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記平和程珍珠因為走的匆忙,一件像樣的禮物都沒帶回來。
他們回來時是劉國勇去接的機。一下飛機,劉國勇就問劉記平:“伯,好玩嗎?聽說那邊的海水特別藍,特別清。”
“好玩個……”劉記平一臉的不悅。那個“屁”字還沒說出口,就被程珍珠搶了話,“好玩,志華帶我們到去玩。國信也帶著我們到處拜訪好友……”程珍珠把有的,沒有的事都編造了一遍,愣是沒提過一個字關于她和王小夢之間的不悅。
“那怎么不多玩會,提前回來了?”
“哦,他們是要工作的。整天帶著我們東游西游的,我怕耽誤了他們工作,也就提前回來了。”程珍珠解釋。
“那也是!”
劉記平白著眼看著程珍珠,悶坐在車里,一句話也沒搭上。
出國旅游后,他們學會了收斂,不再好意思炫耀她國外的兒女怎么怎么樣好,但表面還是看不出一絲波瀾。
他們的異常行為也讓蘇玲花覺得奇怪,有時她會在劉國勇面前調侃幾句:“你伯,你嬸回來之后就沒提過你弟、妹,莫不是相處久了產生矛盾提前回來了?我看八九不離十了,肯定出了問題。一個月就相處不來,難為我相處了十幾年啰!這回又有好戲看啰!”
一個月后,劉記平生病了。
一天早上起來,他感到頭昏腦脹,劉國勇帶他上了醫院,醫生告訴他血壓有點高,需要降降血壓。醫生開了點降血壓的藥給他,他就回家了。
一個星期后,劉記平的病情不但沒有好,而且病得更嚴重了,直接住進了醫院里。醫生詳細詢問了他的病歷。原來劉記平身患多種慢性疾病,本來靠著藥物調理,身體一直都很好地在運轉。壞就壞在他出國旅游期間居然不按時吃藥了,甚至不顧程珍珠的勸導,自認為身體無大礙不需要藥物支持了。
一直到病發,他已經停藥了兩個多月了。他被推進了ICU病房。醫生給他開了一大堆的檢查。又是CT,又是穿刺,又是核磁共振,他被推來推去做了一大堆的檢查。結果一出來,醫生告訴劉國勇,劉記平身體里面的器官都衰竭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命不久矣,現在只能靠著呼吸機勉強度日,一旦劉記平脫離了呼吸機就只能這樣交待了。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劉國勇沒太多的感觸,他通知了國外的劉國信和劉秀凡。作為劉記平的兒女,他們有權利知道劉記平的生死。他們接到消息第一時間訂了最快的機票。
很快,村里的人都知道了劉記平就快要病死了。受過他恩惠的,沒受過他恩惠的;和他稱兄道弟的,將他奉為上賓的;應該知道的,不應該知道的通通都知道了他已經住進了醫院重癥病房,命不久矣。可一個前去看望他的人都沒有,甚至連一個向程珍珠或者劉國勇打聽他、假裝問候關心他的人都沒有。一直到他病逝了的那天沒有。
以前的門庭若市,現在的形單影只,這樣的人生多么的悲哀呀!也許這也叫做因果循環吧!兜兜轉轉,來來去去,守在他的身邊,伺候在他的病床邊的只有他最不待見的,他最討厭的,他最看不起的大兒子劉國勇。
三天后,劉國信和劉秀凡回到了國內。劉國信明里暗里都在責怪劉國勇照顧不好劉記平,沒有及時帶他去看病,才會導致不可逆轉病情。
劉記平躺在病床上已經不能說話了。盡管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但他的腦子還是清醒的。他衰竭的只是內臟,不是大腦,所以大腦的活動還是自由的。
這一個多星期以來,他好像看盡了人生百態,天道輪回。他終于明白了,終于醒悟了:當你倒下的那刻,還愿意守在身邊不離不棄的人,就是真正關心你的人,就是值得你信任的值得你用命去換的人。以前那些貪得無厭的人只有在利益面前才會對他百般諂媚,一旦他失去了這個“價值”,他的存在與否已經無關痛癢了。可惜,他明白了這個道理太遲了。
劉記平把所有的親人都叫到了病床前。他以目示意叫劉國勇、劉國信、劉秀凡來到了跟前。由于他和程珍珠的百般唆使,三兄妹的感情像是相互認識的陌路人。他要在臨走之前,把兄妹之間的感情修好,他要彌補他最后一個遺憾。他要來了紙筆,在紙上艱難地寫下兩個字“團結”。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也許大概就是說劉記平的吧。
他的字體扭曲得不成樣,不再剛勁有力,不再龍飛鳳舞,不再值得驕傲,不再值得炫耀,他已經失去了原來的光彩。
兄妹幾個相互看了看點了點頭,面無表情。失去的感情說“團結”就能團結的了的嗎?劉國勇不信,劉國信不信,劉秀凡不信,蘇玲花更加不信。他們只不過都是在演戲,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你,真真假假,誰又能辨得清,理得斷呢?
劉記平要求卸下氧氣管,他要回家去。他要回到屬于生他養他的地方去落葉歸根。親屬都同意了。與其耗著一天幾百甚至上千的醫療費,不如趁早出來,多少讓后生少花些錢財。
于是,打著救護車,劉記平回到了家里,回到了祠堂。氧氣管拔下,救護車揚長而去。劉記平沒過長時間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人就是化學,說走就走了!”蘇玲花嘆息道。
家人給他辦了后事,葬在了村后的一座山上。
程珍珠頹廢了一段時間,恢復了正常。劉國信和劉秀凡在家里陪了一陣程珍珠也飛走了。
當年說是劉國信孝順程珍珠兩老而建的三層住房只留下了孤苦伶仃的程珍珠。
一年后,劉國勇把那半屬于他的“四門朝廳”拆了,在那上面重新蓋起了一座三房兩廳。
至此,四門朝廳徹底消失,成為了歷史。
若干年后,劉成功進了世界五百強的外企;奀妹——劉成月以全獎學金出國留學;劉成明考進了軍校,當了一名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