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卡爾·威特之父老卡爾·威特:早期教育很重要(2)
- 名家教子書:父親的榜樣(外國篇)
- 張振鵬
- 3843字
- 2013-12-30 19:21:06
這就是老威特的教育方法。因為他的教育合情合理、絕不專制,所以小威特的理性和判斷力沒有受到傷害。另外,由于小威特掌握了豐富的詞匯,并通曉了詞義,所以一點就通,根本不必多說。
對其他孩子來說,老威特的這種教育方法不一定合適,因為不同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也不一樣,有的孩子甚至根本就沒有受過早期教育。
表面上看,老威特的教育方法看似非常散亂,實際上,它們有著很強的系統性與連續性,所以,父母應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他制定合理的教育計劃。
教子點睛:
現在,有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在某種場合的不良表現后,就當面訓斥,甚至還拳腳相加,怪孩子不懂規矩,沒有禮貌,其實,這樣的父母應該徹底檢查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
鼓勵孩子的善行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一定要點燃孩子的善心,鼓勵孩子的善行,讓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古往今來,凡是有成就的人,無一不是有良知的人。
老威特就特別注重鼓勵兒子的善行,從小就給他講歷史上各種從善的故事。只要小威特做了好事,老威特就表揚他:“好!做得對!”同時,他又很注意表揚的分寸,以免讓小威特有驕傲情緒。
有時候,老威特也在朋友面前表揚他:“威特今天做了一件不錯的事。”但這只限于少數了解他的教育方法的朋友。如果是不了解他的教育方法的人,就不會明白他的用心,還以為他在隨便表揚。
小威特剛學會識字的時候,老威特就教他背誦各種有關仁愛、友情、親情、勇氣等道德的詩,才幾歲的他很快都背了下來。老威特還為他做了一個“行為記錄本”。做了好事,就記下來,留作永久的紀念。有了這種鼓勵,小威特就會一輩子努力做好事。
老威特最下功夫的是讓兒子把做好事當作一種樂趣,讓他體會到做了好事后的快樂。 讓孩子理解這種快樂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并非不可能。就像下圍棋或者象棋,打臺球、網球或者板球一樣,不學就體會不到其中的樂趣。
對于鼓勵孩子的善行,老威特這樣說:“學習能為我們帶來今生的幸福,而善行則給我們帶來上帝的嘉獎。”所以,只要小威特學習好,老威特每天都給他一個戈比作為獎勵。但如果學習好,而有過錯的行為,那到獎勵就得不了。老威特在書中寫道:
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兒子主動對我說:“爸爸,我今天犯了錯,錢就不要了。”這時,我由于欣喜甚至想給他加倍的獎勵。但為兒子著想,我會抑制住激動的淚花,平靜地說:“是嗎?爸爸不知道,那么你明天去做件好事吧。”
實際上我心里很難受。這時,我常常忍不住去親吻他。
老威特是了不起的教育家,他用錢來鼓勵孩子學習,是為了讓孩子懂得“學習能帶來今生的幸福”。他在書中寫道:“雖然有點難為情,但只要兒子學習好,我就每天給他一個戈比。這樣做是為了讓兒子知道要獲得一點報酬是多么艱難。”
對于給孩子的錢,老威特盡量讓孩子花得有價值,讓他明白,買零食是沒有意義的,而買書和工具卻可以永遠發揮作用。如果在圣誕節或其他節日給朋友和窮人家的孩子買點禮品,父子倆都會感到非常快樂。
附近的人們一旦有了災難,老威特總要前去看望。這時,小威特也會拿出自己存的錢去慰問。于是父親就表揚他說:“威特,你做得對,雖然你的禮物很少,但卻很有價值。
在小威特的心靈里,積累了太多優美動聽的故事。引用各種傳說故事來教育孩子做好事,已經成了老威特的習慣。他從威特很小的時候起,就讓他記住了這些話。所以,每當他對兒子說“威特,某某人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做”時,小威特立即就能明白,不是努力做好事,就是停止做壞事。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說:“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語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聾子聞到。”法國大文學家雨果也說:“善良是歷史上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于偉大的人。”由此可見,善良的偉大意義。對于孩子來說,善良的品格必將締造出善良的行為,作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的人,當他做了好事,一定要鼓勵他。
教子點睛:
可以說,善良是孩子的本性,同時,作為一種美德,善良對于孩子的成長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如果一個孩子沒有一顆善良的心,那他就不會有善良的行為。其實,這是孩子在道德上的一種缺陷,他的人生也很難有所作為。
表揚要適度
老威特說:“知識能博得人們的崇敬,善行只能得到上帝的贊譽。對兒子的善行,我會加以表揚。盡管如此,我仍然提醒那些善良的父親:不要對孩子過多地表揚。因為一味表揚,表揚也就失去了作用。”
在小威特成長的過程中,老威特自己從不過多地表揚他,同時他也不讓其他人表揚他,每當別人要表揚小威特時,老威特就會把他支出屋子,不讓他聽。對那些常常不聽忠告,仍一味夸贊孩子的人,就謝絕他們到家里來。為此,老威特甚至被人視為一個頑固、不通人情的人。但為了孩子,對別人的議論,他從不去計較。
對于表揚,老威特告訴兒子,喜歡聽表揚的人必然得忍受別人的中傷,僅僅因為別人的評價而喜憂的人非常愚蠢。所以,老威特經常用各種方法來教育兒子,避免他驕傲自滿。
老威特認為,給孩子以適當的表揚是必要的,但一定不要過頭。如果孩子受到的表揚太多,心理就會膨脹,就會找不準自己的定位,從而也就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會道德規范,這樣的孩子在人格上往往是不完善、不成熟的,心理上也會十分脆弱,經不起生活中的風雨與挫折。孩子的成長需要經歷一些磨難,他只有經歷磨難,并且在磨難中成就剛強的性格,才能挑戰未來的人生。
一味表揚孩子,就會模糊他對知識的理解和自我表現的認識。有些父母,錯誤地認為,提倡表揚就等于不能否定孩子,所以不管孩子的言行對不對,都會含糊地肯定他:“你做得不錯”或“你說得有道理”,這樣會讓孩子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自己到底對不對。這種不分是非對錯的表揚,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會產生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只有適度表揚孩子,才不至于造成他知識上的模糊和理解上的偏差。否則,過度表揚孩子,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閱歷的增長,就會造成孩子對自身認識上的錯位,會對他產生久遠的、難以改變的影響。也就是說,一味地表揚孩子就是在孩子健康成長道路上放置了一個一個的“糖衣炮彈”,就會阻礙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
父母還要注意一點,就是各個方面表現都非常優異的“好孩子”,如果過度地表揚他,可能會給他帶來兩種不良影響:
一是增加他的依賴性。因為越是表揚,孩子就越依賴父母的選擇來決定是非對錯,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斷。
二是會剝奪他的自豪感。雅典佐治亞大學兒童教育專家瑪莉琳·古特曼認為,那些小時候經常受到父母過度表揚的孩子,在他們步入生活后很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失望。過分表揚孩子,會形成對孩子的溺愛,對他有害無益。
教子點睛:
過分表揚容易讓孩子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當然,表揚過少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所以,在表揚孩子這個問題上,父母應該把握表揚的“度”。但有一點需要父母明白,孩子的成長需要您的鼓勵和愛撫。
培養孩子全面發展
老威特提倡,教育就是要造就身心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以他特別重視孩子智力、品德和身體的全面發展。他不希望孩子變成溫室里的花朵,經不住風吹雨打。所以,老威特父子二人經常一起到城市、鄉村和野外散步。小威特從小就是一個非常健康活潑的孩子,而且他一生都很健康。
老威特并不滿足于培養孩子的智力、品德和身體素質,他還培養孩子廣泛的愛好。他首先從自己的住房開始做起。在家里,絕不會有任何沒有情趣和不相協調的東西。墻上貼著讓人賞心悅目的墻紙,上面掛的畫都配上了精心挑選的畫框;室內的擺設都很有情趣,絕不擺設任何不雅的東西;如果別人贈送的禮物與家里的陳設不協調,他絕不會擺出來;決不穿花里胡哨的服裝,講究素雅和整齊,一家人穿戴得干凈利索。老威特從小就按紳士的標準訓練孩子的品位與格調。
在生活上,老威特也要求孩子要有情調。他還在住宅的周圍修上雅致的花壇,栽上各種花卉,以保證一年四季常開放。同樣,花卉也是精心挑選的,他從不移植沒有情趣和不協調的花卉。
為了提高孩子的文學修養,老威特想盡了辦法,結果使小威特成了一個文學通,他幾乎背下了所有著名的詩篇。但小威特也有自己的愛好,他很早就會寫詩。小威特長大以后,既是一位法學教授,又是研究“但丁”的權威,而他最初得到博士學位是因為他擅長數學。可見,他是一個具備多方面知識的人才。
老威特還很重視培養兒子的同情心。
小威特3歲時,有一天,家里來了很多客人,他們和小威特愉快地聊著天。這時,他家的一條狗跑了進來,小威特像所有的孩子喜歡做的那樣,一把拽住狗的尾巴,把它拉到自己身邊。
老威特見了就伸手揪住威特的頭發不放,一臉怒色。威特一驚之下,就把拽著狗尾巴的手松開了。這時父親也松開了手,他說:“威特,你喜歡被人揪住頭發嗎?”小威特紅著臉說:“不喜歡。”“如果是這樣,那么你也不應該那樣對待狗。”說完,老威特就讓他離開客廳。
這一方面是對威特的處罰,同時也是怕客人袒護威特。
由于老威特施行的這種教育,是讓小威特站在他人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所以小威特就成了一個心地善良、感情豐富的人。他不僅對人類懷有深情,就是對鳥獸等小動物也非常憐憫,有同情心。
要培養孩子全面發展,根據他的性格,多方面讓他接觸各類事物,培養他各方面的興趣,參加各類的興趣活動,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引導和教育非常重要,因為這時候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是父母引導他在上面畫出人生的第一筆。如果錯過這個時候,待孩子長大的時候,父母想引導或強迫他全面發展的話,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教子點睛:
在教育孩子上,那種認為“樹大自然直”的觀念是錯誤的。所以,父母要在兒童期引導和培養孩子的廣泛興趣,跟隨著孩子興趣的發展,為他提供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讓他無拘無束地全面發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