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刻:新全球化時代的中國韌性與創新
- 秦朔
- 14字
- 2020-04-27 22:20:06
中國企業與企業家精神的新起點
美團上市與新一代使命:世界級創新“中國造”
從“美國的是創新的”到“中國的是創新的”
當我們觀察過去幾十年科技公司的創新史時,不難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美國的就是創新的,就是世界的。
1955年出生的比爾·蓋茨和喬布斯,在他們20歲出頭的時候分別創建了微軟(1975)和蘋果(1976)。微軟公司于1986年上市,蘋果公司于1980年上市。
1965年,邁克爾·戴爾出生,他19歲創辦了戴爾公司;1971年,馬克·安德森出生,他23歲創辦了網景公司;1964年,杰夫·貝佐斯出生,他31歲創辦了亞馬遜公司;1971年,埃隆·馬斯克出生,他27歲和彼得·蒂爾一起創辦了PayPal(貝寶);1973年,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出生,他們25歲創辦了谷歌;1984年,馬克·扎克伯格出生,他20歲創辦了Facebook(臉書);1977年,特拉維斯·卡蘭尼克出生,他32歲創辦了Uber(優步);1976年,簡恩·寇姆出生,他33歲和布萊恩·阿克頓一起創辦了WhatsApp(瓦次艾普);1983年,凱文·希斯特羅姆出生,他27歲創辦了Instagram(照片墻)……
電腦、軟件和互聯網是年輕人的世界。美國在這些領域的創新企業家二三十歲就開始改變世界。戴爾、佩奇、布林、扎克伯格更是在校園里就開始創業,他們的故事激勵著全球無數的年輕人。
但全球商業創新的一個新時代其實已經開啟。那就是:中國的是創新的,中國的是世界的。
“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2018年5月發布了2018年互聯網趨勢報告。根據這份報告,在以市值計算的世界20大互聯網公司中,美國有11家,中國有9家。這些中國的創新企業家,既有和貝佐斯同歲的馬云、1968年出生的李彥宏、1969年出生的雷軍、1971年出生的馬化騰、1974年出生的劉強東,也有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創造奇跡的新一代,比如王興(1979)、張一鳴(1983)和程維(1983)。
更重要的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商業模式,就其豐富性、創新性而言,在美國已經找不到對應物,它已顯示出自己的獨創特點。中國曾被稱為“山寨國家”,現在“逆向山寨”已經出現,從新興國家到美國,借鑒中國互聯網公司模式的企業比比皆是。
當我們眺望改革開放后的中國企業家奮斗史,會發現從33歲創辦萬科的王石、33歲創辦平安的馬明哲,到40歲創辦聯想的柳傳志、43歲創辦華為的任正非,他們大致要經歷十幾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享譽世界。他們三四十歲才有機會創業,因為和中國這個大市場“同步”,所以終能做成世界規模。到了21世紀——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的簡稱)和TMD(今日頭條、美團和滴滴出行的簡稱)的年代——這些企業家有了兩個“同步”,一是與中國同步,二是與硅谷同步。他們不僅立足中國大市場,而且致力于實現這個大市場的互聯網化。他們被競爭壓力和海量用戶需求所倒逼,產生了更多本土化的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和20世紀80年代創業的企業家相比,更年輕的他們可以用更短的時間成就世界級的公司。
2010年成立的美團網,成立5年后和另一家知名O2O公司大眾點評進行了戰略交易,雙方聯合成立了美團點評公司,并于2018年6月22日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從其披露的數據來看,2017年美團點評交易額達人民幣3570億元,有3.1億年度交易用戶數,交易筆數超過58億筆,已經是不折不扣的互聯網新巨頭。美團點評在招股說明書里有一句話:“我們是全球服務業電子商務模式的創新先鋒。”這句充滿志氣和自信的壯語,真可謂“少年心事當拏云”,它代表了新一代中國企業家的抱負,那就是讓世界級的創新越來越多地由中國創造。
中國機遇+美團創新
為什么美團點評這樣的公司能這么快走向公眾市場,并很快成為世界級獨角獸?答案是“中國機遇+美團創新”。
所謂中國機遇,具體到今天,就是中國服務行業線上化、數字化、現代化的新機遇。如果說在前一個時代,商品銷售的數字化、線上化機遇造就了淘寶、天貓;在未來,服務業是更大的市場,也將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明星公司。只不過服務業的數字化需要線上線下同步發展,而線下的萬里長征要一步一步走,所以道路會更加漫長。
服務業的線上化,目前比例最高的是電影票務(80%線上化率)和高鐵票務(90%線上化率)。以美團點評的核心業務外賣來說,2017年中國餐飲業收入接近4萬億元,預計2020年將突破5萬億元。美團點評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年每天的餐飲業訂單量在3億單左右,線上訂餐占比不到10%,即不到3000萬單。隨著餐飲業規模的增長,線上訂單比例和客單價同步增長,在線外賣市場未來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當餐飲行業更充分地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時候,通過數據挖掘,就能知道每個顧客的偏好,從而提供千人千面的推薦服務,“讓每一個胃都得到尊重”。這是美團在需求端的價值。在供給端,正如美團點評在做的,通過為商家提供B2B服務,從種植養殖、采購、運輸、庫存管理、菜品設置,到最后的成品、半成品售賣,將整個供應鏈更有效地整合,來提升行業效率。在美團看來,未來的餐廳,是堂食、外賣、線上點餐、零售(半食材化、完全食材化)“四位一體”,更多依靠數據來驅動,依靠線上智能系統和線下的及時配送體系來實現。
美團點評的創新在哪里?舉一個技術上的例子。外賣看起來很簡單,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其實,幾百萬戶商家、幾十萬名送餐騎手、數以億計的用戶背后,是美團點評上萬名工程師和技術員日夜不息的研發,是強大的AI技術和系統運營能力。
美團點評的外賣系統,最早是用簡單的人工運營規則,然后是用離線機器人的方法,現在是用深度學習支持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執行文本分析、語義匹配及搜索引擎排名,以便在用戶搜索時返回最相關的商家及服務。顧客點餐,系統估算時間后,要做配送路徑優化,快速搜索到底可以朝哪個方向走,配送給哪個騎手是可行的,然后做回歸分析,最后再做迭代優化。此外,大規模的實時優化、秒級計算完成后,可能又會有變化,比如某個用戶突然在某地又下了訂單,這就導致之前的最優解失效,系統馬上又要做出適應性改變。
這就是美團式的中國創新。在本質上,它是客戶驅動型的創新,是海量客戶的驅動。至2018年,美團點評在高峰期每小時要支持29億次的路徑規劃算法,在平均55.2毫秒內計算出97%的最優配送路線。美團構建了一個高度可擴展且能夠快速迭代的SOA(面向服務架構)基礎設施。
對比一下美國市值最高的餐飲配送網站Grubhub,其市值在100億美元左右,每日訂單40萬單左右,不到美團點評的2%。設想Grubhub突然要支撐50倍以上的業務量,那么其整個技術系統的安排和邏輯都要被顛覆。所以,表面上簡單的生意,一旦乘以一個巨量的數字,其對技術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這也是美團點評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在投資印尼的Go-Jek和印度的Swiggy等電商服務公司時,感覺如同握著牛刀殺雞般輕松自如的原因。
在外賣之外,美團點評已經進入了打車、共享單車、電影票、酒店、景點門票、親子、KTV、結婚等200多個品類的生活服務領域,特別是那些規模最大、頻次最高的服務品類,把商家和用戶粘連起來,建設好圍繞商家和用戶所需要的各類設施。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電商零售行業市場競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2017年網絡銷售額占社會銷售總額滲透率為19.7%。而服務行業的線上運營剛剛開始,估計3到5年后才會達到和實物電商一樣的滲透水平,可以預料,美團只是剛剛開始分享中國服務升級、服務在線化、服務現代化的紅利。美團未來的發展空間就在這里。
企業家精神:既往不戀,縱情向前
在談到自己的戰略的時候,美團點評的招股說明書里是這樣表述的:“為更多的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服務,為更多的商家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持續進行技術創新,有選擇地尋求戰略合作、投資和收購。”這幾個“更多”顯示了美團的勃勃雄心,它要做一家世界領先的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不過,美團也因此一直受到業界質疑:面對那么多競爭對手,可能在每個品類都做強嗎?何時能夠實現規模化盈利?
美團點評自己的回答是:“美團點評平臺自我強化的網絡效應及相關經營優勢使得美團點評能夠在用戶黏性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低用戶獲得成本進行有效競爭。”“我們的優勢在于——顯著的規模與網絡效應,剛需、高頻服務領域中家喻戶曉的品牌,覆蓋消費者生命周期價值的一站式平臺,助力商家取得成功的多元解決方案,最大的同城即時配送網絡,專利和創新技術,富有遠見及強大執行能力的管理層。”
而從最近二三十年互聯網巨頭的歷史看,美團點評的發展,暗合了一些成就大業的關鍵因素:
1.用戶的偏好才是企業的邊界。阿里巴巴和亞馬遜一開始經營的品類也不多,但最終都采取了全品類的覆蓋戰略。美團要做一站式的平臺,不可能循規蹈矩、自我設限。事實上,美團在所有新進入的品類中都能迅速對原有的領導者提出強有力的挑戰。
2.有遠大未來的企業往往暫時不考慮當前控制的資源條件。它們不是根據現有的資源,在A、B、C、D中選出一個答案,而是從未來的大趨勢中發現自己可能擁有的最大機會(The best dream wins),由此開始補充自己還沒有的資源。亞馬遜用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來命名自己,阿里巴巴創業時就提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都說明了想象力的價值。美團曾經提出要做“服務業的亞馬遜”,聽起來是天方夜譚,但正是這個“大未來”引領美團不斷刷新了人們的認知。
3.堅持在低毛利環境下提供高價值服務,以此建立競爭壁壘。從商業模式角度看,本地生活服務的顯著特征是毛利率極低。“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美團創立之初就制定了“三高三低”的原則:高品質、低價格;高效率、低成本;高科技、低毛利。美團的商業模式是通過規模實現盈利,而規模的基礎,既包括需求的數量、頻次和剛性程度,也受服務價格的約束。用科技普惠大眾,雖然毛利低,但當美團實現每天服務幾億人次、十億人次的時候,其商業模式的價值和威力將畢現無疑。因為“三低”,美團至今仍保持著艱苦樸素而又堅韌不拔的精神,王興沒有獨立辦公室,出差住經濟型酒店。很多和美團高管接觸過的人都評價他們有“清教徒精神”。
深度思考,能夠洞見未來,超越暫時的資源約束的局限;通過腳踏實地的奮斗,能鍛造強悍的執行力和靈活反應能力。美團點評這種“頂天立地”的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將有更多贏的機會。招股說明書中說:“在用科技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道路上,我們既往不戀,縱情向前。”最后這八個字,王興曾多次使用,足見真正讓美團牽腸掛肚的,不是昨天和今天,而是明天。一切都才剛剛開始。
做改變世界的新一代
在美團點評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經濟轉型、消費升級的新信號,即把數字化、智能化的力量深度融合到國民經濟之中,提升各個行業的效率,造福人民的生活;我們也看到了新一代互聯網英雄的遠大抱負、創新精神和百折不撓的拼搏勇氣。
王興是福建龍巖人。父親對他有很深的影響。父親是家中四個孩子中的老大,高中就輟學,摸索如何種田養家糊口,擔負家庭的責任。改革開放后他辦了水泥廠,后來做成當地最大的水泥企業。
在接受外媒采訪時,王興回憶說,他父親在龍巖經濟開始發展的好幾年前就說,將來中國制造的隧道和橋梁都會用到他生產的水泥。“他說的時候神情非常嚴肅,但我看到了他身上的那種自豪感,”王興很動情,“他曾經為國家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該輪到我了。”
在和母校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交談時,王興說,他有一個小目標,就是到2021年清華110周年校慶的時候,美團點評可以朝著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方向邁進。
美團點評上市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新興互聯網公司的一個“成人禮”,成年后的企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更復雜的商業環境,也需要更多的耐心、遠見和執行力。
但比起財富數字,美團點評更大的價值可能在于,它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級創新“中國造”的新的可能。父輩們在中國制造中流了無數血汗,今天的新一代理當奉獻出更多的聰明才智、熱忱和創造力,用新技術、新模式助力“中國制造”成為“中國創造”。
“做出你想在這個世界上看到的改變。”(Be the change that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甘地的這句話是王興所喜歡的格言。你覺得世界應該是什么樣子,改變應該怎樣發生,就不要等待別人讓它發生,你可以積極地去促成改變。改變世界,也在這個過程中成就一個更好、更理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