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只待她格外上心(六)
- 一樹木槿花開
- 一枝梅寒風立
- 1690字
- 2020-05-04 12:08:10
那個年代很貧困,每家每戶基本只能解決溫飽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在封閉的小山村里,經(jīng)濟發(fā)展還是遠遠不如沿海地區(qū)。那時人生頭等大事結婚的“三大件”還是:單開門的電冰箱,黑白電視機,雙缸洗衣機。就是為了買的起這么簡單的產(chǎn)品,每天辛苦勞作,上山種茶樹果樹,也得費勁攢錢才能買的到。
寄宿學生們上學都是背著書包走過七八里山路,少數(shù)人家里有自行車可以騎,一個禮拜回家一次,得從家里背一袋子米,還有兩小瓶咸菜,在學校用古老的茶缸子蒸飯配咸菜吃。
喝水也是喝的自來水,還好那時環(huán)境很好,水資源沒有受到太大的污染。尤其是夏天,很熱,學校學生一下課都去打水,百來個學生,全校只有十來個水龍頭,課間短短十分鐘,女孩根本搶不到就上課了。
少年擔心她渴了,用口袋僅有一點零錢去小賣部買了一瓶橙色汽水放在她桌上。一瓶汽水雖然只賣三毛錢,但是在那個年代也是奢侈的,大家都舍不得買來喝。但是女孩從來也不喝他買的汽水。
少年還經(jīng)常從家里帶一些他媽媽炒的青菜炒雞蛋,裝在玻璃瓶里帶給女孩吃,開始她拒絕,但是他總是這樣子做,后面女孩把罐裝菜帶回宿舍都分給了室友,自己也是不吃。
少年把所有零錢都用在女孩身上,買吃的,送禮物,不夠錢就從家里多要米,拿米換錢。日子久了,東窗事發(fā),貧窮年代,大家都是掰著手指頭花錢。他爸媽覺得不對勁,這孩子怎么三天兩頭往家里跑,每次都要那么多米。就追到學校教室門口和班主任吵架,為啥我家孩子一個人要的米都快趕上我們一家人吃的了,學校為啥管我兒子要這么多米。班主任哪里知道。
他爸狠狠揍了他一頓,他媽氣的直跺腳,恨鐵不成鋼。要少年說出原委,可他就是不說為什么要拿米換錢。女孩在教室里一臉惱羞,無地自容。對他又是抱歉,又是反感。
女孩身后總是有一雙眼睛注視著她。有一天,她實在忍不住:“同樣是同學,你為什么只對我這么好,你怎么不對別的同學好呢?”少年一改往日的低眉順眼,他眼神清澈見底,一字一句發(fā)問似的,擲地有聲:“同學對同學,這能一樣嗎?”
少年用一瓶汽水收買了女同桌,讓女同桌幫忙帶紙條給女孩。女孩不看,準備撕掉,女同桌打開替她看了。紙條上:今天下課后,去溪邊的竹林玩一會,好嗎?我有話想和你說。
知道紙條的內(nèi)容后,女孩非不去,女同桌各種勸說:“去吧,他待你那么真誠,人也好,如果你不去,待會他去等你一晚上,他那么倔強,非等到你來了為止,那如果老師查宿舍發(fā)現(xiàn)了他不在宿舍,那怎么辦?那你不是把他給害了嗎?”同桌頗有幾分藺相如勸說秦昭王完璧歸趙的口才,說的那是情真意切,步步為營,點名要害。
女孩不得不妥協(xié):“要去可以,除非你陪我一起去。”女同桌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那天晚上下了晚自習,三個人偷偷摸摸,就繞出校園。少年拿著那個老式銀色的手電筒走前面給她們兩照路,小心翼翼的走到了小溪邊,眼前是一條石頭橋。
小河本來沒有橋,只是村民來來往往,不想打濕了鞋子,便有了這些排列在河里的大石頭。這種“橋”最大的缺點就是容易打滑落水。
少年基本上都是把燈光打在她們兩腳下,怕她們掉水里去了。到了竹林里,女同桌跑到遠遠的地方玩竹子,他們兩就坐在草坪上。
大夏天的,樹上的知了不停地啼叫著,河里的青蛙也是呱呱叫,抬起頭滿天繁星,偶爾還飛過幾只螢火蟲。少年第一次和女孩約會,他的心砰砰亂跳,面紅耳赤,手足無措,他好緊張,說話極其不自然,吞吞吐吐,連話也不會說了,只是簡單的問了女孩家里情況,兄妹幾個,父母身體可好?
月黑風高,女孩也從沒有在大晚上來這個地方,她是提心吊膽,心里七上八下,仿佛做了什么虧心事,簡單應付著少年的問話。渾身不自在。女孩坐了一會,起身打算要走。
少年欲言又止,最后鼓足勇氣,叫住她,硬是塞給她一張小紙條。女孩本來就害怕,這么一來,她惱羞成怒,直接當著他的面把紙條撕了扔掉。
女孩跑去女同桌那邊,拉過女同桌,急乎乎的說了句:“我們回去吧,和他沒話說了。”于是,她們兩就先跑了,落下他不管。
自從那天過后,少年再也沒有出現(xiàn)在校園里。只聽說,他隨親戚下海經(jīng)商去了。
同年,一九九五冬天,少年穿著土黃色軍衣服路過學校,順便看望母校。他在一棵樹下站的筆直,傍晚的夕陽把他的身影拉的好長好長。
一樹木槿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