚,只好把房產抵押給別人。真宗皇帝知道這個事情后,很受感動,從皇宮的開支中支出了五百萬錢把呂家的房產贖了回來,另外又賞了不少金銀和絲綢,替呂家還清了舊賬。以宰相之尊,而后人貧困至此,在常人的眼里又是多么“糊涂”。

呂端一生經歷了三代帝王,在40年的宦海生涯中幾乎沒有受到什么沖擊,這種經歷在封建王朝中實在是不多見的。這與他在大局、大節問題上毫爾糊涂,但在事關個人利益的問題上卻能“糊涂”了事的品質是有很大關系的。對于我們今天的人來說,不管是當官還是為人處世,都應該學學這種“糊涂”的精神。

歷史經驗

“做人難得糊涂”這句話的潛臺詞是:在面對許多的痛苦和麻煩時,裝“糊涂”是保全自我的處世之道,因為沒有人會對一個“糊涂”的人提過多的要求。而糊涂下面掩藏的清醒則是你出奇制勝的關鍵。

從后退中贏得進攻的時間

漢惠帝六年,相國曹參去世。陳平升任左丞相,安國侯王陵做了右丞相,位在陳平之上。

王陵、陳平并相的第二年,漢惠帝死,太子劉恭即位。少帝劉恭還是個嬰兒,不能處理政事,劉邦的皇后呂后名正言順地成了太皇太后,替少帝臨朝,主持朝政。

呂后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打算封自己娘家侄兒為諸侯王,她首先征詢右丞相王陵的意見。王陵性情耿直,直截了當地說:“高帝(劉邦的廟號)在世時,殺白馬和大臣們立下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現在立姓呂的人為王,違背高帝的盟約。”

呂后聽了很不高興,轉而詢問左丞相陳平的看法。陳平說:“高帝平定天下,分封劉姓子弟為王,現在太后臨朝,分封呂娃子弟為王也沒什么不可以。”

呂后點了點頭,十分高興。

散朝以后,王陵責備陳平為奉承呂后愧對高帝。聽了王陵的責備,陳平一點兒也沒生氣,而是真誠地勸了王陵一番。

陳平看得很清楚,在當時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阻止呂后封諸呂為王,只有保住自己的官職,才能和呂氏集團進行長期的斗爭。因此,眼前不宜觸怒呂后,暫且迎合她,以后再伺機而動,方為上策。

事實證明,陳平采取的斗爭策略是高明的。呂后恨直言進諫的王陵不順從她的旨意,假意提拔王陵做少帝的老師,實際上奪去了他的相權。

王陵被罷相之后,呂后提升陳平為右丞相,同時任命自己的親信辟陽侯審食其為左丞相。陳平知道,呂后狡詐陰毒,生性多疑,棟梁干臣如果鋒芒畢露,就會因為震主之威而遭到疑忌,導致不測之禍。自己必須韜光養晦,使呂后放松對自己的警覺,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呂后的妹妹呂須恨陳平當初替劉邦謀劃擒拿她的丈夫樊噲,多次在呂后面前進讒言:“陳平做丞相不理政事,每天老是喝酒,和侍女游樂。”

呂后聽人報告陳平的行為,喜在心頭,認為陳平貪圖享受,不過是個酒色之徒。一次,她竟然當著呂須的面,和陳平套近乎說:“俗話說,婦女和小孩子的話,萬萬不可聽信。你和我是什么關系,用不著怕呂須的讒言。”

陳平將計就計,假意順從呂后。呂后封諸呂為王,陳平無不從命。他費盡心機固守相位,暗中保護劉氏子弟,等待時機恢復劉氏政權。

公元前180年,呂后一死,陳平就和太尉周勃合謀,誅滅呂氏家族,擁立代王為帝,恢復了劉氏天下。

歷史經驗

壓力面前后退一步,可為自己贏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千萬不可為了一時意氣盲目向前。那樣既于事無補。又讓自己反受其害。

聰明人絕對不說自己聰明

西漢成帝時,儒學大師劉向受成帝的指派,率領兒子劉歆和一大批學者整理藏書。

劉向整理藏書時,心有所悟,便告誡兒子劉歆說:“我們讀書人有個毛病,一旦書讀多了,便以為無所不知了,容易染上傲氣,你一定要自律啊!”

劉歆提出疑問:“父親學問精深,人所敬仰,難道非要作出謙遜之態嗎?

和那些無知的俗人相比,父親用不著自謙啊。”劉向一聽大怒,斥責說:“我哪里是什么惺惺作態?我是真的自覺無知啊!你這樣狂妄,不知世情,將來要吃大虧的!”劉歆心中不服,對劉向的話并不放在心上,他對別人說:“我父親太迂腐了,這只怪他事事不張揚。如果換做他人,就會有更高的官職,這不是太可惜了嗎?”劉歆寫成一部目錄學著作《七略》。在別人的恭賀聲中,劉向提醒兒子說:“你寫得很好,但我并不想夸贊你。很多人就是在他人的贊頌聲中毀滅的,因為這助長了他的傲氣。天地如此之大,我們所學所知的實在太少,如果你知道這一點,時刻牢記在心,做事才不敢張狂啊。”

在整理圖書的過程中,一批戰國以前的典籍浮出水面。劉向對此并不推崇,而劉歆卻主張向天下人推行這些典籍。為此,父子兩人發生了爭論。

劉向說:“古時典籍固然有些道理,但它并不能揭示萬物的規律。世事千變萬化,一切貴在創新,何必拘泥于古呢?”

劉歆辯論說:“是好是壞,相信人們一看便知,我敢斷定,我的意見終會有人賞識的。”

后來,漢平帝繼位,王莽掌握了朝廷大權。王莽為了篡權的需要,假意賞識劉歆,劉歆感激涕零,馬上投到了王莽的懷抱里。有人提醒他說:“王莽要重用你,福禍未知,你不能太草率了。”

劉歆自信地說:“我一向不甘為人下,今日終有出頭之日,可見蒼天佑我。

以我的智慧,只要王莽納諫,天下的局面定會煥然一新。”

劉歆自恃己能,頻頻向王莽進言,建議全面復古。

劉韻的朋友為他擔心,說:“凡事說得容易,但做起來就難了,你不該輕下斷言。老實說,你做學問可以,對治國之術就生疏了。紙上談兵害國害己,怎敢涉足呢?”

劉歆被人說到自己最引以為傲之處,不禁大罵朋友是個愚人,朋友說:

“我寧肯做一個愚人,這樣至少不會招惹禍患。你把自己看得無所不能,將來一定會后悔的。”

王莽依劉歆所議全面改制,結果遭到了慘敗,激起了各地的起義。

劉歆害怕王莽追究,又自作聰明地想要發動宮廷政變,除掉王莽。很快,消息泄漏出去,劉歆絕望之下,無奈自殺了。

劉歆處處標榜自己的聰明才智,走的卻是一條笨人的路,最后自殺而死,以他的滿腹才學,實在可惜。

一個人各方面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自大、自滿、自我標榜只會惹來禍端。

因為在自我標榜的過程中,既容易得罪人,又容易將自己的缺點暴露無遺。

歷史經驗

真正的聰明人,永遠知道自己的缺點。聰明人永遠懂得藏巧納拙,時時謹慎處處小心,避免被人捕捉到疏漏之處。這樣一來,由于總是處于一種謙遜的姿態,不會成為被攻擊的目標,就獲得了安全。

偽裝自己,以愚困智

南唐廣陵人徐鉉、徐鍇兄弟和鐘陵人徐熙,號稱“三徐”,在江南名聲卓著。三人都以學識淵博、見多識廣、通達古今而聞名于北宋朝廷,其中又以徐鉉的聲望最高。有一次恰好南唐派徐鉉來納貢,照例要由北宋朝廷派官員去做押伴使。滿朝文武都因為自己的辯才不如徐鉉而生怕中選。宰相趙普也不知究競選誰為好,就去向宋太祖請示。太祖說:“你暫且退下,朕親自來選擇。”

過了一會兒,宦官命令殿前司聽旨,要他寫出十個不識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送來,殿前司寫好后,宦官將名單送給太祖,太祖御筆一揮,隨便點了其中一個人的名字,并說:“這個人就可以。”這使在朝的官員都大吃一驚。趙普也不敢再去請示,就催促那人趕快動身。

一上船,徐鉉就滔滔不絕,談鋒甚健,周圍的人都為他的能言善辯而驚訝。

那位侍者當然無言以對,只一個勁點頭稱是。一連幾天,那人一直不與徐鉉論辯,徐鉉說得口干舌燥,疲憊不堪,再也不吭聲了。

宋太祖派遣殿中侍者,是以愚困智。以愚者去對付智者,智者無法理解;而以智者與智者較量,誰也不會服誰。

歷史經驗

為人處世,要使別人甘拜下風,巧妙地裝愚蠢也是一種謀略,因為這能讓對方施展不出自己的能力,而且有時候還會為你贏得別人的同情和支持。

用裝糊涂的方式讓對方糊涂

司馬懿在三國歷史上是出類拔萃的人物,街亭一戰,諸葛亮玩了個“空城計”的小花招,他中計上當,退兵三十里;可到了五丈原,他采取以守為攻的辦法,不理睬諸葛亮的激將之法,硬是活活耗到了諸葛亮死去。曹操當政時對他另眼看待。及至曹操之子曹丕稱帝后,更是將他倚為朝廷柱石,曹丕死時,囑他輔佐新君曹睿;曹睿死時,又囑他輔佐下一代新君——年僅八歲的曹芳。

司馬懿真可謂魏王朝的三朝元老了。同時受命輔佐曹芳的還有大將軍曹爽。

兩人實際共同掌握了曹魏的軍政大權。他倆各領精兵三千余人,輪番在殿中值班。曹爽雖為宗室皇族,但資歷、聲望、經驗、才干均遠不如司馬懿,所以曹爽開始還不得不倚重司馬懿,對他以長輩相待,引身卑下,每事必問,不敢獨斷專行,兩人關系還算和睦。

當時,曹爽門下有清客五百人,其中畢軌、何晏、鄧揚、丁謐等常在曹爽周圍,為他出謀劃策。他們不斷向曹爽進言,認為司馬懿對皇室是潛在的威脅,不可對他推誠信任。

曹爽遂于景初三年(239年)二月,使魏帝下詔,說司馬懿德高望重,理應位至極品,因而從太尉升為太傅。這一明升暗降的辦法,使司馬懿的兵權被剝奪。以后尚書奏事,均先經過曹爽,大權遂為其所獨攬。緊接著,曹爽又將三個弟弟和自己的心腹都安排在比較重要的崗位,執掌實權。朝中要職,全為曹爽之黨控制,一時間曹爽權傾朝野,滿門稱賀。

對于曹爽及其黨羽的奪權之舉,司馬懿早已看破其用心,但司馬懿并未一怒而起,他洞察形勢,認為自己目前處于不利地位,曹爽身為宗室,是功臣曹真之后;而自己卻為外姓,是曹氏政權猜忌防范的對象,不可馬上采取過激的對抗行動。

于是,面對曹爽咄咄逼人的進攻聲勢,司馬懿以退為守,把政權拱手讓給曹爽,并以年老病弱為由,不問政事。這使得曹爽的警惕心逐漸放松,自以為大權在握,可以不用擔心地尋歡作樂、縱情聲色了,由此,他的名聲也就一落千丈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东县| 满城县| 朝阳县| 牡丹江市| 贵阳市| 栾城县| 许昌县| 保靖县| 区。| 双辽市| 蓝山县| 额尔古纳市| 太仓市| 邵武市| 池州市| 新兴县| 石门县| 商河县| 珲春市| 福清市| 临桂县| 安远县| 榕江县| 兴国县| 资兴市| 钦州市| 苏尼特右旗| 扎囊县| 天镇县| 南乐县| 类乌齐县| 宁武县| 阿鲁科尔沁旗| 平潭县| 读书| 公安县| 同德县| 巴林左旗| 南召县| 大冶市| 荣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