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歌舞剪紙經典(非遺·中國剪紙經典系列)
- 沈泓 舒惠芳
- 1113字
- 2020-05-27 16:31:17
剪紙的源流
中國剪紙歷史悠久。考古發掘資料證明,在定型的剪紙藝術產生之前,就已經有人將金箔、銀箔、皮革和絲織物鏤空,這可視為剪紙的雛形。
據記載,剪紙藝術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這可以從漢武帝的《李夫人歌》和招魂之事談起。
據說,漢武帝劉徹有一個寵愛的妃子李夫人不幸病逝,漢武帝十分悲傷,思念不已。有一個好神仙方術的人,自稱能將李夫人的魂魄招來,漢武帝聽后大喜,降旨準他招魂。
這個人用剪刀剪出李夫人的影像,到了夜晚,在一頂帷帳中點起燈燭,映出好似李夫人真人一樣的影像,漢武帝在另一帳中遠遠看見,以為死人復活。
于是漢武帝更加悲切,由此而作詩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
關于此事,還有另外一個版本。據說漢武帝劉徹思念病逝的愛妃,曾召齊地的少翁剪了愛妃的身影,借著燈光睹物思人。
可見,我國民間剪紙造型起源于具像剪影手法。中國最古老的剪紙是否就是漢武帝時李夫人影像的剪紙呢?我難以確切考證,但根據我看到的剪紙實物圖可知,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剪紙。
一九五九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了北朝時期的五幅團花圖案剪紙。其中有《對馬》和《對猴》各一幅,這是迄今發現的現存最古老的剪紙。

圖12:中國剪紙博物館展廳門上的紅色橫幅上寫著:“用文化構建我們心靈的家園。”

圖13: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從這棟大樓搬走后,曾創造了輝煌的佛山剪紙的金字招牌從此消失,最后一批剪紙藝人也曲終人散。

圖14:名聞天下的揚州剪紙出自揚州工藝廠,如今,揚州工藝廠已經沒有一個剪紙藝人。

圖15: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大樓里面的藝術大觀園,通過這里可以走進佛山剪紙世界。

圖16:曾經的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大樓,被譽為“南國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的佛山剪紙當年就出自這棟大樓。

圖17:中國剪紙博物館大門前掛著紅色條幅:“傳承非遺文化,弘揚華夏文明。”

圖18:21世紀初,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的最后一批年輕的剪紙藝人仍在埋首剪刻。
剪紙剪的是紙,而紙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因此中國有創造剪紙藝術的優勢。自古以來,我國有很多詩人描繪剪紙。如唐代詩人徐延壽寫詩稱贊女子剪紙的生動:“閨婦持刀坐,自憐裁剪新。葉催情綴色,花寄手成春。帖燕留妝戶,黏雞待餉人。擎來問夫婿,何處不如真。”
唐代詩人李遠寫了一首《剪彩》詩,流傳甚廣。詩中將剪紙描繪成一種盡孝的方式:“剪彩贈相親,銀釵綴鳳真。雙雙銜綬鳥,兩兩度橋人。葉逐金刀出,花隨玉指新。愿君千萬歲,無歲不逢春。”
到了清代,陳云伯在《畫林新詠》一書中寫道:“剪畫聰明勝剪書,飛翔花鳥泳瀕魚。任他二月春風好,剪出垂楊恐不如。”
除了古代詩人詠剪紙,各地民間剪紙藝人也有一些詠剪紙的民歌。從這些民歌可以看出,自古以來,手巧是衡量中國女性優秀的一個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