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變革與治理創新:2019年全球互聯網法律政策觀察
- 騰訊研究院
- 843字
- 2020-04-22 19:12:17
(二)新興技術維度:新技術應用及其影響成互聯網治理的重點
在互聯網人口紅利逐步見頂的存量競爭背景下,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5G等新技術成為了互聯網持續創新和邊界擴張的新引擎,也引發了政府監管的持續關注。總體而言,各國都希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因此紛紛出臺了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頂層設計,以占領未來全球競爭的要塞。在此背景下,各國并未貿然突進地對新技術進行強監管。具體而言,各國對新技術應用及其影響的關切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在提高效率、帶來效益的同時,也持續引發隱私、公平、責任、安全、應用邊界等諸多爭議,使得AI倫理與治理成為國際社會核心關切。個性化推薦等算法自動化決策、人臉識別、深度偽造(deepfake)、AI醫療、無人駕駛(自動駕駛)等是監管的重點,中美歐等各國已在制定AI倫理準則及細分領域立法,推進人工智能治理,但在具體的政策路徑選擇上存在重大差異,如歐盟更側重倫理和監管;美國則采取了輕監管、促創新的路徑,更側重標準、指南等敏捷靈活的治理方式。
(2)新技術帶來知識產權新問題,人工智能創作日趨精細化發展,卻面臨著版權保護真空。美歐已將AI知識產權規則制定提上日程,以便適應人工智能對知識產品生產方式的持續變革。如WIPO[2]、美國USPTO[3]等已在就人工智能的知識產權影響向公眾征求意見,未來將制定指南等,表明美國開始積極推動AI知識產權政策的重大立場轉變。
(3)新技術帶來網絡安全新問題。一方面物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的安全、隱私等問題受到關注,國外已在推進制定相關立法;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被用于網絡攻擊和網絡犯罪,如利用深度學習等AI技術制作深度偽造的音視頻內容來從事各種欺騙和欺詐活動,美國已針對深度偽造提出多個立法。此外還有其他新問題,如區塊鏈帶來的監管挑戰,基因編輯、無人駕駛、腦機接口等帶來的倫理爭議。
可以預見,隨著技術快速發展迭代和互聯網應用邊界持續擴張,全球各國將日益重視新技術、新應用、新業務的監管和治理,平衡風險防范與發展訴求,確保技術向上向善發展是根本追求。