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中小企業改制上市操作手冊2018
- 上海市中小企業上市促進中心
- 13字
- 2020-05-13 15:59:39
第二章 改制上市(掛牌)概要
第一節 改制上市(掛牌)決策
一、企業改制的概念
企業改制是企業體制性改革的簡稱,其本質是公司制度改革。通過制度改革對企業股權結構、組織形式、權力制約方式、財務制度等進行整體性革新,使企業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適應市場變化。
狹義上的改制是指國有企業改制成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要求的公司法人。從廣義上講,也包括以上市為目的,將有限責任公司改制成為股份有限公司。本書中的“改制”特指多種類型企業,即以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掛牌為目的,按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二、公開發行并上市的含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簡稱《證券法》)的規定,公開發行是指下列情形:
(1)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
(2)向累計超過200人的特定對象發行證券;
(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發行行為。
公開發行可分為非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即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和上市公司公開發行(包括公開增發和配股)。公開發行證券必須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并依法報經國務院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核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公開發行證券。
上市是指已經發行的證券經證券交易所批準后在交易所公開發牌交易的法律行為。
公開發行股票是股票上市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我國證券市場中已有多起已公開發行但未能上市的事例,如案例中的立立電子,雖已公開發行,但因種種原因未能上市,導致功虧一簣。
案例2-1 立立電子公開發行后未上市
寧波立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立電子”)成立于2000年6月,主要業務為硅單晶錠、硅拋光片、硅外延片及功率肖特基二極管芯片的制造和銷售,是中國最大的硅拋光片和硅外延片生產企業之一。
2008年2月29日,立立電子在中國證監會網站預披露了招股說明書申報稿。3月5日IPO申請獲中國證監會審核通過,7月1日公司宣布網上申購的中簽號碼,預計7月8日掛牌上市。但7月7日,一家媒體發表了立立電子涉嫌“資產騰挪、二次上市”的報道,質疑其掏空浙江海納資產,立立電子的上市之路由此戛然而止。
2009年4月3日,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否定了立立電子的IPO申請,撤銷立立電子公開發行股票核準決定,這是中國證監會首次做出發行撤銷決定,立立電子也成為中國證券史上首家“募集資金到位但IPO最終被否”的公司。
三、改制與上市(掛牌)的關系
任何一個資本市場,對上市主體的法律形式、公司治理、業務架構、財務等都有一系列具體要求,只有滿足這些條件,才有可能上市。因此,企業在上市前必須進行相應的改組改造。
一是公司形式上。根據《公司法》《證券法》,企業上市之前必須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企業到境外上市,也要對組織結構進行改制重組,在法律主體形式方面符合境外資本市場的要求。
二是規范運作上。全球各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規范運作都有明確要求。通過改制建立現代公司制度,清晰產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水平,建立科學決策和管理機制,是企業上市前的“必修課”。
改制是上市的準備階段,改制工作的質量,是決定上市成功的基礎。任何準備上市的企業,都應該高度重視企業改制,按照上市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做好改制工作。
四、公開上市(掛牌)的意義
1. 籌集資金壯大實力
資本市場融資效應顯著。溢價發行股票使中小企業能在出讓較少股份的情況下,籌集充足的資金,用于長期發展所需,企業規模和實力在短期內都得到大幅提高。公司上市之后還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實現再融資,從而大大提升公司競爭力。
2. 明確發展戰略
中小企業改制上市的過程,也是中小企業明確發展方向和發展戰略的過程。企業要不斷分析內外部環境,評價優勢劣勢,制定發展規劃,并通過實施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實現發展目標。
3. 提升管理水平
改制上市有利于促進企業完善治理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夯實基礎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從而促使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4. 股東財富增值
目前股票發行上市的全流通機制已經建立,股票直接以市場價格定價,提升公司與控股股東持股的價值,股東能獲得更大增值。
5. 提升企業形象
上市公司是行業佼佼者。上市有利于企業樹立品牌,提高企業形象,更有效地開拓市場,降低融資與交易成本。同時,隨著網絡媒體日益完善發達,上市公司信息可實時更新,公司上市后,可以借助媒體使更多人了解公司及產品,用低成本實現品牌效應,大大提高公司在國內的知名度,并且得到同行專家的認可。
6. 集聚優秀人才
股份制是實行股權激勵計劃的基礎。在改制過程中或發行上市后,實行管理層持股、員工持股和股票激勵計劃,能增加管理層和員工財富,增強公司對人才的吸引力。
此外,如在海外上市,還有利于企業在技術、市場、管理、人才國際化等方面獲得更多合作機會,為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創造條件。
五、公開發行上市對中小企業的約束
企業改制為股份公司,從接受輔導機構輔導并到監管部門備案開始,就正式踏上了上市之路。在公司治理、規范運作、信息披露等方面,都要向上市公司看齊。而上市公司作為社會公眾公司,為保護社會公眾股東的權益,要接受更為嚴格的監管,社會責任和壓力也更大。
(1)監管和監督部門增加。企業從輔導備案開始,要接受中國證監會和上海證監局的監管,接受來自保薦機構等中介機構的持續督導。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后,還要接受證券交易所的監管。
(2)公司透明度提高。公司向中國證監會上報IPO申請材料,必須按照《證券法》、中國證監會頒布的有關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地披露公司信息,公司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保證信息披露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公司上發審會前,《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須在中國證監會網站上進行預披露。中國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創業板發行監管部于2013年12月13日聯合發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行監管部、創業板發行監管部關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預先披露等問題的通知》,要求保薦機構在向中國證監會提交首發申請文件的同時,一并提交預先披露材料,并根據反饋等更新預先披露材料。此時,公司各項信息就基本透明。公司上市后,還必須按照證券交易所頒布的《股票上市規則》等規定,進行信息披露。
(3)經營壓力增加。在成熟資本市場,權益資本成本要高于債務資本成本,投資者購買公司的股票要求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如果公司經營不善,業績不佳,將會遭到投資者拋棄,對公司形象也是一種損失。
(4)大股東受到的約束力增加。大股東參與公司管理,必須嚴格遵守公司治理準則,不能侵占公司資產、損害公司權益。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企業,其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必須遵守《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的要求;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其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必須遵守《創業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上市前還應當簽署《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聲明及承諾書》,承諾不得濫用控制權損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