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遠去的笸籮

張靜

外婆走的時候,棺木里放了好多東西。吃的、喝的,包括她老人家曾經喜歡穿的衣裳、用著順手的舊物,都給放進去了。唯一的針線笸籮,被老姨們和妗子拿在手里,端詳著,摸了半天,還是取了出來。大姨念叨,咱媽平日里用慣了,瞧這笸籮被使喚得油光發亮,細滑柔軟,放進去,真有些可惜了。

就這樣,外婆的針線笸籮被留了下來,縫縫補補,又是好多年。

后來,我婆去世了,她的針線笸籮雖然也被小嬸子留了下來,但幾乎不太用了。我偶爾去小叔家的時候,笸籮靜靜地躺在炕頭一角,里面堆滿了隨身穿的小衣物,鼓鼓囊囊的,將笸籮壓得變了形,這多少讓人看了有些遺憾。

記憶里,女人炕頭的針線笸籮是輕輕巧巧的,但它卻盛放了太多的歲月流年。尤其是在那些缺衣少穿的貧瘠日子里,鄉下人一年四季從頭到腳穿的粗布衣物,長的、短的、薄的、厚的,都是用笸籮里的針線縫起來的。先是我爺前日下地干活時磨爛的袖口、松了的紐扣、刮破的衣襟;再是三叔的襪子,在生產隊平地時,拉著架子車滿地跑,腳后跟爛了個大洞,挑釁似的張望著;還有,小叔的褲腳又短了一截,眼瞅著天越來越涼了,需要接一截布……這些細碎的緊要活,我婆得趕著日頭做。比如趁著早起窗外透進來的亮光,或者落滿夕陽的窗臺,不大工夫就完成了。若是整件的衣裳或者褲子,那就只能等著下雨天或者農活不緊時,攤開場面做。她早早將被子疊起來,炕頭收拾利索,然后將裁剪好的布平鋪。那只笸籮,就放在手邊,一轱轆線,被婆不停地取出來,放進去,穿一些,再穿一些。她一針一針扎下去,袖子、領口、前襟,一片一片銜接起來,風聲、雨聲和婆的背影成為那個雨天里一幀溫暖的水墨畫。

婆的笸籮形狀像一彎月,里面放著顏色、粗細各異的線,剪刀,銅頂針,碎花布,以及一本發黃的書,書中夾滿了一家老小一年四季用的鞋樣、窗花。對了,還有繡花用的箍圈,都一一躺在笸籮里,靜靜恭候,某天某時某刻它們會被派上用場,好讓全家人安然度過風霜雪雨與寒來暑往的四季。

笸籮一般是用細柳條編制而成的。去掉皮的柳條白生生的,鄉下人叫水柳,長在水邊,與蘆葦一起,沐浴溪流、日光和風。待某日,長得婀娜多姿、纖細柔曼時,村子里的篾匠張四會用一把亮閃閃的篾刀褪下它粗糙的外皮,順著柳條的紋路經脈,一層一層割出自己需要的長度、寬度和厚度,再經日光鍛打、爐火熏烤,直到它柔韌結實,可以任意彎曲或折壓為止。待農活清閑時,張四尋屋檐下一處干凈的地兒,他的拇指按住刀口,柳條反復在篾刀上劃過,直到被打磨得透薄光滑。用他自己的話說,篾匠活不難,細數活,主要是在一雙手“砍、切、拉、編、磨”下,笸籮、簸箕、背簍、篩子、籠子等就出來了。我親眼看到,他劈出來的柳片,粗細有致,青白分明,一點毛邊都沒有,可他那雙手,早已糙如老樹,手指頭上布滿了細細的口子,連關節也稍微彎曲變形。我問他,四爺,你手疼不?他笑著說,手上磨出的繭太厚了,早感覺不到了。完了,又多說一句,娃呀,你好好念書,爺這手藝養家糊口還湊合,要想過上好日子,難!

冬閑時節,家家戶戶的炕頭上,笸籮閑不住了,它被鄉下女人翻來翻去,織補著各自心頭的喜怒哀樂。比如,隔壁八婆家老二剛子的媳婦懷孕了,滿村子讓剛子找酸杏子吃,眼見那肚皮一日日鼓起來,尖尖的,肯定是個頂門杠子。三婆一邊給孫兒縫老虎枕頭,一邊樂得合不攏嘴。前街的秀紅姑姑剛剛和鎮上家境殷實的藥鋪老劉家訂婚了,郎才女貌,村里人都說,天造地設的一對。秀紅姑姑一個人悄悄地躲在廂房里,給心上人繡鞋墊。一雙纖細白凈的手在針線笸籮里刨來刨去,紅的、綠的、藍的花絲線,也在她手里比畫來比畫去,直到鞋墊上紅的花綠的葉,活泛逼真。尤其那鵲兒,紅嘴,黃腳,藍羽,烏溜圓的黑眼,似要張嘴說話呢。

月亮悄悄爬上樹梢的時候,夜漸深了,街門六婆家傳來時斷時續的爭吵聲,一聲高過一聲。不一會兒,那爭吵聲變成重重的摔門聲,緊接著,是六婆的低啜聲和六爺的嘆息聲,在寂靜的夜里格外清晰。聽得出,是六婆的三個兒子為分家吵起來了。六婆很傷心,她一邊抹眼淚,一邊從笸籮最下面取出一個裹得嚴實的手帕,給六爺說,家里就兩塊能澆上水的水田,咋分都不能稱三個人的心;再說了,水缸、面甕、壇壇、罐罐,他們看上啥,都拿吧,咱倆一把老骨頭,好湊合。要不,棺材板,先不買了,擱擱,用這錢給娃幾個每家買個新鍋,再添置些新碗筷,過日子嘛,不能讓人笑話。六婆說這話的時候,手里的鞋底正好是最后一針。大抵是針尖使喚長了有些干澀了吧,她抬起右手,捏著針,從花白的耳鬢邊上劃了幾下,狠著勁戳進鞋底里,拽著線拉過,打好死結,嘴上去,輕輕咬斷線頭,然后將針別在線轱轆上,收進笸籮里,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屋內燈火昏暗,兩只孤單的影子落在窗戶上。

快過年了,大雪紛飛,五婆家的翠紅姑姑過兩天就要出嫁了,火炕上,五婆從她的針線笸籮里取出一根繩子,開始給翠紅姑姑“挦臉”。這是舊時關中鄉下女子出嫁時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被“挦”過臉的新娘子,皮膚鮮亮細滑,泛著微微的潮紅,楚楚動人呢。要說的是,五婆是村里的“挦臉”高手,手中那根繩子,不知挦過多少張淳樸美麗的面龐。這一次,是她的小女兒翠紅。她挦得很細。兩只手使勁繃緊繩子,順著女兒臉蛋自下而上一圈一圈,輕輕碾過,不怎么疼。大約一炷香的工夫,翠紅姑姑臉上那些細密的、肉眼看不見的茸毛便褪得干干凈凈,整個臉蛋紅撲撲、亮光光、嫩生生的,看著越發俊了。

很多年后,翠紅姑姑總會想起那個風花雪月的舊歷年,那個紅燭搖曳的夜晚,一彎清月悄悄爬進院子,落在貼滿大紅“囍”字和“百鳥朝鳳”的小窗軒上,透著一抹嫣紅的光亮。她心愛的男人,毛毛躁躁又急急切切地進來了。他用有些顫抖的手,輕輕地、一層一層地褪去她的大紅棉襖,然后,吹熄紅燭,將兩個人卷進柔暖的大紅緞面的被子里……炕頭的角落里,她的婆婆早已安放好了一只簇新的針線笸籮,里面放著簇新的絲線、簇新的頂針,以及簇新的剪刀和針,似要將小兩口簇新美好的日子縫起來。

一晃,很多年過去了,五婆早已離開人世,翠紅姑姑日漸老去,耳鬢的白發跟霜染了似的。她的兒女各自成家,空閑時,孫兒孫女們圍著她,嘰嘰喳喳,好不熱鬧,哪里還有閑工夫穿針引線?用她的話說,生活好了,日子日新月異,現在的孩子們哪個愿意穿手工做的衣裳?連自家娶來的兩個兒媳婦,都只想著外出打工掙錢,東奔西跑,沒有一個能靜下心來,做幾件針線活。這平日里,身上的鞋子、衣裳,全在商店里買,方便啊!說完,她的目光落在炕頭的針線笸籮上,像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嘆息:多好的笸籮,成擺設了。

后來,再見到它,是在喧鬧的城市一角,一個民俗小吃餐館里,很多舊時的物件都擺在那里。一只很舊的笸籮,也靜靜地掛在用麥草和泥巴糊起來的墻上,落滿了微塵,像鄉下女子遠去的歲月。

為你推薦
成何體統全2冊(熱播動漫《成何體統》原著)
會員

超人氣作家七英俊腦洞力作!腦洞奇詭的反套路宮廷文,反轉到后一刻!穿進網文小說,成為暴君的枕邊人是種什么樣的體驗?經過簡單的計算,庾晚音得出結論:自己只能另辟蹊徑。在這個全員惡人的故事里,她想殺出一條血路,就得當最大的那個惡人,先幫助暴君干死端王,然后再干死暴君,直接當女帝。可當她見到了暴君,仔細琢磨他一言一行中那一絲詭異的似曾相識的感覺,終于忍不住試探道:“Howareyou?”夏侯澹沉默良久,眼眶一紅。“I'mfine,andyou?”

七英俊 5.2萬讀過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騎馬釣魚 738萬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劉慈欣 213萬讀過
棺香美人
會員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鉚釘 6.5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阳县| 宜阳县| 西青区| 利辛县| 池州市| 筠连县| 西乌珠穆沁旗| 保定市| 长葛市| 改则县| 顺义区| 如皋市| 祁东县| 台山市| 库车县| 潞城市| 广昌县| 雷州市| 大渡口区| 成安县| 锡林浩特市| 大冶市| 额敏县| 平谷区| 阿拉尔市| 中超| 乌拉特前旗| 长乐市| 虎林市| 丰台区| 郧西县| 灵宝市| 彰武县| 乌鲁木齐县| 都匀市| 五河县| 化德县| 米林县| 福安市| 沙雅县| 明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