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中小企業改制上市操作手冊2018
- 上海市中小企業上市促進中心
- 6608字
- 2020-05-13 15:59:40
第三節 改制上市基本知識
一、改制上市的基本程序
根據《公司法》、《證券法》、中國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頒布的規章規則等有關規定,企業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應遵循以下程序:
1. 改制設立
擬訂改制重組方案,聘請保薦機構(證券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對改制重組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對擬改制的資產進行審計、評估、簽署發起人協議和起草公司章程等文件,設置公司內部組織機構,設立股份有限公司。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取消了省級人民政府審批這一環節。
2. 盡職調查與輔導
保薦機構和其他中介機構對公司進行盡職調查、問題診斷、專業培訓和業務指導,指導擬上市公司學習上市公司必備知識,完善組織結構和內部管理,規范企業行為,明確業務發展目標和募集資金投向,對照發行上市條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準備首次公開發行申請文件。目前已取消了為期1年的發行上市輔導的硬性規定,但保薦機構仍需對公司進行輔導。
3. 申請文件申報
企業和所聘請的中介機構,按照中國證監會的要求制作申請文件,保薦機構進行內核并負責向中國證監會盡職推薦,符合申報條件的,中國證監會在5個工作日內受理申請文件。
4. 申請文件審核
中國證監會正式受理申請文件后,對申請文件進行初審,同時征求企業所在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家發改委意見,并向保薦機構反饋審核意見,保薦機構組織企業和中介機構對反饋的審核意見進行回復或整改,初審結束后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前,進行申請文件預披露,最后提交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
根據近期中國證監會公告的《中國證監會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與《中國證監會創業板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中國證監會對于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企業的審核工作流程略微不同:中小企業板的審核流程分為受理、預披露、反饋會、見面會、初審會、發審會、封卷、核準發行等主要環節;創業板的審核流程分為受理、反饋會、見面會、問核、預先披露、初審會、發審會、封卷、會后事項審核、核準發行等主要環節。二者主要區別在于創業板仍設有問核流程,且預披露時間較靠后。較之以往,創業板審核環節并無太大改變,而中小企業板審核環節中有三處重大改變:一是鑒于已要求保薦機構建立公司內部問核機制,在首發企業審核過程中,不再設問核環節;二是將首發見面會安排在反饋會后召開,增強交流針對性,提高見面會效率;三是進一步提前了預披露時間。2013年12月13日,中國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和創業板發行監管部聯合發布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行監管部、創業板發行監管部關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預先披露等問題的通知》(發行監管函〔2013〕328號),規定保薦機構應在向中國證監會提交首發申請文件的同時,一并提交預先披露材料,意味著企業申請首次公開發行的招股說明書預披露時間提前至反饋會之前(按照原有規定,企業招股說明書預披露時間是在發審會召開前30天),這樣對中介機構的要求更高,督促保薦機構進一步提高工作質量。
5. 中國證監會核準
發行申請經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通過后,中國證監會做出核準或不予核準的決定。
6. 路演、詢價與定位
經中國證監會核準發行的企業,在指定報刊刊登招股說明書摘要及發行公告等信息,證券公司與企業進行路演,向投資者推介和詢價,并根據詢價結果協商確定發行價格。
7. 發行與上市
根據中國證監會規定的發行方式公開發行股票,向證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辦理股份的托管與登記,掛牌上市,上市后由保薦機構按規定負責持續督導。
圖2-1顯示了股份公司設立及股票發行審核上市的流程。

圖2-1 股份公司設立及股票發行審核上市流程
二、企業發行上市在產業政策方面的要求
企業申請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國家鼓勵和重點支持的產業、高科技產業、朝陽產業、增長型產業將得到優先支持。以下產業(或業務)將受到限制:
(1)國家限制發展和要求淘汰的產業(詳見國家發改委頒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2)受到宏觀政策調控限制的產業;
(3)政策特別限制的業務,如國家風景名勝的門票經營權、報紙雜志采編業務等;
(4)不能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最低標準的有保密要求的業務(公司)。
三、股票發行上市過程中企業需要聘請的中介機構
股票發行上市一般需要聘請以下中介機構:
(1)保薦機構(股票承銷機構);
(2)會計師事務所;
(3)律師事務所;
(4)資產評估機構(如需要評估)。
四、企業發行上市過程中保薦機構的職責
保薦機構在企業發行上市過程中主要負責以下工作:
(1)協助企業擬訂改制重組方案和設立股份公司。
(2)根據《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保薦人盡職調查工作準則》以及《關于進一步加強保薦機構內部控制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要求對公司進行盡職調查,履行內部問核程序,由兩名保薦代表人簽署《關于保薦項目重要事項盡職調查情況問核表》,作為保薦工作報告的附件一并提交。《關于進一步加強保薦機構內部控制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保薦機構在保薦項目中對37項重點事項進行盡職調查,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行業排名和行業數據;公司主要供應商、經銷商情況;公司環保情況;公司擁有或使用專利情況;公司擁有或使用商標情況;公司擁有或使用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情況;公司擁有或使用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情況;公司擁有采礦權和探礦權情況;公司擁有特許經營權情況;公司擁有與生產經營相關資質情況(如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等);公司違法違規事項;公司關聯方披露情況;公司與本次發行有關的中介機構及其負責人、高管、經辦人員存在股權或權益關系情況;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直接或間接持有公司股權質押或爭議情況;公司重要合同情況;公司對外擔保情況;公司曾發行內部職工股情況;公司曾存在工會、信托、委托持股情況;公司涉及訴訟、仲裁情況;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管、核心技術人員涉及訴訟、仲裁情況;公司董事、監事、高管遭受行政處罰、交易所公開譴責、被立案偵查或調查情況;公司律師、會計師出具的專業意見;公司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公司銷售收入情況;公司銷售成本情況;公司期間費用情況;公司貨幣資金情況;公司應收賬款情況;公司存貨情況;公司固定資產情況;公司銀行借款情況;公司應付票據情況;公司稅收繳納情況;關聯交易定價公允性情況;公司從事境外經營或擁有境外資產情況;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是否為境外企業或居民;公司是否存在關聯交易非關聯化的情況。
(3)對公司主要股東、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等進行輔導和專業培訓,幫助其了解與股票發行上市有關法律法規,知悉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法定義務和責任。
(4)幫助企業完善組織結構和內部管理,規范企業行為,明確業務發展目標和募集資金投向等。
(5)組織企業和中介機構制作發行申請文件,并依法對公開發行募集文件進行全面核查,向中國證監會盡職推薦并出具發行保薦報告。
(6)組織企業和中介機構對中國證監會的審核反饋意見進行回復或整改。
(7)負責證券發行的主承銷工作,組織承銷團承銷。
(8)與企業共同組織路演、詢價和定價工作。
(9)在企業證券上市后,持續督導企業履行規范運作、信守承諾、信息披露等持續督導義務。
五、企業發行上市過程中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職責
股票發行上市必須聘請具有證券從業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承擔有關審計和驗資等工作。主要工作如下:
(1)負責企業財務報表審計,并出具3年或3年及1期的審計報告;
(2)負責企業資本驗證,并出具有關驗資報告;
(3)負責企業盈利預測報告審核,并出具盈利預測審核報告;
(4)負責企業內部控制鑒證,并出具內部控制鑒證報告;
(5)負責核驗企業的非經常性損益明細項目和金額;
(6)對企業主要稅種納稅情況出具專項意見;
(7)對企業原始財務報表與申報財務報表的差異情況出具專項意見;
(8)提供與發行上市有關的財務會計咨詢服務。
六、企業發行上市過程中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的職責
企業股票公開發行上市必須依法聘請境內律師事務所擔任法律顧問,其主要工作如下:
(1)對改制重組方案的合法性進行論證;
(2)指導股份公司設立或變更;
(3)協助和指導企業制定法人治理規范運作的相關制度并遵照執行;
(4)對企業發行上市涉及的法律事項進行審查并協助企業規范、調整和完善;
(5)對發行主體的歷史沿革、股權結構、資產、組織機構運作、獨立性、稅務等公司全面的法律事項等合法性進行判斷;
(6)對股票發行上市各種法律文件的合法性進行判斷;
(7)協助和指導企業起草公司章程等公司法律文件;
(8)出具法律意見書;
(9)出具律師工作報告;
(10)對有關申請文件提供鑒證意見;
(11)針對創業板企業需對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公司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在相關文件上簽名蓋章的真實性提供鑒證意見。
七、企業發行上市過程中資產評估機構和評估師的職責
企業以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非貨幣資產出資設立公司的,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資產。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以非貨幣資產出資或者接受其他企業的非貨幣資產出資,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資產評估的規定,委托有資格的資產評估機構和執業人員進行;其他的非貨幣資產出資的評估行為,可以參照執行。
自2002年1月1日起,各級財政(或國有資產管理,下同)部門對國有資產評估項目不再進行立項批復和對評估報告的確認批復(合規性審核),實行核準制和備案制。有關經濟行為的資產評估活動由國有資產占有單位按照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聘請具有相應資質的中介機構獨立進行,評估報告的法律責任由簽字的注冊資產評估師及其所在評估機構共同承擔。
經各級政府批準的涉及國有資產產權變動、對外投資等經濟行為的重大經濟項目,其國有資產評估實行核準制。凡由國務院批準實施的重大經濟項目,其評估報告由財政部進行核準;凡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實施的重大經濟項目,其評估報告由省級財政部門進行核準。對其他國有資產評估項目實行備案制。除核準項目以外,中央管理的國有資產,其資產評估項目報財政部或中央管理的企業集團公司、國務院有關部門備案。地方管理的國有資產評估項目的備案工作,比照上述原則執行。
企業申請公開發行股票涉及資產評估的,應聘請具有證券從業資格的資產評估機構承擔,資產評估工作一般包括資產清查、評定估算、出具評估報告。
八、企業境內發行上市需要承擔的費用
中小企業在境內發行股票并上市,涉及的成本費用主要包括中介機構費用、交易所費用和推廣輔助費用三部分(見表2-2)。其中:中介機構費用包括改制設立財務顧問費用、保薦與證券承銷費用、會計師費用、律師費用、資產評估費用等;交易所費用主要包括交易所上市初費和年費等;推廣輔助費用主要包括印刷費、媒體及路演的宣傳推介費等。上述三項費用中,中介機構的費用是發行上市成本高低的主要決定因素,其金額變化直接決定上市成本的高低,其余兩項費用在整個上市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不大。
表2-2 有關費用項目及收費標準

續表

注:上述會計師和律師費用平均值的統計時間段為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末。
以上費用項目中,占費用主體部分的證券承銷費用在股票發行溢價中扣除,并不影響企業成本費用和利潤。
九、企業發行上市所需時間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取消了輔導一年方可申請發行上市的要求,而且資本市場已進入重要轉折時期,發行制度市場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今后發行上市速度必將加快。
一般來說,如果二級市場情況較好,政策面穩定,發行上市速度會較快;企業各方面基礎較好,需要整改的工作較少,發行上市的時間可相應縮短。
正常情況下,各階段的大致時間為:從籌劃改制到設立股份公司需6個月左右,規范的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時間可以縮短;保薦機構和其他中介機構盡職調查和制作申請文件需3~4個月;如果企業資質比較好,發行審核比較順利,從申報材料到上市可能需要6個月左右。總體時間為15個月左右。
十、IPO募集資金金額如何確定
IPO募集資金應當有明確的使用方向,原則上應當用于主營業務。除金融類企業外,募集資金使用項目不得用于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借予他人、委托理財等財務性投資,不得直接或者間接投資于以買賣有價證券為主要業務的公司。IPO募集資金金額主要根據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確定,應不超過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金額。募集資金數額和投資項目應當與企業現有生產經營規模、財務狀況、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等相適應。如果企業凈資產為1億元,募集資金3億元,同時加上銀行配套貸款,同時開工若干個項目,要考慮其管理能力能否跟上,以及投產后是否有足夠的市場容量。
由于《證券法》取消了兩次融資相隔一年的限制,公司在上市后可以根據資金需求情況,隨時在資本市場融資,因此,首發募集資金不宜過多。
十一、IPO發行股票數量如何確定
公司股票發行數量一般根據計劃的募集資金金額和預計股票發行價進行測算,并應符合以下要求:公司股本總額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公開發行的股份應達到發行后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應達到發行后公司股份總數的10%以上。
如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金風科技,發行前股本是4.5億股,首發5000萬股,公開發行股份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剛好達到10%。
十二、股票發行價格如何確定
發行價格=每股收益×發行市盈率
每股收益按發行前一年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的凈利潤除以發行后總股本計算。
發行市盈率主要參考發行時的一級市場市盈率和同行業上市公司市盈率。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在中小企業板發行上市的企業平均發行市盈率為41.06倍;在創業板發行上市的企業平均發行市盈率為64.51倍。2014年3月以來,證監會對《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等規則進行了調整,6月10日起按新規發行的10家公司發行定價平均市盈率為17.76倍,較年初48家公司平均定價市盈率(29倍)低38.8%,有9家公司發行市盈率未能超過同行業市盈率,平均低29%。
十三、企業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開轉讓、定向發行股票的審查工作流程
根據《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管理暫行辦法》等規章,股份公司申請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下簡稱“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須經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審查,并經證監會核準納入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按照標準公開、程序透明、行為規范、高效便民的原則,股份公司申請股票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開轉讓、定向發行(包括股份公司申請掛牌同時定向發行、掛牌公司申請定向發行,豁免向中國證監會申請核準的除外)的審查工作流程如下:
(一)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接收材料
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設接收申請材料的服務窗口。申請掛牌公開轉讓、定向發行的股份公司(以下簡稱“申請人”)通過窗口向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提交掛牌(或定向發行)申請材料。申請材料應符合《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申請文件內容與格式指引(試行)》等有關規定的要求。
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對申請材料的齊備性、完整性進行檢查:需要申請人補正申請材料的,按規定提出補正要求;申請材料形式要件齊備,符合條件的,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出具接收確認單。
(二)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審查并出具審查意見
1. 反饋
對于審查中需要申請人補充披露、解釋說明或中介機構進一步核查落實的主要問題,審查人員撰寫書面反饋意見,由窗口告知、送達申請人及主辦券商。
2. 落實反饋意見
申請人應當在30個工作日內向窗口提交反饋回復意見。
3. 出具審查意見
申請材料和回復意見審查完畢后,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出具同意或不同意掛牌或定向發行(包括股份公司申請掛牌同時定向發行、掛牌公司申請定向發行)的審查意見,窗口將審查意見送達申請人及相關單位。
(三)中國證監會接收和受理材料并出具核準文件
1. 接收和受理
中國證監會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辦公地點(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丁26號金陽大廈)設行政許可受理窗口。申請人通過受理窗口向中國證監會提交申請核準材料。申請核準材料應符合《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指引第2號——申請文件》等有關規定的要求。中國證監會依法接收申請人的申請核準材料,并出具行政許可接收憑證和受理通知書。
2. 做出核準決定
中國證監會依法在受理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做出準予或不予行政許可的決定。窗口將中國證監會核準文件送達申請人及相關單位。申請人領取批文后辦理后續登記、掛牌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