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大師在民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特點是活態流變。

寫這套叢書是從收藏剪紙、尋訪藝人和田野調查開始的。近二十年來,我走遍了全國所有省區市,行走在田野阡陌、深山老林、老街古巷、窮鄉僻壤,尋訪民間剪紙藝人,聆聽剪紙傳奇故事,討教剪紙民俗寓意,追溯剪紙來龍去脈,收集剪紙原作遺珍,為發現一個個湮沒無聞的民間剪紙巧手而驚喜,為找到一張張破舊不堪的剪紙殘片而興奮。年復一年的漫長跋涉,日復一日的癡心研究,潛心于剪紙堆中,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查閱求證,埋首寫作,終于完成此叢書。

在收藏、研究的過程中,每每從內心發出“大師在民間”的感慨。剪紙憑的是心靈手巧,剪紙的作者是那些鄉村巧手,剪刀隨心所欲地游走,圖案每每翻新,或出奇制勝,或巧奪天工,可以說,剪紙最能體現“大師在民間”的含義。

在尋訪民間藝人的旅途中,常常有美麗的邂逅、偶然的發現,這對我來說不僅是心靈的震撼,也是天地間的靈光一現、暗夜中流星的一閃、烈日大漠中看到清泉后眼睛的一亮。

一次,我從鳳凰古城的古橋頭走過,驀然看到橋洞口有一片紅色的圖畫——剪紙!一位老太太坐在那里自得其樂地剪著。她的剪紙與我在其他地方見過的剪紙圖案都不同,是她獨創的作品。和她匆匆聊了幾句,知道她只是一位農婦,然而,看她的剪紙構圖,已不亞于大師的能力,而更令人驚嘆的是她的藝術想象力。

在山東膠南,和美協副主席、龍馬畫院院長李增運聊膠南年畫聊到深夜那晚,他突然對我說:“膠南剪紙也很出色,有幾位名氣很大的剪紙藝人,不過我更喜歡的是一位毫無名氣的老人的剪紙!”

這位老人叫劉學芳。她沒有上過學,也不認識字,她的剪紙圖案全部來自生活,這些圖案是專業畫家都畫不出來的。得知李增運院長對一位農村老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我特別想馬上看到她的剪紙。于是,李增運院長打了一個電話后,開車帶我穿過幾條靜靜的街巷,來到一條小巷中的一排平房前——這里是劉學芳的女兒趙娜的宿舍。

當趙娜展開幾張剪紙后,我就被栩栩如生的動物和人物形象所感染,如此鮮活,又如此自由,造型精準而簡潔,刀法老辣。趙娜對我說:“我每次回去,我媽就拿出她新剪的剪紙給我看,講她的剪紙,講著講著就笑起來了,她剪得高興也會大笑……”

圖1:山東膠南齊家莊民間剪紙藝人劉學芳在炕頭剪紙。

圖2:山西曲沃下塢村鄭月巴老人家院里院外的墻上貼滿了他的四個孫女的剪紙。

圖3:不到兩分鐘,劉學芳就剪出了一幅散發著泥土氣息的團花剪紙。

圖4:鄭月巴向我介紹他家族的剪紙。

圖5:參加“傳承民間藝術,弘揚民俗文化”活動的蘇州剪紙藝術大師、“蘇州剪刻紙”非遺傳承人吳永林。

圖6:鄭敏向我演示蒙眼剪紙。

圖7:揚州剪紙藝人在剪紙。

圖8:蘇州剪紙藝人參加“傳承民間藝術,弘揚民俗文化”活動,展銷其剪紙。

圖9:鄭月巴家庭民藝館中的展廳四壁貼滿了他的四個孫女的剪紙。這是鄭敏八歲時的剪紙。

圖10:鄭月巴老人家的院大門和外墻貼著一米到數米大的剪紙。

圖11:揚州剪紙藝術大師李烈烽和他創作的剪紙。

我當即決定改變第二天原定的行程,改去齊家莊看劉學芳和她的剪紙,無論多遠都要找到她。

第二天,在齊家莊見到劉學芳,她將剪紙拿出來擺在炕上供我們欣賞,每一張都激發出我們的驚嘆聲。看見有人喜歡自己的剪紙,劉學芳像孩子般開心,一直在笑。

我向她請教剪紙中的陰刻處理技法,她反過來問我:“陰刻是什么?”她竟然不知道,她剪紙中歡快奔跑的小豬,其絕妙處是使用陰刻。

不知道陰刻,自然也不知道陽刻了。技法是她為表現心靈的需要而生的,她認為怎么剪好看就怎么剪,她想怎樣剪就怎樣剪。她進入了無劍勝有劍、無為無不為的境界,剪出了她心中的花。

劉學芳從小就愛好剪紙,家周圍有一些剪紙藝人,她看別人剪,自己就學著剪,但不喜歡模仿別人,喜歡自己畫圖案。她的圖案全部來自生活。現代剪紙大多是刻紙,劉學芳不喜歡刻,她的剪紙全部是用剪刀剪出來的,這些剪紙的細處和刻紙一樣精細,但比刻紙更鮮活靈動。

劉學芳創作這些剪紙時并沒有想過拿來賣錢,也沒有想過會不會有人喜歡。她剪紙不是為了生存,更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出自本能的一種精神追求,是愛美之心的驅使。她能從剪紙中獲得精神滿足,她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所以,她是在不經意間邁入了藝術的殿堂。

談剪紙談到高興處,劉學芳拿出剪刀坐在炕上剪了起來。不到兩分鐘,就剪出了一幅散發著泥土氣息的團花剪紙。

我想,窮鄉僻壤造就了民間剪紙大師,窮鄉僻壤又埋沒了無數民間藝術大師,多少民間剪紙大師在泥土中默默發芽,開出絢麗的花,直到生命之花凋謝落土,卻終生沒有人路過看到。

民間藝人的創造力是驚人的,當我走進山西曲沃下塢村鄭月巴老人家的庭院時,我為他構筑的宏偉壯闊的藝術殿堂所驚嘆。只見院里院外的墻上貼滿了一米到數米大的剪紙,這些剪紙全部是他的四個孫女的作品,有些是她們四歲時的作品。

鄭月巴是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副會長,曾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在鄭月巴的民間藝術展廳,很多剪紙都是他的四個孫女的巧奪天工之作。在鄭月巴的屋子里,有一排書架上擺放的全部都是他四個孫女的剪紙冊,共有厚厚的數十冊。這是鄭月巴老人花了十多年時間整理出來的。當孫女們剪出第一張剪紙時,他就開始收藏并貼進她們的剪紙冊。

我打開其中幾本剪紙冊欣賞,里面的剪紙全部是原創,是她們從四歲到十多歲時創作的,其剪紙風格的變化恰和人類文明發展過程吻合,也與人類藝術發展過程吻合。童年時期的剪紙題材是動物、植物,和人類文明初期的巖畫類同;少女時期的剪紙圖案和青銅器圖案相似;而青年時期的剪紙,又是漢唐造型……

鄭月巴是如何教孫女們剪紙的呢?他說:“我教她們,不要模仿圖樣,想怎么剪就怎么剪。”大孫女和二孫女上大學后,經常應邀參加剪紙表演,每到一地都引起轟動,媒體稱其孫女鄭平為“華夏蒙眼剪紙第一人”。

河北一個三十多歲的女子熱愛剪紙,來找鄭月巴學藝。鄭月巴教她兩個月后,這位學生拿著剪紙去中央美院,中央美院的教授驚奇了,問她愿不愿意到中央美院舉辦個人剪紙展。后來,這位學生進了北京的畫家村。

在我采訪過的數百位民間剪紙藝人中,其中有十多位堪稱剪紙藝術大師,但這“大師”只是我在心中授予他們的,沒有任何部門給他們頒發證書。我想,不知還有多少身懷絕技的剪紙藝術大師在民間被埋沒了。

“非遺·中國剪紙經典”叢書在展示被公認的剪紙藝術大師的作品的同時,也展示了很多鮮為人知的民間剪紙藝人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是從我的剪紙藏品中百里挑一的。窺一斑可知全豹,這些已足以令人驚艷,足以使人感受到民間剪紙藝術的絢麗多彩和美不勝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平县| 巴彦县| 西青区| 临沧市| 仁布县| 潮州市| 焦作市| 长春市| 南开区| 建瓯市| 前郭尔| 临湘市| 旅游| 金寨县| 庄浪县| 亳州市| 南召县| 皮山县| 泉州市| 八宿县| 永嘉县| 黄梅县| 霍城县| 吕梁市| 栾城县| 麦盖提县| 和静县| 祁连县| 徐水县| 新民市| 永济市| 类乌齐县| 铜鼓县| 青冈县| 灯塔市| 噶尔县| 天柱县| 都昌县| 丽水市| 岳池县| 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