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麓川對
- 后明書
- 歌心格
- 2122字
- 2020-05-10 19:27:00
當許以時接到他手下一個百戶的小報告——這個百戶同樣是從他的手下那里聽來的——有士兵從某個鐵匠那里得到了一些新冶的鐵,偷偷賣給附近的寨子。
此時第一座近代化的試驗性煉鐵高爐剛剛建成,產量少的可憐,連供給給煉金所的實驗用槍都無法滿足,居然就有人開始從這里面偷東西了。
那個士兵被抓住時人贓俱獲,許以時看著這家伙表面上巨大的驚懼和目光里隱隱閃爍著的狠毒,只覺得好笑:這些家伙平時一個個無精打采的,發(fā)現(xiàn)有一點好處時那種攫取利益的本能卻讓他們有著卓越的行動力。
向許以時報告盜竊事件的百戶名叫李武熙,和另一個百戶,以及副千戶三人是許以時在隴川千戶所真正的心腹。他們從昆明廣南衛(wèi)出征開始,一路跟隨許以時在前線與麓川國征戰(zhàn)多年,都是在戰(zhàn)場上積累下來的過命的交情。
“以時,你把這冶煉兵器的事情交給陳鐵匠是不是有點思慮不周,畢竟下面的人還是不太把他放在眼里,幸好我抓到了這家伙,要不然眼前這一批新煉出來的鐵可就不明不白地給賣出去了。”李武熙皺著眉頭說。
許以時倒是明白李武熙心里想的是什么。李武熙讀過不少書,不僅熟悉經典,對各種雜學更是頗為精通,最初剛一參軍,就做上了火銃隊的小旗。他對武器更迭相當敏感,知道了許以時開始鑄造新火器后,一直明里暗里地表示自己愿意負責。但許以時并不想讓李武熙參與到煉金院里,煉金院固然重要,可是能把煉金院控制好則更為重要。
“冶煉兵器,是我在籌劃的一件大事,但是,還有更重要的事需要你來做,煉金院交給刀一勐和陳鐵匠去負責,反而方便我們管理。”許以時笑了笑。
“以時,你不會不相信我吧,我可想不到有什么比鑄造新火槍更重要的事情,陳鐵匠那一支火器的威力我見過,如果我們全軍都能用上,那日后王大人出兵時,我們可當先鋒。”李武熙說著激動了起來,“這一次若不是我在,新一批火銃的實驗要被拖延多久還未可知啊。”
“我想的,就是讓你來做這件事。”許以時點了點頭。
“這件事?”李武熙一愣,“你的意思是說,讓我負責監(jiān)視陳鐵匠他們,防止我們鑄造出來的新火器外流?”
“你想到了一點,但還遠遠不夠。”許以時循循善誘,“除了火器,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去監(jiān)管,我們身在隴川,說白了就是麓川,乃是大明萬里疆域真正的邊境,我需要把千戶所的內外一切都搞清楚。”
“就像是…御史?”李武熙思忖了一會,小心地問:“我早就聽源先生說以時你中了魔,開始在千戶所建六部,這事我要提醒你,恭項此人雖然殺戮成性不得人心,但畢竟是御授的宣撫使,以時你在他那里不好過,因而在千戶所這里搞這些也不好吧。”
“中了魔?阿源他果真這么說我?”許以時不禁苦笑,“我做這些,是為了我們自己,更是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啊。”
“此話怎講?”在李武熙心里,許以時武藝超絕又精通謀略,為人野心勃勃,沒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做的,此時聽到他說私建官制是為了社稷,倒是來了意料之外的興趣。
“你說,我們這些年來和麓川大戰(zhàn),實現(xiàn)了最初的目的嗎?”許以時當然不能直接和他講,自己是來自幾百年后的未來人,知道明朝最終也未能徹底消滅麓川,三宣六慰和大明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一起逐步瓦解,大明在南疆投入巨大,收獲卻甚少,同時又因為忽視北方邊防而導致土木堡之變發(fā)生,國運由盛轉衰,最終也是在三宣六慰之地,咒水之難發(fā)生,明朝滅亡于此。
“我們跟隨王大人,擊敗思任發(fā),廢麓川,建隴川,應該是實現(xiàn)了目的吧。”李武熙答道。他是認可麓川之戰(zhàn)的勝利的,沒有在這場漫長戰(zhàn)役的軍功,他們幾個在廣南衛(wèi)籍籍無名的小旗總旗也達不到封千戶百戶,守衛(wèi)一方的地步。
“王大人封伯,你我也因戰(zhàn)功封官,但這并不是我大明的根本目的。”許以時伸出一根手指輕輕搖了搖,“我大明出兵,是為了震懾不臣,滌清秩序,以威服這三宣六慰之地,可眼下思任發(fā)始終無法消滅,不僅失去了對孟養(yǎng)的控制,更是在諸土司中顏面掃地,你說,我們真的勝了嗎?”
“那…還要再打!”李武熙沉吟片刻,很快反應了過來。
“是要再打,”許以時對李武熙的見識還是頗為肯定,“但是大明疆域廣大,所顧不只麓川一地,這些年來在此處投入甚多,其他各處邊防可是空虛了,就算再打,能做到的也是極為有限,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擊敗思任發(fā)。”
“所以,我們需要壯大實力,在這里站穩(wěn)一方,維持大明在這里的秩序,讓木邦,孟養(yǎng),緬甸沒有不臣之心,守護這三宣六慰之地。”李武熙點點頭,“急戰(zhàn)難以取勝,我們卻可以在此徐徐圖之。”
“看得長遠點,武熙,想想當年盛唐,四處征伐,都督天下,眼下此地雖小,但未來我們也未必不能同樣做出一番大事業(yè)。”許以時看到李武熙上道了,開始慢慢規(guī)劃起來了宏偉藍圖。
“這么看,以時你私建官制也不算是什么妄舉啊,源先生說你中了魔,看來是沒有明白你為國拳拳之心。”李武熙有點恍然地摸了摸下巴,“能不能講得詳細一些?”
“此地之人都明白一點,大明將來必會再征麓川,而當下隴川甚小不足以成事,需要把握時機,前進孟養(yǎng),在隴川外再造麓川,然后安定木邦,孟養(yǎng),緬甸等地,進而向外,對西可圖求阿豪姆王國,對南可入海遠行,復行當年鄭和之舉;向內,則以隴川所有保境安民,守護一方,如有不測,還可進軍出力。”許以時把自己這段時間來的規(guī)劃慢慢講了出來,這是一條扭轉乾坤,所圖甚大的計略。
“好啊,以時,”李武熙忍不住一拍掌,“你講的這些有些當年諸葛孔明隆中對的味道了,可稱為麓川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