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山居七年
  • 張二冬
  • 2853字
  • 2020-05-09 15:28:48

菜園之28種

冬瓜適合直播

我媽說,冬瓜要種在院子外面,最好是路邊,因為冬瓜喜歡被人看,越被人看,就長得越繁茂。所以讓我以后沒事就多在冬瓜秧前轉轉。

感覺冬瓜比較適合直播。

草莓適合披肩發

我媽說我草莓種得不對。因為草莓是鋪開長的,平地種,很容易擠到一塊,相互遮蔽,果子結得就少。她讓我今年冬天起幾道埂,把那些草莓的根移栽到埂上。這樣草莓的葉子就會順著埂鋪展下來,每朵花蕾都能曬到太陽,果子結得自然就多了。聽起來,草莓適合披肩發。

莧菜是哪里來的

如果有個院子,有塊地,只需翻一遍土,不用播種,不用澆水施肥,甚至都不用多看它一眼,到了六月,莧菜就會肥旺地鋪滿整個院子。

牛筋草

聽名字就很難對付。

菜地里,其他草旺盛時,牛筋草一棵都不長,但只要把其他草一鋤,它就伺機而生,開始瘋長。

眉豆

真好聽,像來自唐朝的命名。

油麥菜

油麥菜很聰明,知道自己柔軟,所以長得很擠,根并根,不給雜草留一點生存的空間。

芥菜

有毛刺,和蘿卜葉子很像;耐寒,微苦,很有韌性,比薺菜更有吃草的口感。

爬山虎長得太兇了

不太懂爬山虎的生長軌跡,感覺是由一條枝左右開叉,每個叉又各自為枝,分別開叉,如此循環,倍數增長,無限復制——生命力真的太驚人了。

它有千萬只觸角,見縫插針,落地生根。

玫瑰土豆

聽說把玫瑰枝插土豆上,埋進土里,就能成活。聽起來是挺有道理的,這樣扦插的新枝就能充分吸收土豆的水分,宜于生根。于是,我扦插了三枝玫瑰,土豆倒是長得都很好。

紅薯不愛喝水

和西紅柿、葡萄、黃瓜這些靠水滋養的蔬果不同,紅薯就不太喜歡喝水。我媽說,紅薯要是種在吸水性好的土壤里,很容易被雨水淹壞,要不就是塊根結得很小,但在水分流失比較快的坡地種,紅薯就能結得很大。并且地也不能太肥,不然就只長葉子。

我覺得應該是紅薯靠根結“果”的性能造成的。黃瓜、西紅柿是靠上面枝葉結果的,根部的水分和養分全用來供給枝葉了;而紅薯,如果根部的水分和養分太充足,就會被上面的枝葉所吸收。所以減少水分和養分,相當于讓根困境求生,正如那些石頭縫里的崖柏,為了保命,所有的力氣都先用來生根了。于是根越長越大。所謂紅薯,就是它被迫發達的根系嘛。

有意思,紅薯的生長,很像這個時代,信息太多了,反而很少出大的智者。正如紅薯,水太多了,只顧著長葉子,地表以上的“知識面”看上去很大,但挖開一看,根都淺薄得很。反而是沒有手機、沒有書讀的年代,信息的饑餓感,造就了很多深刻的人。

蘑菇

真菌的生長速度非常驚人,像松林里的菌菇,只要雨水好,隔夜就能采摘(但不可亂吃)。想來如果夜間拍個延遲攝影,應該能看到它魔術般的綻放吧——變大變大變大變大變大……

躺蔥

蔥要躺著栽,把蔥苗的蔥白都埋起來,陽光雨水充足的話,兩三天就立起來了。因為蔥的新葉是從蔥白處分發上來的,所以種冬蔥的邏輯就是:四月撒種;五月生;六月把蔥苗拔出來,重新分壟,栽的時候,把蔥苗大半個身子都埋到土里;七八月,深埋在土里的蔥芽,就會耐心地緩慢摸索著往外長(小蔥蔥肯定在納悶,都長那么高了怎么還不見陽光啊);到了秋冬,剛好長成。

茴香煎餅小菜園

藿香我吃得多,搗蒜泥時都會放兩片。茴香我之前都沒怎么吃過,但前年在一家餐廳吃過一次茴香煎餅,印象頗深,于是去年就在蔥地旁邊開了一小塊兒——茴香煎餅小菜園。

蘿卜葉子炒來吃

蘿卜、白菜、黃心菜,三五天就出了,看這長勢,估計一個月就能炒一盤蘿卜葉子。蘿卜葉子炒來吃比青菜更香,有芥菜的口感。

綠茄子更有肉感

后來我才知道,做茄子面和蒸茄子條,最好用綠茄子。綠茄子比較硬,密度大,水分也多,切起來像切小瓜,煎熟后還是一片一片的,不會粘在一塊。蒸著吃,也比紫茄子更有肉感。

椒是老的辣

熟透的辣椒,顏色深一點,深綠,表面光滑,硬度高,辣味就很烈;嫩辣椒,顏色淺一些,黃綠,表面澀澀的,捏起來軟脆,辣味也淡很多。

看來不只姜是老的辣,椒也是老的辣。

韭菜

我做飯,會盡量避免使用那種花費太多時間的材料——比如豌豆,好久才能剝一碗——不然做菜倆小時,吃菜五分鐘,會有種“不過如此”的失落感(賢者時間)。我不太喜歡吃韭菜,就是因為韭菜總給我一種太零碎、不大好操作的感覺。其實我也清楚,那只是韭菜的形象給人的錯覺。新鮮的韭菜沒那么復雜,直接割下來,沖洗一遍就可以下刀了。只有放久了的韭菜,才需要一根一根將最外面的黃葉去掉。

但我很喜歡種韭菜,因為韭菜的根和野草根一樣,只要種活,就不用再管了,以后每年都會自己長出來,“春風吹又生”。其他菜就不行,一年一季,每年都要把根除掉,翻一遍土,重新育苗,重新栽。并且韭菜在生長期很有韌性,割完一茬會再發一茬,可以“循環播放”。

這個太誘人了,以至于我每次挖地時都會想,要是所有的菜都可以像韭菜這樣一勞永逸就好了,并且最好能種點可以“單曲循環”的肉片、段狀羊排、沒有殼的核桃、土豆絲、不帶籽的百香果、鮮榨果汁什么的。

葡萄樹

門口的葡萄樹旱死一年多了,好幾次我都想拔掉,但覺得枯枝不影響什么,就沒動手。今年開春還在它前面栽了棵桃樹,明顯是徹底放棄它了。然而今天拔草,發現這棵已經“死去”的葡萄,側根竟又長出一條新枝來。

很意外,不知道這一年多來它在土里是怎么自救的。

豆角蔫了

有一年夏天,朋友從山下帶上來的豆角,在廚房放了十多天后,被我扔掉了。因為我很清楚,大夏天的,溫度這么高,一般豆角從架上采摘下來,基本放兩天就會縮水蔫掉,而這把豆角放了十多天,還跟剛摘下來的一樣新鮮,太侮辱我的判斷力了。

六月吃了不少杏

今年杏好,蟲少,因為杏花落之前下了一場雪,蟲卵就凍死了大半。

很多人以為水果里面的蟲是果實成熟后鉆進去的,誤解很深。其實由外進入的只是少數,大多有蟲的杏,外表很完整,沒有任何蟲眼蟲洞,只有掰開后才會發現里面有蟲。因為多數蟲是在春分花開之時就寄生在花蕊里面了,蟲卵和果實共生,靠食果肉成長,果子長熟,蟲子也長成了。

所以果農給果樹打藥,都是在花落之前。

這就有了個很實際的問題——蟲卵這種有生命的、具體的小東西,都能被果實帶入內部,那殺蟲劑作為一種能浸濕花蕊花瓣的液體,不就更容易被包進果肉里了嗎?

0.001

剝煮熟的雞蛋時,經常看到蛋殼和蛋清之間有一層膜,薄薄的,有0.03毫米,自帶磨砂效果。剛剝的新蒜,蒜瓣上面也有一層膜,透明的,比蛋清上的那層膜更輕、更薄,有0.01毫米厚。不過我在超市收銀臺還見過更薄的:0.001毫米。

28種

今年種了:黃瓜、茄子、苦瓜、豆角、青椒、玉米、韭菜、蔥、香菜、莧菜、荊芥、南瓜、蓮花白、秋葵、西紅柿、眉豆、絲瓜、蒜苗、茴香、藿香、小白菜、草莓、紫蘇、樹莓、豌豆、向日葵、西瓜、油麥菜。

我今年種菜的水平,已經和做菜的水平不分伯仲了。至于我做菜什么水平,這么跟你說吧,每次我做菜,想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哎,又要吃撐了。

總是有的吃

大概是因為春秋能吃的菜太多了,以至于我總以為北方冬天沒什么菜吃,其實只是相對夏天來說少了點。黃瓜、茄子、西紅柿快要結束時,蘿卜、白菜就已經發芽了——四季很暖心,食物剛好可以接力循環。

所以冬天除了蘿卜白菜蔥姜蒜,還有香菜菠菜大青菜油菜芥菜空心菜,還可以生豆芽、磨豆腐,腌魚腌肉腌鴨蛋。

自然很理性,總是有的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廊坊市| 西平县| 法库县| 扎赉特旗| 梅河口市| 紫云| 大埔县| 绥中县| 阿克苏市| 弥渡县| 新沂市| 日土县| 襄汾县| 卢氏县| 洛川县| 运城市| 长丰县| 云龙县| 淮南市| 江山市| 桂阳县| 泾川县| 南丰县| 雷山县| 华池县| 南华县| 江安县| 剑川县| 新津县| 湄潭县| 巫溪县| 延津县| 忻城县| 阿荣旗| 怀安县| 珲春市| 安阳市| 梁山县| 高碑店市| 民丰县| 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